生长与分布
生长环境
生长于深山老林中,喜热带湿润性气候,怕霜冻,而以石灰质壤土或微酸性粘壤土生长较好。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等地有栽培。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
形态及特征
乔木,高5-25米。枝条幼时被微毛,老枝被毛脱落。叶片纸质,近圆形、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4-13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上面无毛;基出脉3-5条,具网状横脉;叶柄长5-12毫米。
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长3-6厘米;花序梗和花梗被微毛;苞片小,被短柔毛;花5数;花萼裂片卵形,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绿白色,后变白色,长13毫米,花冠管比花冠裂片长,外面无毛,内面仅花冠管内壁基部被长柔毛,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药椭圆形,长1.7毫米,伸出花冠管喉部之外,花丝极短;雌蕊长9.5-12毫米,子房卵形,无毛,花柱圆柱形,长达11毫米,无毛,柱头头状。
浆果圆球状,直径2-4厘米,成熟时桔黄色,内有种子1-4颗;种子扁圆盘状,宽2-4厘米,表面灰黄色,密被银色绒毛。花期春夏两季,果期8月至翌年1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在果肉软化或果皮橙红色时采收,取出种子洗净阴干。去皮后15d内播种,或瓶装2个月内播种。先在沙床上催芽,待幼苗出土展子叶时,即可按行株距20cm×20cm移栽于苗床或营养袋中。当年6~7月,苗高30~50cm时即可定植。
芽接繁殖
直用印度马钱作砧木。当砧木离地高20~30cm处茎粗达2cm以上,即可在雨季树皮易剥离时进行大田芽接,或苗圃芽接后,用芽接苗定植。定植宜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按行株距4m×4m挖穴,穴宽50cm,深40cm。植后浇定根水,盖草保湿。
价值及其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种子极毒,主要含有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等多种生物碱,用于健胃药。中医学上以种子炮制后入药,性寒,味苦,有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之效。西医学上用种子提取物,作中枢神经兴奋剂。
概述
【别名】马钱,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
【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国云南省等。
【化学成份】含有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及马钱子碱,并含有微量的番木鳖次碱,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奴伐新碱,士屈新碱以及脂肪油,蛋白质,绿原酸等。
【性味】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1~3分(0.3-0.6克),配成丸散服用。
【备注】本品亦用于农业除害药,可毒杀鼠类、麻雀等。
处方名:马钱子、马前子、生马钱、制马钱、炙马钱子、制马钱子、砂炙马钱子、油炙马钱子、水炙马钱子等
处方中写马钱子、马前子均指生马钱子。为原药去杂质及毛茸研末入药者。毒性特大,用须格外小心。
砂炙马前子或称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砂子炒至膨胀内部棕黄色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油炙马钱子又称油马钱子。为净马钱子在植物油中炸至膨胀内部棕黄色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水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水煮沸,水浸后切片晾干入药者。因水煮温度低,不能大大减少其毒性,用量宜小。
制马前子为砂炙、油炙、水炙马前子的统称。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采收加工与储藏:采制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研粉用。
炮制方法:马钱子粉:取沙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马钱子,炒至呈深黄色并鼓起,取出,筛去砂子,刮去毛,研粉。油马钱子:取拣净的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马钱子片,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纲目》:“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①《纲目》:“苦,寒,有毒。”
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归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
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3、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主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
使用价值
木材灰白色,结构坚硬致密,可供车辆及农具用料。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马钱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