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该种花主产地为四川、云南、西藏,除此之外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也有种植。除此之外,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地也有分布。
形态及特征
匍匐草本,高10-20厘米,被稀疏柔毛。根茎丝状,节上生根,有根瘤。掌状三出复叶;托叶阔披针状卵形,长4-5毫米,膜质,无毛,全缘;叶柄细柔,长达8-15厘米,微被细柔毛;小叶倒心形,长8-20毫米,宽10-20毫米,基部狭楔形,边全缘,或有时呈波状浅圆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4-5对,达叶缘处分叉并环结,细脉网状,不明显,两面均平坦;小叶柄甚短,长约1毫米。伞状花序生于叶腋,具花1-3朵;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苞片2-4枚;花长约2厘米;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萼钟形,长6-9毫米,密被褐色细毛,萼齿三角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花冠淡蓝色至蓝紫色,偶为白色和淡红色,旗瓣阔倒卵形,先端凹陷,基部狭至瓣柄,无毛,脉纹明显,翼瓣长圆状镰形,先端钝,基部有耳,稍短于旗瓣,龙骨瓣比翼瓣稍短,三角状阔镰形,先端成直角弯曲,并具急尖,基部具长瓣柄;子房线状披针形,无毛,胚珠多数,上部渐狭至花柱,花柱向上弯曲,稍短于子房。荚果线形,无毛,长20-25毫米,宽3-4毫米,先端斜截尖,有种子8-12粒。种子肾形,棕色,有时具斑纹,长2毫米,厚约1毫米,种脐小,圆形,侧生。花果期4-11月。
生活习性
生于林缘草地、山坡、路旁荒地,海拔2000-3000米。喜光,常生于山坡向阳处。根系发达,具根瘤,抗旱耐瘠,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忌湿涝。萌芽力、萌孽力均强,能自然播种繁殖。在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佳。
栽培方法
主要可以分为播种繁殖以及分株繁殖两种方法,其中主要是以播种繁殖为主,不过分株繁殖虽然用的人相对较少,但只要操作得当,存活率一样非常高。
繁殖方式
选择基质
不管是进行播种繁殖还是扦插繁殖,都需要先选择基质,这是打好基础的一步,对于成活率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一般最好是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为金雀花的基质,这种土壤的排水性以及透气性都比较好,能够让植株更好的吸收养分,也不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
基质消毒
在选择好基质之后,还需要对基质进行消毒,以免当中有病虫害而传染给金雀花,消毒时我们可以选择将其打散平铺在烈日下暴晒消毒,也可以将其放入锅中开火翻炒,这样如果有害虫在土壤中也会被杀死。
播种繁殖
种子催发
在金雀花的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播种之前,首先需要将其种子浸泡在大约30℃的温水当中2-3天的时间,等到种子开始吸水膨胀的时候将其取出进行播种即可,这样能够对种子起到一个催发的作用。
播种方法
在对金雀花进行播种繁殖之前,首先要在基质当中施入适量的基肥,然后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土面上,播撒完后在上面覆土1-2cm即可进行浇水了,在浇水的时候我们最好是采用浸盆法,将花盆放入水中二分之一左右,让水从底部排水孔满满浸上来即可。
分株繁殖
金雀花的分株繁殖一般可以结合换盆一起进行,我们可以选择两年进行一次分株,首先要将植株从盆土中挖出,然后去掉旧土,将植株分切成数丛,分别上盆,随分随种植,极易成活,一般在上盆后就是一盆完整的观叶花卉。
价值及其他
观赏价值
在园林中业大受欢迎,从行道树到地被植物,再到垂直绿化材料,都有豆科成员得踪影,紫藤、龙爪槐、合欢、三叶草、油麻藤等广受好评,而染料木属得金雀花也有着众多独特的优势,它除了能耐贫瘠土壤,改善土质外,还可耐干旱,抗强风,可以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长。
有实用性,并不意味着丧失观赏性,金雀花则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外观精致小巧,细小的复叶泛着独特的银绿色光泽。春天是金雀花的开花季节,成簇金黄色的花朵挤满枝头,热烈奔放,远远望去,只见金黄一片。花美,花期也长,如在第一次花后及时修剪,很快就能开出第二批花来。
在国外,新建庭院中金雀花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为它有着令人惊诧的生长速度。只要条件合适,在两三年生长成蓬型3米左右的植株是不成问题的。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完美地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园林绿化
金雀花自身抗性强,在土质差、风沙大、降水少、日照强的北方,尤其是西北部分地区,是它理想的展示舞台。金雀花的出现,缓解了一些北方地区植物品种单调,开花植物少的情况。相信随着对金雀花认识的深入,在绿化祖国大西北的工程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金雀花的倩影。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金雀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