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原籍居庐陵,至曾祖辈迁潭州之浏阳。湖广省试第一。延祐二年,登左榜乙卯科一甲进士第三名,初授承事郎。历任平江州同知,芜湖县尹。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性度雍容,含弘缜密,处己俭约,为政廉平。文章道德,卓然名世。
特授湖广右丞致仕。享年八十有五,卒赠大司徒、上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主要经历
人物生平
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其先家庐陵,至曾祖父新,始迁湖广行省潭州之浏阳。父龙生,道州路儒学教授。玄幼聪慧,其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即知成文;后授业于宋进士李某、邓某,究悉经史百家。延祐元年(1314),以《天马赋》魁湖广省试。二年,登左榜(汉人、南人)乙卯科一甲进士第三名(张起岩榜),授承事郎。出为湖广行省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处己俭约,为政廉平,民服其教。延祐六年(1319),调江浙行省太平路芜湖县尹,数决疑狱,教化大行。至元六年(1340),官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五年,知贡举,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历官四十余年,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修实录、大典、三史,皆大制作。屡主文衡,两知贡举及读卷官。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传人间,视为至宝。文章道德,卓然名世。有《圭斋文集》十五卷(凡赋一卷、诗词三卷、文十一卷)、附录一卷,传于世。以疾乞休,陈情恳切,特授湖广右丞致仕。卒年八十有五,赠大司徒、上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曰文。祀名宦祠,并祀三贤祠。
为官经历
公元1314年(延祐元年),元仁宗帝的儒师王约等汉臣积极倡议开科取士
公元1315年(延祐二年),诏行科举(史称“延祐复科”),欧阳玄取中进士第三名,为官40余年先后六入翰林,两为祭酒,两任主考千生,以史学成就最为突出,同时也以诗文闻名天下,因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人称“一代宗师”,与王约并称元代“鸿笔”。
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公元1333年改任太常礼仪院事,拜为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不久又兼国子祭酒,后又召到中都商讨事务,升为侍讲学士,再兼国子祭酒。后至元五年(1339),因足患麻木症,请假南归医治,元顺帝未允。授予翰林学士,不久恳请辞官,元顺帝仍未允,让他上朝时免于行礼,改元“至正”,更改朝政,凡行不便的事,在宫廷中议政时,玄都直言无忌。不久南归,后又起任翰林学士,因病未行。皇上下诏修辽、金、宋三代历史,玄任总裁官。他为此制定统一的条例,文中有不合要求者,玄亲笔改正,至于论、赞、表、奏都由玄执笔。
至正五年(1345年),元顺帝因他历任几朝的官职,且修三史有功,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玄又请求辞官,顺帝仍未答应,御史台奏请任命玄为福建廉访使,行至浙西,旧病复发,请求退休,隐居南山。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玄多次恳切辞官,未获批准,于是授给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的职务,并赐白玉束带,给以终身的俸养。正要动身,元顺帝又不同意,仍命其任翰林学士承旨,进阶为光禄大夫。
1341年—367年元惠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时,以欧阳玄为总裁官。
1351年(至正十一年),元朝以贾鲁为总治河防使负责治理黄河,功成后又命欧阳玄制作河平碑文以表旋此次治河的功绩。
1358年2月7日(至正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欧阳玄病逝于大都(今北京),享年八十五岁。
主要作品
欧阳玄编写辽、金、宋三史。
《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考大典》《纂修通议》《康书纂要》《元律》《至正河防记》等史著多种,共达1120卷;
《圭斋文集》15卷遗世、《元诗选》《全金元词》《渔家傲南词》12首。
人物形象
家族世系
浏阳欧阳氏尊安福令欧阳万为初祖,至其十五世孙欧阳安时,宋末漕试湖南,爱浏阳风水之胜,遂自防里村迁居浏阳,被尊为迁浏始祖。他的儿子欧阳新,曾在岳麓书院讲学,主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令众人折服。欧阳新之子欧阳逢泰(字忠叟,号澹斋)曾任潭州学录,不仅善作辞赋,与尹谷等树湘赋大帜,与闽浙赋分庭抗礼,而且在经术上也颇有造诣,为一方师表,晚年更是于律历颇有研究,著有《律历统元图》数十卷。欧阳逢泰之子欧阳龙生(字成叔),一生基本上都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曾任浏阳文靖书院山长,并在猿啼山重建了文靖书院;又任浏阳州儒学教授,对浏阳文化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迁道州路教授,亲接周敦颐家乡的理学风气,提高了自己的学养,实施了一系列传播理学的活动,造就人才颇多,终因劳累逝于道州任所。欧阳龙生一生致力于理学的传播和研究,著有《经学理窟》与《云庄讲义》。
欧阳龙生之后,出了浏阳欧阳氏史上最显赫的人物,即元朝在理学、文学、史学、书法诸多方面都有大造诣、手握文柄、为皇帝拟定册文诏书的欧阳玄,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去世后追封为楚国公,谥“文”。欧阳玄幼年聪慧,同样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母亲李氏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他8岁即全能背诵。这时,家人送他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他一天就能记下几千字,并很快就知道如何写文章,被人誉为“神童”。10岁时,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寻访人才,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14岁时,他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文笔更有风范,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他闭门读书几年,经史百家,他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人物评价
欧阳玄虽身为高官,平时却生活俭朴,待人谦和,同时代的诗人大家孙风洲赞颂他:“奎斋还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来。”
在翰林院,欧阳玄常为皇帝起草各种诏书,朝廷高文典册,多出自他的手笔。在京期间,欧阳玄曾“三任成钧,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为朝廷的主要笔手,文章、书法,均极负盛名。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墓隧之碑等,都以得其手笔为荣;后人尊他与虞集、揭奚斯、黄谱等四人为“元代文人之冠”。死后葬于京西昌平县香山石井村。文集100多册,皆毁于兵,今仅存《圭斋集》15卷,附录1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欧阳玄】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