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行业综合榜 > 正文

西汉角形玉杯

时间:2024/9/16 7:23:0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西汉角形玉杯是西汉时期制作的玉器,于1983年在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现收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该器物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372.7克。杯形如兽角,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它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是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 中文名称: 西汉角形玉杯
  • 发布时间: 西汉
  • 发源地区: 广州市南越王墓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1983年6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下属单位在削低17.7米的象岗山顶部开挖公寓楼的墙基时,发现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好象一处地下建筑。此时工地负责人邓钦友赶到现场,下令停工,并马上通知了市文管会考古队。初来探查的考古队员从外表看还以为又是一座明代石室墓,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用手电筒从石间裂缝察看,判断出是座西汉的墓葬。后经勘探,在墓的周围没有陪葬坑,整个象岗由其独占。文物主管部门和省、市及国务院领导对这一发现予以高度重视。

6月24日,国务院李鹏和田纪云副总理就《关于发掘广州象岗大型汉墓的请示报告》批示同意。

7月1日国家文物局派专家组将批文和田野考古发掘证送到广州。

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由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任队长。

8月25日开始发掘,其中西汉角形玉杯在墓主墓室的棺廓的头箱内被发现。

现收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产品设计

西汉角形玉杯通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372.7克。杯形如兽角,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它通体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杯腹中空可盛酒,杯口呈椭圆状,由杯口至杯尾逐渐收拢,在杯尾卷曲处形成飞卷的浪花,看上去颇似一只犀牛角。

特色功能

西汉角形玉杯的琢磨工艺巧妙精湛,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就着石头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二千年后玉角杯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浮雕棱角分明,纹样的线条雕刻流畅,杯壁厚薄均匀,除杯内底部略有管钻痕迹外,整个杯体表里琢磨得光滑似釉。

品牌介绍

在古代,人们认为用玉制成的容器饮酒,酒会变得更加醇美。但在西汉时,用玉做成的杯形器物并不多见,做成角形器的则更为罕见,这件器物很可能是就料而作的。

西汉角形玉杯的周身装饰纹样采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及圆雕等多种技法,杯身纹饰缠绕一条夔龙外形,体现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西汉角形玉杯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不设底座,无法直立,酒一但倒入,只能从一人手中递出,然后一饮而尽,这也反映了南越时期的饮酒习俗和器物主人嗜酒的爱好。

西汉角形玉杯的玉料呈青白色,在光照下有透明感。杯体的造型为一椭圆形锥体,微弯,正好与斜着的杯口形成造型体量上的均衡。杯底圆,有旋纹。杯体下部琢出一小云,似用宋穿线带,外形作成丝束,并绕杯体一间,显得自然妥贴。环绕杯体表面的浅浮雕纹样为一尖嘴圆眼、身体修长、振翼而立的独角夔龙;下衬有卷云纹和浅刻勾连涡纹。纹样的线条挺拔秀删,线条间虽有穿插、重叠,却因布局匀称合理而显得层次分明。

西汉角形玉杯这种独特的造型,和古代西方传说用犀牛角制作的酒杯可以解毒有关,虽然玉本身并不能解毒,但工匠仍借鉴这一传说琢玉而成,希望能给他的主人带来好运。

西汉角形玉杯在经历二千年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可以看出南越国中已有了高超技艺的雕玉工匠,充分显示了汉代的琢玉工艺水平。西汉角形玉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是占绝对重要的地位。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西汉角形玉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西汉角形玉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西汉角形玉杯 小编为您整理西汉角形玉杯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行业综合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