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藕与莼菜

时间:2024/11/25 20:31:3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叶圣陶作品精选中这篇《藕与莼菜》也是必有的佳作,散文中作者借物抒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 中文名: 藕与莼菜
  • 作者: 叶圣陶
  • 创作时间: 1923年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藕与莼菜》就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介绍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1,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2,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3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较大一点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4。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5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入口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6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给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7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背景介绍

1922年,作者的第二个孩子将要出生了,便于该年秋初从故乡角直搬回苏州市。这年叶圣陶已经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至善四岁半,女儿至美刚出生。1923年春,叶圣陶迁居上海,由朱经农介绍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同顾颉刚合编国文教科书,此地离作者故乡更远了。

此文写于1923年9月7日,当时作者迁居已上海半年左右,睹物(薄片的雪藕)思乡,情绪的一时涌现而作。

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1928年,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建国后,他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人大代表、五届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鉴赏评价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最幸福的时光是过去的时光,最真挚的友谊是过去的友谊,最难得的情感是已成往事的情感,最让人留恋的美食是儿时的美食,这差不多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共同心理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此文中,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写了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但是这里怀念的,不仅是莹白的玉节,清甘甜美的口感,而是随之而至的故乡的情味、故乡的声色。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艺术特色

此文是一篇朴实自然,语言清新优美的散文,是作者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功底。

其一,体现在写作手法上。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但如何很好的表现,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作者选取的角度有其新颖的一面。

此文作者用的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一次喝酒小聚,吃着雪藕,“我”由此想到故乡的“藕”,自然又想到故乡的“莼菜”。“藕”不贵,“莼菜”本身无味,但作者却牵挂着它们。所以牵挂它们其实是在牵挂故乡,牵挂故乡的人,作者以故乡的“物”寄托自己的情。

作者用精练的笔墨给人们描绘出的一幅图画里,一个个勤劳、淳朴、健美的男女藕农,用自己的辛劳,为人们奉献了“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他们把这些藕放在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一濯再濯,使这些藕变得洁白,一口咬下去非常诱人。读到这里,人们好像也在品尝一节新藕,它的清香甘甜充斥了人们的心房。

作者由藕联想到故乡,由故乡再联想到藕,再由故乡的藕写到城里所见的藕,作者成功地运用联想和对比手法,将故乡的“藕与莼菜”与“这里”的“藕与莼菜”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突出了故乡的“藕与莼菜”的甘美滋味和令人心醉的味道,同时进一步表达思乡,以及自己离乡之后而生的愁怀。在家乡,经池塘或小河里的一濯再濯变得洁白鲜嫩的藕,是供人品尝的好东西;可是在城里,藕却成了珍品,大部分被人们抢去,至于挑在担中叫卖,“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象未熟的柿子”。作者也仅仅是吃过一次,“还是送入嘴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便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也只有作者才能刻画得如此细致不能不令人叹服。接着作者又由藕想到了故乡的莼菜。作者运用家乡与此地、往昔与今日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无可遏止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运用了种种对比之后,终于将隐在心底深处的情感抒发出来:“向来不恋故乡的,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这里作者不是真的向来不恋故乡,这只是作者含蓄的说法,那么“故乡可爱极了”便有了依据。作者今日所迸发的思乡之情要比过去迸发的思乡之情强烈得多,过去自己的思乡之情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作者对比写作手法的高超之处。

其二,体现在语言文字上。

全文用语平实朴素,亲切自然。作者无须用华丽的言辞、精巧的结构、俏皮的文风,就可以撩动读者思乡、怀旧的情绪。语言越是亲切自然,便越能打动人,给读者留下精诚之至的印象。

文章开头写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乡,起笔自然,平实,为全文确立了朴实、亲切的基调,这种兴之所至,随物赋形的文风,给人以良朋话旧,任意而谈的印象。又如“一濯再濯”“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中,“濯”、“横”、“坐”、“拣择”、“嚼”等平时动作的描写,一群憨厚、质朴的农民跃然纸上。那“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没有华丽辞藻铺陈,却早已让人垂涎。叶圣陶的散文以写实为主,很少直接抒情,也很少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

“若无所牵,便何所恋?”“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这段清新隽永的结尾显得诗意盎然,情意切切,并富于哲理,就像缪斯手中的琴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又好像一块石头落入人们的心湖中,泛起一圈涟漪,令人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李朝全《散文百年经典·1917-2015》:“这其实是一篇思乡的散文。作者不直白故乡的苦苦思念,而专门谈论故乡富于特色的物产。故乡的藕是鲜嫩的,莼菜是嫩绿的、富于诗意的。故乡的许多东西都令人心醉,包括那些优美的风情画和淳朴善良的人。故乡有着太多令人眷恋、魂牵梦萦的东西。正如篇末的点题:‘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即所爱在哪里,父母妻儿亲人在哪里,哪里便是我们的家和故乡。故乡就是牵系我们情感的家园。”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散文》:“它是围绕藕字来作文的,思乡的情怀自然流露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诚然!”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董小玉《中国散文名篇赏析》:“有些滋味无以言表,甘甜爽口又余韵绵绵,譬如莲藕与莼菜;有些思绪,似有还无又欲诉说,譬如初恋与乡情。乡之于人,如同藕断而丝连,纵使相隔天涯,只要这根丝线被轻轻触碰,心便忽飞到乡之所在。只因乡有爱人与亲友,童年与回忆。于是,这深浓的乡愁,便成了无味之味的游子最恋。此文便充斥着这种似淡还浓的乡情,仿佛作者就坐在面前,娓娓讲述着他清新如画的故乡,以及他的悠悠乡情一样结构缜密,富含诗意。”

当代作家朱晓琳《今文观止鉴赏辞典》:“人皆有情,物我相依。叶先生的乡愁,我们又何尝未有?乡愁,是淡之又淡的一丝牵挂,是浓之又浓的一缕心魂;是心之所倚,是情之所牵,是魂之所系,是梦之所萦……乡愁,是一曲无韵之歌,是一份无味之味的人间至情。正如作者所说:‘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后世影响

《藕与莼菜》后被收入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八课。

其他信息

作品注释

1.濯(zhuó):洗涤。

2.藕朴:藕在池塘底里的淤泥中,是一节一节横向生长的。藕枪:是尖头上新长的一节,虽然嫩,却没有甜味;另一头长得过于老的叫“藕朴”。第二节,第三节最好,卖藕的人是舍不得自己吃的。

3.硕腹(shuò fù)巨贾:大腹便便有钱的商人。贾:做买卖。

4.善价而沽(gū):比喻有才干的人等到有赏识重用时才肯出来效力。沽:买或卖。

5.被(pī):通“披”,覆盖。

6.伯祥:原名王钟麒,字伯祥,叶圣陶的朋友。

7.萦:一圈一圈地缠绕、围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藕与莼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藕与莼菜 小编为您整理藕与莼菜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