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张大千荷花图》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所作。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创作、1976年创作以及作画年代不详的三幅荷花图。
内容介绍
画作一
(1935年作)的尺寸为:179×66cm。画作上的钤印为:“张爰(白文)大千(朱文)”。画作上的款识为:“孤鸾室乙亥十月写此供奉,张爰。”
画作为1935年(农历乙亥年)十月,其岁时为谢玉岑先生所作,画上题有“孤鸾室”三字,“孤鸾”是谢先生中年后常用的斋名。
画作中有藏于荷叶间的白荷花数朵。大千先生曾说有诗咏白荷花曰:“人品谁如花浩荡,文心可比藕玲珑。”意思是说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么“浩荡”,那么其文、其画之心,定即可比莲、藕那么锦绣玲珑。
张大千先生的题为“孤鸾室”的《张大千荷花图》,画中主要的两柄如伞之荷,通天彻地,荷梗刚劲又婀娜,其姿其态优美无比,正如高凤翰诗中说的“五尺长”,但这种感觉又何止“五尺长”,简直是石涛诗中那“十丈不胜花”。是荷,却更是莲,比莲更美,更生动。那荷叶的画法,实可说不知是怎么画的,是极为随意的“破笔”却很是和谐,很是统一;是墨,是色,是从心所欲的挥洒,是天真烂漫的泼墨,反而更显变化之无穷无尽。他一次与弟子糜耕云谈话时说:“中国画重在笔墨,而荷花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最易也是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画作恰好说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创作了“十丈”的“不胜花”。画家作画是不能盲目的,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必须要“立意”,必须要“胸有成竹”,必须要“意在笔先”。只有这样,画中的“笔和墨”才会生动,才能达意,才能至笔飞墨舞之神效。
画作中两柄如伞之荷确是“花如今隶茎如篆,叶是分书草草书”。荷干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两柄如伞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渐长的小荷。三小荷姿丰态动,笔墨各异,富有变化。水纹寥寥,水草疏密,行笔疾劲,为他人所难模仿。特别是画面最前面那水纹中的一笔淡墨,似小草,却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极似“影”。妙,真是妙笔生花、妙笔画草、妙笔画“影”。这一笔胜似多笔。
画作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诸方面均极佳,堪为神逸之作。画中一巨石,是实,而画中却施以清淡轻灵之笔,真可谓真可谓轻描淡写描顽石,实为一奇。绝近处以浓墨为主、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破笔画荷叶,既间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扬有致的白荷花,随衬以淡墨荷叶……石顶部又画数片花与叶,淡淡的,笔墨生动。花作若隐若现状,宛如含羞少女,娇憨可爱。在墨色方面,自近而远,由浓至淡,浓淡相间,臻于化境。在布局上,以实为虚,画石一大块却施之于白,计白当黑。此画取石涛之气,取八大之“毅”。难怪乎徐悲鸿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画作二
(1976年作)的尺寸为:93×173cm。画作上的钤印为:“千千千、大千父、得心应手、一只眼、乞食人间尚未归”。画作上的款识为:“江水秋弥洁,潆洄玉有文。芙蓉向风合,花影自缤纷。六十四年嘉平月环荜厂写,爰翁。”
画作令人印象深刻之处,是构图的饱满:前景三丛蓬勃展开的荷叶,以浓墨泼写,呈斜三角形,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空间,左下的一丛向下、向左,中间的一丛向上,分别逸出画面,将空间拓展至画外;后景田田的荷叶,以淡墨写出,迷离朦胧,连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几丛荷叶的纵横气势。穿插在荷叶间的,是点点粉荷。花分两组:处在画面中央偏左位置的,是一朵盛开的荷花,掩映在荷叶间,被周围密生的荷叶紧紧围护着;与这朵荷花遥遥呼应的是画面右侧的另一组荷花,含苞待放、怒放、将残的三朵荷花,虽情态不一,却顾盼相应,正喻示着花的一生。两丛荷花形成的三角形,与前景荷叶犬牙相错,加之圆浑劲挺的荷茎,支撑其作品的结构。
作品巨大的尺幅,正发挥了大千豪放的笔势,在整体氛围的渲染上,显示出其熟练老到。以花青罩染荷叶,粉红浅抹荷花,朱红间黄点出花蕊,渲染出秋日荷塘的氤氲。题识“江水秋弥洁,潆洄玉有文。芙蓉向风合,花影自缤纷”,可谓画龙点睛!
画作作于1976年元月的环荜庵。
人所共知,大千画荷,早年学八大。其实,石涛花卉对他的影响,尤其是浅绛法的花卉,或许更深,他曾谓:“清湘花卉蔬果尤隽永有致,不落白阳、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后笼浅绛,盖亦山水法也。”张大千的许多花卉画,特别是画荷,皆是运用石涛这种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与石涛》一文中,更详细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实际上是兼采八大的荷叶与石涛的荷花。从八大得气,自石涛取韵,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识此秘,对大千的画荷,终只得其皮相而已。”
画作三
(作画年代不详)的尺寸为:120×62cm。
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只见两片卓然飘逸的巨型荷叶,在晨风的吹拂下,傲然地随风舒展着筋骨,而荷叶疏影中一朵高雅洁白的荷花已悄然绽放;两枝白嫩无瑕的荷花腾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种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美丽与意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其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称道折服。其用笔鲁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气;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
画作四
作品《荷花图》国画
名称:荷花图
作者:张大千
类别:绘画
年代:近代
尺寸:长120厘米,宽62厘米,张大千荷花图,水墨纸本,长120厘米,宽62厘米。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只见两片卓然飘逸的巨型荷叶,在晨风的吹拂下,傲然地随风舒展着筋骨,而荷叶疏影中一朵高雅洁白的荷花已悄然绽放;两枝白嫩无瑕的荷花腾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种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美丽与意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其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称道折服。其用笔鲁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气;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介绍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曾从师学诗文书画,后忽耽于佛学,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绘画,受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尤长山水,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井有“南张北齐”之誉。50年代栖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对于中国古字画的鉴赏独具慧眼。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鉴赏评价
被称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其花卉画中以荷花居多,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大千荷”。
张大千先生晚年画荷作品,其画笔大多是没骨、写意或泼墨泼彩,格新韵古,且依旧是恪守他一以贯之的强调物理、物情、物态。此外,张大千先生在操持画笔之际,始终特别注意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提出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画荷花的干,用篆书;叶,是隶书;瓣,则是楷书。大千观察细致入微,他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在风、晴、雨、露中展现各种姿态,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风吹荷叶十八变”,让人赏心悦目。
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说:“大千代表山水作家,其清丽雅逸之笔,实令人神往。”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偏爱荷花。张大千早年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以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主席收藏
他也将所画荷花送给政府要员,如他曾送予于右任和毛主席的就是荷花。张大千曾有一幅《荷花图》经何香凝女士之手赠给毛泽东主席,表示出他对毛泽东的倾慕和敬意,藏于北京中南海的毛泽东故居,著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中。
市场价值
张大千的力作两幅《一花一世界》在台湾两次义卖中先后创下5000多万新台币和6000万新台币的空前天价。2002年苏富比秋拍又传来破记录的消息:原先估价约1500多万港元的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最后以2022万港元成交,打破了近代中国书画最高成交价的世界记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荷花图(张大千)】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