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西斯莱

时间:2024/11/11 4:59:5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西斯莱全名叫阿尔弗莱德·西斯莱,1839年10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印象派画家。西斯莱比较其他印象派画家,他的风景画主要是四季的田园、湖畔、树林、小径、草丛、小屋、小桥和流水,内容始终单一不变,色彩相对保守,但是可以很精确以及细腻,捕捉到空气的质感和厚度,天空的渐变和高度、湖水的纹路和多彩。其代表作品有《木料场》、《枫丹白露河边》、《圣马丁运河》等。
  • 中文名: 西斯莱
  • 外文名: Alfred Sisley
  • 出生日期: 1839年10月30日
  • 性别:
  • 国籍: 法国
  • 出生地: 巴黎
  • 去世日期: 1899年01月29日
  • 职业职位: 画家
  • 代表作品: 《木料场》,《圣马丁运河》,《枫丹白露河边》
  • 主要成就: 印象派重要画家
详细介绍

主要经历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

1839年 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巴黎经商)。幼年时的西斯莱在法国巴黎渡过。

1857年 十八岁的西斯莱遵循父亲的期望前往伦敦习商四年,回来后在一家商行工作。

1862年 喜欢钻研文学和绘画的西斯莱回到巴黎后,在格莱尔画室学习,在那里他遇见了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巴齐耶和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63年 西斯莱和莫奈、雷诺阿、巴齐耶四人因不满意学院派教学,一起到了枫丹白露附近的舍依村。

1866年 与雷诺阿住在马尔洛德。并参加1866年沙龙,那时西斯莱的作品带有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和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的画风。

1867年 与巴齐依住在翁弗勒。普法战争时期西斯莱以英国公民的身份转赴伦敦,并认识了丢朗·吕厄。

1870年 普法战争使西斯莱破产,经济拮据,他移居到巴黎附近的塞纳河畔居住。

1871年 西斯莱在伦敦展上展出了两幅画。

1873年 西斯莱的三幅画被丢朗·吕厄收进了陈列馆目录。

1874年 参加第一届“独立派画家”的展览会(从此就称为印象派)。

1876年 参加印象派①展览会。

1877年 参加印象派展览会。

1878年 西斯莱离开印象派。

1882年 参加印象派解体后的一次展览会。

1883年 丢朗-吕厄为西斯莱举办了第一个个人画展。

1890年 西斯莱的身体开始不太好了。

1894年 古斯塔夫·约弗鲁瓦探望西斯莱,那时的西斯莱已经非常忧郁,晚年的西斯莱在艺术上郁郁不得志。

1897年 名画商乔治·柏蒂举办了一次西斯莱作品的大型展览会,但批评界对这个展览会默不作声。

1898年 西斯莱患上了咽喉癌。

1899年 1月21日,西斯莱感到将永别与人世,他唤来莫奈,同他告别。1月29日,西斯莱不幸逝世于洛南河边的莫雷附近,享年60岁。

主要作品

阿尔让特依小广场

阿尔让特依的人行桥

塞纳河边的小村庄

莫利赛的赛船会

温习

鲁弗申的花园小路

村边小路

拖轮

鲁弗申大道的第一场雪

苍鹭的巢

春天的草地

汉普顿庭院的大桥下

莫利的节日

马尔风景

码头的沙滩,马尔港

法国赛夫勒

朝阳中的莫利

摩莱雪景

莫利风景

从弗比林往卢维锡安的道路

朝阳下的摩莱教堂

去往森林的女人们

马尔港的洪水

鲁弗申的雪

其他信息

艺术特色

他的风景画主要是四季的田园,湖畔,树林,小径,草丛,小屋,小桥和流水。内容始终单一不变,几乎都是某几个美丽的地方的各种角度的景色,塞纳河畔,莫雷,圣-芒美,马利,路维香,这几个地名是他全部作品的抬头名字。但是他的所有画作,都可以让我想起我这一生中记忆深处的某个不知名——但是极为美好的地方、某个普普通通——但是难以忘怀的画面。相隔一个多世纪,不同两个国家,我却比同时代同地方的人更容易和他的画产生共鸣,而心生暖意。(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吧。)

比较其他印象派画家,西斯莱的画色彩相对保守,但是很精确以及细腻,可以捕捉到空气的质感和厚度,天空的渐变和高度、湖水的纹路和多彩。莫奈画水是很出名的,但是西斯莱的水,我认为也不相上下,他的水更自然,更丰富,更细腻,虽然莫奈的水更多变、更印象、更流动。只有不同,没有最好。

西斯莱的光线用得不如莫奈的大胆和明亮,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画家技术的问题,而是画家性格的一种体现。西斯莱是相对温和的,至少在审美知觉上,他所感受的美是平静的,静谧的,有时候是孤独和寂寞的。总是无人的自然景色,让人觉得被人们遗忘,不入主流,自生自灭,但是它又表现出一种平静而淡定,虽被冷落但从不否认自我的气质,一种内敛的力量,一种生长的定力,最后自成了一种生命的美丽。

西斯莱画的树多种多样,变化全依靠笔触的变化。春天的树技,他会使用细长而坚挺的笔触,张显生命的零原始和张力;夏天的树叶,他会用短而圆的笔触,让树叶层层叠叠,让酷暑的空气穿过它们而变得清凉和通透。更有意思的是,似乎树是他作画时笔触的一种标准(benchmark),整幅画的笔触,是由那棵树的笔触决定的(相信这是我的一个重要发现!)。

凡高的画是一种揪心,塞尚的画是一种力量,莫奈的画是一种绚丽,米勒的画是一种庄严,那么西斯莱的画是什么呢?他那个时代的人评价为“不长进,单调,没有特点”,我想说,他的画是一种优雅,一种平等,一种温和的伟大。

风景作品的特点

在西斯莱约八百幅油画作品中,大多是风景画。并且在其一生中,作品没有深刻的变化,或许正因为他不那样具有革命性,终其一生,所以西斯莱并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及评价。当然他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实的情感在创作上是表露无遗的。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印象。他来到巴比松时为柯罗作品上那种明媚阳光照耀下清新而庄严的画境所吸引,他在继承巴比松画派风格的同时,在色彩和笔触上又表现出印象派的画法。

从构图、笔触、光与色的三个方面分析西斯莱分析风景作品的特点:

1.西斯莱式的构图深受柯罗的影响,工整有序,自由而不拘于形式;天空往往占据画面很大的空间,以展示细腻的光影变化;作品中的人物空间比例小,刻画简练概括;景物的透视性强,不追求任何的夸张形式。

2.笔触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不容忽视。西斯莱作品中以碎点状笔触为主,起轻快而流畅,结构上厚实而沉稳,奔放而有力地描绘天空和水使其富有轻盈和流动感;而且用笔从不大刀阔斧,以精细的写实手法展现他感受到的点滴光影,表现的物象虽少,但絮语潺潺。

3.画家以色传情,观众见色动情,这对绘画作品的感染力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丽田法国风景为西斯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色彩感,诗人见景生情,胸中出现诗句,画家见景生情,头脑中呈现的形象首先就应是整体的色效果。

自然本身蕴含着无数生动的色彩画面,西斯莱凭着那双长期训练敏锐的眼睛,通过忠实地直观自然和辛勤的艺术实践,去探索大自然色彩的奥秘,打破传统的“固有色”观念.为了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亮度,画家将未经调和的颜色并置,让观众的眼睛在一定距离内把颜色调和起来,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效果。真实地再现景物在光线和大气中的虚实系,西斯莱让外轮廓线隐没在大气中,线条在画面上的作用被降低了,突出了形体色块;画家完全不拘于严密轮廓细节的描摹,而是着眼于在现场中迅速捕捉变化着的对象,使画面形成独具风的美的形式。

三个时期的特征

早期风景作品的特征

1.柯罗、库尔贝、巴比松画派等风景画家的影响

1857年西斯莱来到伦敦习商,在习商的四年中,西斯莱更多的时间是在博物馆或美术馆学习、研究康斯太布尔、透纳为中心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另外,西斯莱还了解到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风景大师柯罗和巴比松画派的作品。那些前辈们的大师都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表现大自然的诗意,描绘大自然本身的抒情本色。1862年,西斯莱征得父母的同意,弃商学画,来到巴黎格莱尔画室。尔后西斯莱从老师的古典画法中摆脱出来,向巴比松画派的大师们求教,与柯罗的气质比较接近,深受柯罗的影响:柯罗那种充满诗意的柔和景色,使西斯莱为之倾倒;他也很喜欢象罩上一层薄纱一样的朦胧景物,给人以一种感伤情调;并且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西斯莱逐渐地感觉到要使风景画具有魅力,必须使它具有文学意味,具有诗的意境,要有自己的心灵激动、自己的深刻感受,只有将这一切注入创作,艺术作品才具有生命,而给绘画注入生命,乃是画家的目的。在画法上,他还适当吸收库尔贝和马奈的某些有益之处。

2.早期风景作品特点

在此时期的风景作品中,在题材方面,西斯莱受柯罗的影响更深:森林的边缘、晴空下的树林、向远处延伸的大路和曲径、村庄的一角和寥寥的赶路村民等等。色调沉稳,以褐色调为主;结构严谨,景物透视性强;作品通常以茶色、绿色、灰色、棕色为主,笔触较长而细,节奏松散;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善于吸收前辈大师柯罗、库尔贝、马奈等的艺术养分。

3.代表作品

1866年参加官方沙龙展出的《枫丹白露林》,其色调很接近柯罗,画面光线较柔和单纯,幽静而冷静,笔法严谨、巧妙具有浓厚感,带有古典气息,包含一种资产阶级十九世纪感伤和孤独的情绪。1861年沙龙展出的《栗树林荫道》,把棕色画的较柔和以及加以深绿色的处理手法令人想起现实主义绘画的首创者库尔贝;1869年的《蒙马特风景》中,天空和绿色的草地占了大半个画面,树林、人物和远处的房屋有机的组合在同一视线上,自然和谐,生气盎然,表现出他的对结构感、空间的喜爱,以及正确感受的基本特征,开始应用印象主义明澈的色彩与光谱色的技巧;另外在1867年画的《静物与苍鹭》的作品里那单薄的黑色、灰色和紫色所形成冷峻的调子,很容易使人想到马奈。

成熟时期作品的特征

1.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七十年代初期,普法战争爆发,其父亲在事业上遭到惨重的失败,继而逝世,西斯莱便失去父亲的资助,加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庭生活的重担迫使西斯莱由业余美术爱好者变成以靠卖画为生的纯职业画家。此后战争结束,法兰西帝国的彻底覆灭,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艺术从表现宗教故事、帝王将相等方面转为表现当代的社会生活方面,美术从传统的禁锢之中得到解放,其酝酿已久的印象主义应运而生。十九世纪的整个七十年代是印象派的颠峰时期,也是西斯莱获得巨大成功的十年。

由于战争后生活的压力,经济来源少,又必须维持家计,使得西斯莱风景创作变得更加勤奋,他的努力使他在创作上的巨大进步。1870年的作品《圣?马丁运河码头》,和《蒙马特风景》比较,创作上的飞跃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成就是西斯莱和莫奈等大师们在艺术实践中的收获,研究光和色、形体画面效果等等的辨证关系。他们提倡在现实中抓住光这个元素去解释自然,观察和表现自然。在他们眼里,阳光的照耀下物体,包括阴影无处没有光,无处没有色,只不过是强弱不同罢了。西斯莱在此时已经具有一双印象派画家的眼睛,正如毕沙罗所说“西斯莱有好的眼力”,“他是机敏的,十分精致的”④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明亮的色调、并列而迅速的笔法来表现天空、树木和河水,天空灰蒙蒙,几乎被阳光照着的云彩若隐若现,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开阔。天空和水影的蓝光交相辉映,在轮廓模糊的树丛村托之下,色彩变得更为和谐自然,画面色调也比较统一,整幅画面具有激动人心的旋律。

2.成熟时期作品的特点 七十年代初,他的调色板开始变得明亮起来了,风景作品的画面更为轻快、清晰,受光处是明亮的暖黄、暖绿为主,阴影处则是透明的青蓝色调,这样不仅使人感到阳光的耀眼,还让察觉到空气的清澈,笔触变得更加自由。1872年的《阿让特伊小广场》,则开始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用微妙的色彩关系来表现有诗意的自然景色,注意对外光的探索。如果把这幅画同莫奈、毕沙罗的一些作品相比较,惹人注目的不仅是西斯莱的绘画更富有稳定和自然性,而且还有柯罗的那种独特手法。农村小景对于西斯莱来说,不是以创造明暗对比的依据,也不是生活的题材,而是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色彩是那么的丰富、强烈。黄色、玫瑰色和绿色强调了房子的灰调子,棕色又强调了土地的色调。房顶有呈棕色、深蓝色,它们被明亮的粉蓝色天空所衬托。在对待外光的技法上,他保持一种真实、生动而又多变的描绘特性。在这些风景画上,画家用透明色调来表达热烈的阳光,灰蒙的寒空,闪耀的河水和覆盖着紫色暖调子的积雪等。他从不大刀阔斧,仅以精细的写实笔法,展现他所感受到的点滴阳光的反射效果。物象很少,然而絮语潺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以一当十、小中见大的手法,也很象中国庭院的布局。让紫灰色调子衬出生赭、明黄和土黄的色块,使本来冰霜肃杀的冬天呈现出温馨喜悦的暖意。这种光的效应,具有一种差不多是物质的情意,也必须在画布上同样用物质的形式来表达”

3.代表作品 七十年代中期是西斯莱创作风景作品最成功的阶段,其中《汉普顿庭院的桥》、《鲁弗申的雪》、《马利港的洪水》等都是这期间的优秀作品,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1874年的《汉普顿庭院的桥》标志着西斯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已经成熟。作品中的天空、树、水用笔洒脱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画家用生动的笔触薄涂,并置的手法和浓厚丰富的色彩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天空被描绘的十分开阔,河流具有饱满的特点,树木显的生气勃勃,那飘动的白云,颤抖着的绿叶和闪烁着灿烂光辉的河水所形成的画面,就象欢乐的舞曲。作品体现了画家为力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在风景作品创作中要重视“形式、色彩、画面效果”。

我们从作品中深感到西斯莱创作上抒情特点不再是柔弱优雅,而是焕发着清新响亮,自由奔放的活力。印象派也画家常常热衷于描绘雪景,起效果表现是从白色和灰色中取得强烈的色彩和谐。而西斯莱他的雪景十分精采,他不仅善于从白色和灰色中取得色彩和谐,而且还得心应手地用色调的对比来创造一种喜悦的和乐观主义的情绪。《鲁弗申的雪》(1874年)这幅雪景作品中表现了“静”景和寒冷中的温暖:善于体察自然的画家,深入的观察和强有力的表现力,使这幅画产生了独特的魅力。画中曲折的小路、参差的房屋、远远近近的树木和低矮的篱笆交错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雪景。这种构图上的紧凑,自然由于画家对景物观察深细之故。而此画最富魅力之处,不是构图而是色彩与光的处理。印象派画家对欧洲绘画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将光学和色彩学应用于绘画,他们经过长期而顽强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成功地创造了符合科学的、新的外光画法,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色彩语言。

《鲁弗申的雪》以崇高的白色和素灰色来表现雪景,在色彩上所达到的和谐与抒情效果,是当时的风景画中所少见的。整个画面的主调是紫灰色:屋顶、道路、墙头、树丛、篱笆等等都覆盖着白雪。在紫灰色调中,透出房屋、墙壁的生赭与明黄,这样响亮的色块,使寒冬的萧索一变而为温馨与喜悦。光线单纯而冷静,笔触奔放而有力。这种将自然界的色调进行微妙的转折,乃是画家注入其感情的独特手法,同时它又高在并不违反自然的固有景象。西斯莱曾说:“这种以一当十、小中见大的手段很象中国园亭的布局。同时在紫灰的色调中衬托出生赭、明黄和土黄的色块,这种相对的暧调子,使本来冰冻肃杀的冬天呈现出温和喜悦之情。这种光的效果,具有一种几乎是物质的表情,必须在画布上同样地用物质的形式来表达。”这段话实在最恰当地表明了《鲁弗申的雪》在光与色上的特色。这幅画的意境是高妙的,它所抒写的那种诗意的静和温馨,给观众以暖意。这作品以淡粉色的调子画成的,这种色调能激起人们一种乐观的情绪,对覆盖在房屋和大地的皑皑白雪产生喜爱之情;集中而紧凑的构图显示了艺术家对自然的亲近。

1876年西斯莱从英国回到法国后,再次到鲁弗申和马利两地做画,那时正好碰上马利洪水泛滥,《马利港的洪水》就是这时期的,本应表现泛滥的洪灾,可是画家把这个景象描绘成“威尼斯水域”,似乎洪水在净化这个城市。画家善于运用多变的碎而有序的小笔触描绘天空、房屋倒影,产生一种形体的厚实感,既有写实主义功力又有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体现巴比松画派向印象派过渡的特点。毕沙罗观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就我平生所见,在其他画家所画的洪水泛滥的作品中,很少有象它那样丰富和优美的,那是一件油画杰作”。西斯莱用碎而有序的笔触来表现水的反光,天空的云雾。这种几近于古典式的画法,有强烈的笔触趣味。他的写实技巧是很强的。他从不为正确的形所拘谨,有时厚涂,以浓重的色块来堆铺,这可造成自然光线的颤动感。这幅画展出后,受到许多人的好评。西斯莱作为七十年代中期印象派重要画家,虽然在全部活动中意志坚决,但在一定程度上他较少接受印象派绘画某种主观主义的因素。

晚期作品的特征

1.莫奈、新印象派以及自身的影响 1880年西斯莱又一次搬家,来到巴黎以南洛安河上莫雷附近,经常访问离家不远的莫奈,从80年代中期起,作品比较复杂,颜料水分较少,然而点状的笔触干厚而粗糙,往往与平静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时期他受到莫奈画风的影响较大,采用激动不安的构图和笔触,在效果上变的更明亮,但是在这方面没有取得特别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受到新印象派即点彩派的冲击,在作品中尝试用点彩的技法有转向表现物象实体感的倾向,色彩也很明亮,但缺乏内在的诗意。西斯莱后来画了不同光线的圣母院,依然是为了继续探究光色的奥秘。但是他似乎已经失去了以前的概括力和独特的色调感觉,当然这其中有人为的因素有关,他自身的健康每况愈下,加上精神疲惫,也不象以前那样不畏寒热风雨无阻的外出写生。就象他给德?贝里欧医生的信中说的那样“这儿的天气真好,我又开始画画了。可惜的是,今年春天干燥,果树一株株的开花,很快就凋谢了,我很难跟得上。对风景画家而言,生命可不是那么顺遂的。今天早上风很大,我只好收工不画。天气一时阴暗变坏,但云层都镶了银边。正因如此,我才有机会和你说上一会儿话。”⑤即便如此,西斯莱还是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想法,作品绝不夸张,及时是画作不成功,也是云淡风清,而非空洞的苦心经营。虽然在创作上达不到七十年代那样的高度,但仍有可取之处,部分作品仍具有旧时之美。有一位批评家提到西斯莱画风的画风变化时说:“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发现柯罗的风景美丽绘画风格,并赋予了其新的气息,而后期,则开始摸索今后发现新内容的手法。”

2.晚期作品特点 总体上,西斯莱晚期的作品较以前色彩更加明快,笔触也更加丰富多彩,他一直在努力寻求着新的发现和新的方向。这时更鲜明的色彩占了主要位置:苹果绿、柠檬黄、朱砂、紫罗兰、粉红等等,作品中出现了莫奈那样的干草堆和教堂,尤其是干草堆用黄和紫罗兰对比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和莫奈的作品色调很接近,着色更浓重追求华丽的画面效果,但失去了优雅。后期因受新印象主义影响,作画多采用点彩技法,作品有重在表现物象实体感的倾向,但缺乏内在诗意。

3.代表作品 《莫雷附近的白杨林荫道》(1890)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整幅画结构平稳,用笔速起速落,画面清澈透明,树叶的暗部和地面反射着灰紫色的天光色,与金黄色树林交相辉映,产生斑斓夺目的色调⑦。如在《摩莱大桥》一画中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印象派的笔触和水中的倒影都盖不住这幅画上的色彩喧闹和形体的照相式效果,整个刻画由于追求质感化而完全失掉了艺术魅力。但西斯莱并不承认自己失败了,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但全部绘画技巧都显得不足以掩盖其内在精神的缺乏。尽管他的颜色也越来越响亮,他的形也取得了实体感,然而总让人觉得他为了显示自己,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又回到自己最初的现实主义老路上去了,换言之,他把重心放在描绘事物的物质本性上了。其结果却是使他的诗意完全消失。

天空、水的描绘

天空 西斯莱对曾经朋友说,“我总是从天空开始描绘”,“天空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而已,反之它不仅由它的面(因为天空也象土地一样是有层次的)而呈现深度感,而且由于它的形式,由它的一幅画的效果或构图上所安排的调和而呈现了运动感”。天空对于西斯莱而言,是构图的重要支柱,并不单纯的作为一个背景。如1873年的《阿尔让广场附近的麦田》,还有1874年的《流经汗普顿的泰晤士河》,就是最好的体现。在刻画天空的空气时,西斯莱善于使用精致而丰富的蓝色调子,使天空产生开阔辽远的视觉效果,把我们的视线引到地平线上;地平线上的远景在水气飘动的影响下若隐若现,使天空和地面微妙地衔接起来,这样虚实处理天空的手段和使用各种蓝色调子,西斯莱在印象派画家中是佼佼者。 另外西斯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从不画骤变的天空,也不描绘夜景。追求晴朗或者少云的天空微妙变化,由此西斯莱笔下的天空显得格外安静,富有诗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难道还有比夏日里常见的天空、比漂浮着美丽的云的蓝天更漂亮的事物吗”。

水 在钟情于天空的同时,西斯莱对水的描绘也是有独特之处的。对于水的迷恋是许多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点,光的效果在印象派画家心中占有极重要的份量,而溪水、河流、大海表面都有光的反射,水边成了第二种重要光源。最初西斯莱对表现水的愿望,是他年轻时在英国习商的时候,看到康斯太勃、透纳等海景作品的影响,像他这样始终如一、执著追求表现水的反射,可谓是罕见的。马尔港的洪水曾吸引过西斯莱的注意,他在许多作品中表现过:泛滥的河水席卷和弥漫着周围的一切,水面闪闪发光,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典型题材。绘于1876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在绘画性处理上都是以灰色、淡蓝色和个别棕色调子之间的微妙变化为基础。然而,这种水汽弥漫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在西斯莱的笔下却变成了一种迷人的感觉,变成了神话般的境界。到今天,在去马尔港的路旁,还能够看到这座平平常常的可怜的房子。可是,你只要目睹过这座房子,你便会感到西斯莱是多么富有诗意地改造了它。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

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

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

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

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

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西斯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西斯莱 小编为您整理西斯莱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