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贝币

时间:2024/11/25 1:09:4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天然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铜 贝、铅贝则是我国及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金贝、银贝、玉贝可能主要用于赏赐馈赠。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东周以后,贝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但在云南一些少数地区,直到明代仍一直使用着贝币。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贝币,是指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出土发现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贝币,一般长2.2厘米,肚宽1.6厘米。“平背”贝币厚约0.8厘米,对齿为12齿对12齿,也有11齿对12齿,也有12齿对13齿,分贝窝和贝壳两部分。贝窝部分第一齿与第二齿间的距离较后边排齿的间距明显较大。

    包裹黑色泥土的出土贝币损毁比较严重,贝窝损毁。这样的贝币大多出土于河南漯河的商周遗址和贾湖文化遗址。

    包裹红色沙土的出土贝币损毁程度相比较小,贝壳腐蚀相对较小,贝窝保存完整,应出土于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使用天然货贝的国家之一。铜贝、铅贝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用作货贝的海贝是一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因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成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除了天然海贝,材质还有:金贝、银贝、铜贝、铅贝、玉贝、石贝、骨贝等。金贝、银贝、玉贝可能主要用于赏赐馈赠。石贝、骨贝与海贝一起作为货币流通使用。铜贝、铅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东周以后,贝币逐渐被其他金属货币所取代,但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明代仍一直使用着贝币。

    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历史沿革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以物易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急需寻找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2.4厘米。

    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作用意义

    海贝充当一般等价物

    海贝因多彩光洁、便携带、坚固耐用、可计数,在人类进入渔猎、采集、农耕劳做原始社会阶段,仅作为饰品流传于世。由于存在地域差,为获所需,部族之间以物易物是自然存在的。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贝饰,距今约有7000年。显然这些贝多半是从别的沿海部落辗转到内陆交换,在物换中有产生货币形态的可能。

    进入奴隶社会夏代,经商族和南方各部族往来,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海贝随之增多的同时,其应用范围也从单一向多重性转变。由于商品不断出现,促使海贝开始有了商品交换充当媒介的资格。河南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贝币,见证了中国出现最早的原始实物货贝,此为创举一。作为货币的海贝,从其品种上看,大型海贝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黍(音同属)斑眼球贝、蛇首眼球贝等;小型海贝有货贝、拟枣贝等,以货贝最常见。这些贝多生长在东海、南海岩礁间。从其形状上看,白色居多,空心、口细长、多对齿、背隆起或人工磨背式,两端常有磨孔,便于穿系携带。从其计量单位看,以数计值,贝数越多价值越高,少则低,具体实行“朋贝”制:即1朋为大海贝5或小海贝10。

    从其职能上看,贝币既是非金属自然物货币,又是先秦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货贝即财富,通过等价交换,满足需求,显示富有程度。如,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她的墓葬除了仪仗、工具、用品、饰件、杂器等755件殉玉外,还有贝币高达7000枚,即700朋贝。若按西周共王三年卫盉(音同和,即古代温酒的铜器)铭文载意,裘卫用值80朋贝的瑾璋(即玉质礼器)换了矩伯的10块田计算,妇好700朋贝可换近90块田,可见财富之巨。

    仿贝的出现

    从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商贸往来频繁等诸多因素,促使货贝需求量猛增,遂又出现了诸如石、骨、蚌、陶等仿贝。其价值同小海贝。一枚海贝或仿贝价值略低,而珠玉贝则称上币,价值昂贵。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贝币交换商品,互通有无。

    荀子的《王制篇》形容当时货物流通的情形说“北方的走马大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皮颜料,东方的海鱼海盐,西方的皮革毛织品旄牛尾,中国市场上都能买到,住在泽地的人可以得到木材、住在山地的人可以得到水产,农民不动刀斧不陶不冶可以得到器械,工商不耕不种可以得到粮食。”据此,商业的兴盛,乃货币从中使然。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经济也得到发展。而这些品种众多的贝币,成了中国质地最多的同形制货币。这个时期还诞生了铜铸贝币(即金属仿贝的一种)。

    铜贝是金属铸币的鼻祖

    一枚小铜贝一般重约5铢(3克)。又如,西周厉王时的一铜器铭中载“罚女(即汝)三百”,也就是说,罚你150两铜贝。而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先后出土的距今三千年前的商代铜贝,乃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到了春秋战国,三晋(赵、魏、韩)、齐鲁亦铸铜质空心无文仿贝,特别是鲁国所铸铜贝为其本国主要流通货币。而楚国的铜贝则以实心有文铜贝(或称蚁鼻钱或称鬼脸贝)为当时主要货币,以哭字贝最为常见。另有,有文银贝,连同河北灵寿县出土的先秦中山王墓中的无文金贝、银贝开创了我国金质币、银质币之先河。又河南辉县东周大墓葬两次出土1000余枚的包金贝,堪称华夏金属质地包金币之鼻祖。从海贝转为饰品又变成多样、多质,有轻有重,价值不等的货贝,直至秦(公元前221年)废除贝币体系,贝币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它们不但为当时社会地区性商业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华夏币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贝币分类

    贝币分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但最常用的还是天然海贝。

    天然海贝的品种也很多,有“货贝”(又名齿贝)、“拟枣贝”、“阿文绶贝”(又名大贝、虎斑贝)、“伶鼬榧螺”等,其中“货贝”比较常见,贝面上有一条长长的齿槽的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较为平整,贝的侧面稍微鼓突,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在货贝的背部多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之为“小孔式货贝”,以后,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式货贝”。春秋战国时期的“货贝”背部几乎磨平,称为“磨背式货贝”。

    “铜仿贝”一般仿货贝之形,早期者与天然贝形制相近,春秋以后,南方楚国地区又铸铸造出有文字的“铜仿贝”是为有文铜贝,它的外形有的像蚂蚁爬鼻有的像鬼脸的样子,所以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其面文多达10余种,但形制却比较一致,均为上广下尖的瓜子形,面有文字,背部平整,它广泛行用于南方地区,“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货币形态之一,除楚铜贝以外,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推向前进了,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地就地铸造等其它“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西周贝币

    在郑州洼刘遗址古墓群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出土了11枚距今3000多年的贝币。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些出土物再次证明郑州地区当时有着较为活跃的远程贸易。

    郑州洼刘遗址古墓群位于郑州大学西校区即将建为图书馆的空地处。6月21日下午,记者赶到现场时,考古人员仍在小心清理古墓内的出土物品。据了解,经考古人员挖掘、编号的12座古墓,均为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西周古墓。经过紧张的挖掘、清理,考古工作者在三号、四号墓室内共发现11枚贝币。三号墓室内发现的8枚贝币币形较大,形如成年人的大拇指;四号墓室的3枚贝币明显偏小,外形酷似枣核,形如成年人的小拇指。贝币背部均有钻磨的圆孔,人为痕迹明显。现场的考古人员初步判定,11枚西周时期的贝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考古人员补充说,贝类生活在海洋,而郑州地处中原,贝币出土证明远程贸易在当时早已存在。11枚贝币的出土,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二号墓室内,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比较奇特的是,在尸骨腰部有一个长50厘米、宽25厘米、深20厘米的“腰坑”,腰坑里发现狗的骨架。考古人员介绍,用狗为人殉葬,是当时的一大随葬特色。

    楚国贝币

    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说:“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这里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刻镂的是什么文字的贝,大概是铸有“紊”字形和“咒”字的两种。“紊”字形贝,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阴文“紊”字形就如同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故称之为蚁鼻钱,“咒”字贝,钱体与蚁鼻钱相同。“咒”字仿佛是一个鬼脸,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鬼脸钱”。后来有文字的铜贝统统被称为蚁鼻钱。所谓“蚁鼻”本喻轻小,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剑名)”,意思就是只因轻微的缺陷舍弃了无价的宝剑,可见蚁鼻钱就是小钱。

    楚贝的铭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桼”(降率),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咒”字多解释为“贝”、“哭”、“贝化”,钱文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贝币】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贝币 小编为您整理贝币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