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葛均波

时间:2024/11/17 11:39:0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内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2017年度“国之名医”大型评选活动获奖医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葛均波的研究成果,曾被编入国际经典心血管病教科书,并且还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从可降解材料涂层药物支架,到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让中国自己的支架又便宜又好,逼得进口支架纷纷降价,为国家和患者谋福利。

  • 中文名: 葛均波
  • 外文名: Ge Junbo
  •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8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
  • 毕业院校: 山东省青岛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
  • 职业职位: 医生
  • 主要成就: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葛均波,男,1962年11月8日出生,山东五莲人,心脏病学专家,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

1990年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1993年获该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加入九三学社,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

主要经历

1962年11月8日,葛均波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葛家崖头村一个农民家庭,很小就树立了勤奋学习的信念。小学时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11岁时,他骑自行车不小心摔断了胳膊,被医院误诊,后来被一位老中医治好。葛均波被老中医的医术深深折服,从此,当医生、治病救人成了他一生的理想。

1978年于五莲县第一中学就读;

1979年,16岁的葛均波考入青岛医学院。

1984年7月,毕业于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7年8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0年1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0年,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1993年获该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跟随导师艾贝尔教授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1999年4月,葛均波婉拒了导师的热情挽留,毅然举家回国。

1994年,葛均波改变了这种状况,当时还在德国读书的他,在国内第一次用一个镶有钻石的磨头以15万转每分钟的速度为病人打开了“生命通道”。这项被称作“高频旋磨术”的技术独步亚洲,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自2000年起,葛均波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意大利米兰医学中心,成功主办了六届东方国际介入心脏病会议,吸引了国际上30几个国家的教授及学者与会交流,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介入盛会,为推动介入性心脏病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曾多次被丹麦、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英国、美国、韩国、德国的多所大学,欧洲心脏病学会,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国际超声大会,国际冠心病大会及国内多所大学和大会邀请做专题报告。

2005年10月,葛均波在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会议上,第一次通过卫星向远在美国华盛顿的主会场直播了中国上海中山医院心导管室的3个手术病例——室间隔缺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左主干“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手术,都获得圆满成功。这也是首次中国的手术转播至美国TCT会议现场,受到美国同行的高度称赞。

2010年10月,葛均波又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而无需开胸,为那些不能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带来了希望,为我国心脏介入史谱写了新篇章。

20世纪90年代末,葛均波开始研制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他与学生们几乎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全部扑在找材料、搞药物涂层技术上。历经多年努力,研制成功“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支架”,降低了进口支架原来可能发生的支架血栓率,极大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支架价格。由于其优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自2005年上市以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5%,平均每年超过8万名冠心病患者获益,每年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2亿元人民币,并出口国外,为国家创汇500多万美元。“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的成功研制,大大提升了中国冠脉支架研发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于12月9日揭晓,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当选为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3年12月,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6年4月,不再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8年1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

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常委。葛均波当选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

2020年5月24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葛均波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的大会发言。

主要成就

专业成就

葛均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

科学研究

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更是震惊了医学界,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介入性心脏病学及血管内超声领域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际杂志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中近1/3被SCI收录,主编有关血管内超声方面的著作2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参加编写介入性心脏病学书8部。在德国期间独立申请到2项科研项目,共30多万马克。

参加合作科研项目5项,共290万马克。作为导师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6名已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主办2次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担任主持和分会主席。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在美国Stanford大学的讲学中被称为"葛氏现象",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改变了对有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1996年发明的可视冠脉激光成形术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可望将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良好手段。

在过去数年中曾被多次丹麦Aahus大学,意大利超声协会,希腊心脏病协会,希腊Patras大学,南斯拉夫心脏病学会,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Birmingham大学,韩国Pusan大学,德国的多所大学,欧洲心脏病学会,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国际超声大会,国际冠心病大会及中国的多所大学和大会邀请做专题报告。并被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1998年世界500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葛均波是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的华人。还被聘为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及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荣誉顾问,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学术顾问。曾在第七届Essen-Mayo-Mainz大会上获一等奖,在第二届国际超声心动图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过去数年来,国际上对冠心病介入再狭窄机理方面存在着争议,他通过研究发现是斑块的增生而不是血管的挛缩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有关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对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正向着缩小残余狭窄的方向努力,也验证了该观点的准确性。

他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并被邀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心脏病大会上做专题讲座,是在国际心血管界成就卓著的华人。

成功抢救超过3100例重危患者,开创门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低出血并发症。成功研制出国产心脏支架,大幅降低患者成本。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论著

1、GeJ,SunA,VesaPaajaned,WangS,SuC,YangZ,LiY,WangS,JiaJ,WangK,ZouY,GaoL,WangK,FanZ,Molecularand ClinicalCharacterizationofaNovelSCN5AMutationAssociatedWithAtrioventricularBlockandDilatedCardiomyopathy,CircArrhythmia Electrophysiol,2008,1:8392.

2、GeJ,QianJ,WangX,WangQ,YanW,YanY,FanB,GeL,LiuX,EffectivenessandSafetyoftheSirolimuselutingStents CoatedwithBioabsorbablePolymerCoatinginHumanCoronaryArteries,CatheterCardiovascInterv,2007,69(2):198202.

3、GeJ,LiY,QianJ,ShiJ,WangQ,NiuY,FanB,LiuX,ZhangS,SunA,ZouY,EfficacyofEmergentTranscatheter TransplantationofStemCellsforTreatmen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CT-STAMI),Heart,2006,92(12):17641767.

4、GeJ,ZhaoG,ChenR,LiS,WangS,ZhangX,ZhuangY,DuJ,YuX,LiG,YangY,EnhancedMyocardialCathepsinB ExpressioninPatientswithDilatedCardiomyopathy,Eur.J.HeartFail.,2006,8(3):284289.

5、GeJ,ShenC,LiangC,ChenL,QianJ,ChenH,ElevatedMatrix,EtalloproteinaseExpressionafterStentImplantationIsasSociatewith Restenosis,Int.J.Cardiol.,2006,112(1):8590.

6、GeJ,JiaQ,LiangC,LuoY,HuangD,SunA,WangK,ZouYChenH,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Might PromoteAtherosclerosisthroughInducingtheImmuneMaturationofDendriticCells,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5,25(10):21572163.

7、GeJ,HanY,JiangH,SunB,ChenJ,ZhangS,DuZ,OnbehalfoftheRACTS(ARandomizedProspectiveAntiplateletTrialof CilostazolVersusTiclopidineinPatientsUndergoingCoronaryStenting)TrialInvestigators,RACTS:aProspectiveRandomizedAntiplatelet TrialofCilstazolVersusTiclopidineinPatientsundergoingCoronaryStenting:Long-termClinicalandAngiographicOutcome,JCardiovasc Pharmacol,2005,46(2):162166.

8、GeJ,HuangD,Liang,LuoY,JiaQ,WangK,UpregulationofLectinlike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1 ExpressionContributestotheVeinGraftAtherosclerosis:ModulationbyLosartanAtherosclerosis,2004,177(2):263268.

9、GeJ,BaumgartD,HaudeM,GorgeG,VonBirgelenC,SackS,ErbelR,RoleofIntravascularUltrasoundImagingin IdentifyingVulnerablePlaques,Herz,1999,24(1):3241.

10、GeJ,ChirilloF,SchwedtmannJ,GorgeG,HaudeM,BaumgartD,ShahV,vonBirgelenC,SackS,BoudoulasH,ErbelR,ScreeningofRupturedPlaquesi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byIntravascularUltrasound,Heart,1999,81(6):621627.

11、GeJ,LiuF,BhateR,HaudeM,GorgeG,BaumgartD,SackS,ErbelRDoesRemodelingOccurintheDiseasedHuman SaphenousVeinbypassGrafts?AnIntravascularUltrasoundStudy,Int.JCardImaging,1999,15(4):295300.

12、GeJ,JeremiasA,RuppA,AbelsM,BaumgartD,LiuF,HaudeM,GorgeG,vonBirgelenC,SackS,ErbelR,NewSigns CharacteristicofMyocardialBridgingDemonstratedbyIntracoronaryUltrasoundandDoppler,Eur.HeartJ,1999,20(23):17071716.

13、GeJ,ErbelR,NovelTechniquesofCoronaryArteryImagingCurr.Opin.Cardiol.,1996,10(6):626633(Review).

14、GeJ,ErbelR,GorgeG,HaudeM,MeyerJ,HighWallShearStressProximaltoMyocardialBridgingand Atherosclerosis:IntracoronaryUltrasoundandPressureMeasurements,Br.HeartJ,1995,73(5):462465.

15、GeJ,ErbelR,ZamoranoJ,HaudeM,KearneyP,GorgeG,MeyerJ,ImprovementofCoronaryMorphologyandBloodFlowafter StentingAssessmentbyIntravascularUltrasoundandIntracoronaryDoppler,Int.JCardImaging,1995,11(2):8187.

16、GeJ,LiuF,KearneyP,GorgeG,HaudeM,ErbelR,AcuteCoronaryArteryClosureFollowingIntracoronaryUltrasoundExamination,CathetCardiovascDiagn,1995,35(3):232235、

17、GeJ,HaudeM,GorgeG,LiuF,ErbelR,SilenHealingofSpontaneousPlaqueDisruptionDemonstratedbyIntracoronaryUltrasound,Eur.HeartJ,1995,16(8):11491151.

18、GeJ,LiuF,GorgeG,HaudeM,BaumgartD,ErbelR,Angiographically“silent”PlaqueintheLeftMainCoronaryArtery DetectedbyIntravascularUltrasoundCoronArteryDis,1995,6(10):805810.

19、GeJ,LiuF,KearneyP,GorgeG,HaudeM,BaumgartD,AshryM,ErbelR,IntravascularUltrasoundApproachtothe 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Aneurysms,AmHeartJ,1995,130(4):765771.

20、GeJ,ErbelR,RupprechtHJ,KochL,KearneyP,GorgeG,HaudeM,MeyerJ,ComparisonofIntravascularUltrasoundand AngiographyintheAssessmentofMyocardialBridging,Irculation,1994,89(4):17251732.

21、GeJ,ErbelR,GerberT,GorgeG,KochL,HaudeM,MeyerJ,IntravascularUltrasoundImagingofAngiographicallyNormal CoronaryArteries:aProspectiveStudyinVivo,BrHeartJ,1994,71(6):572578.

22、GeJ,ErbelR,ZamoranoJ,KochL,KearneyP,GorgeG,GerberT,MeyerJ,CoronaryArteryRemodelinginAtheroscleroticDisease:AnntravascularUltrasonicStudyinVivo,CoronArteryDis,1993,4(11):981986.

23、Ge,ErbelR,GorgeG,GerberT,BrenneckeR,SeidelI,ReichertT,,MeyerJ,IntravascularUltrasoundImagingofArterial WallArchitecture,Echocardiography,1992,9(5):475483

24、GeJ,ErbelR,Seideli,GorgeG,ReichertT,GerberT,MeyerJ,ExperimentalEvaluationoftheAccuracyandSafetyof IntraluminalUltrasoundZKardiol,1991,80(10):595601(German).

25、GeJunbo,ZhangFeng,GELei,QianJuying,WangHao,WireTrappingTechniqueCombinedwithRetrogradeApproachfor RecanalizationofChronicTotalOcclusion,2008,121(17):17531756.

26、GeJB,YaoK,HuangRC,etal,RepeatedAutologous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TransplantationImproveCardiacFunctionin 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dSevereCardiacInadequacy:12MonthsFollow-up,Am.JCardiol,2007,99:24F25F.

学术成果

在国际杂志发表了300多篇论文,近1/3被SCI收录。主编有关著作2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参编专著16本,参编多部教材。

承担数项重要课题,为国家211工程项目负责人之一;上海临床医学中心负责人之一;国家863计划项目(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应用的研制和开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炎症感染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医学发展重点基金研究课题(疑难高危冠心病诊疗优化方案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血管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并有国家教委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课题、特聘教授配套课题等,还负责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课题冠心病部分的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的工作,为国际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心肌肌桥血流特点的新发现改变了对有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

勇于开拓,不断引入新技术,开创了国内首例经桡动脉的门诊病人冠脉造影。联合心外科的冠脉搭桥技术,为高龄、高危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杂交冠脉血运重建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冠状动脉旋磨技术。在上海地区建立了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开创了上海市24小时急症PTCA的先河。从“绿色通道”开通以来,已成功救治近千例急性心梗病人。

几个第一:首次开展了上海地区也是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全国首例高频旋磨术;上海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术;首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脑缺血;首例经桡动脉门诊冠状动脉造影。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SCAI的BoardofTrustee成员;还被聘为德国Essen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2012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

2011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

2006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获奖)

2006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

2005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奖)

2005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

2005中华医学奖二等奖(获奖)

2003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

荣誉称号

2019-08最美医生(获奖)

2017-09,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获奖)

2017-08白求恩奖章(获奖)

2011被评为第十二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获奖)

人物荣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等。

2017年9月,当选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2019年8月,荣获2019年“最美医生”称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葛均波】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葛均波 小编为您整理葛均波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