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沐雨竹图

时间:2024/11/18 6:23:1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沐雨图轴》是由元代李衎所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该画描绘了雨中竹子的形态,景物集中于画幅左侧,造型准确,设色匀净,枝叶繁复而不乱,层次分明;其背景石都用双勾,然后用粗笔水墨皴染,分出阴阳面,坡石间的几丛兰和小草的安排,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在水墨环境的映衬下,《沐雨竹图》中的修竹亭亭玉立,青翠悦目,即使秋风萧瑟,也是竹叶摩娑,别具一番“如鸣环翠”的风韵。
  • 中文名: 沐雨竹图
  • 类型: 设色画
  • 作者: 李衎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沐雨竹图》将主要景物集中于画幅左侧。图绘雨中竹石。在画幅左下端力坡石,坡上倚附山石长有四竿翠竹,中间两株高大,且相互交错,竹竿交错后向左右伸展,枝叶茂密,竹叶纷披。左侧一株掩映于二株高大的翠竹荫下,略向左弯斜;右侧一株小竹向右弯斜,叶子呈下垂状。这一株翠竹虽不怎么起眼,但却是妙笔,起到了填补画幅右下部分的空白,对整个画面起到了充实和平衡作用:除竹石外,在坡石间还有数株兰草,点缀其间。

背景介绍

自宋以来,“梅,兰、竹、菊”被士大夫称为“四君子”,象征“清高”、“幽洁”、“虚心”、“隐逸”、“气节”等精神品格。当社会危机、民族危机之时,一些知识分子无力抗争,在孤十贲与失望之中,“适性寄意”于笔墨:人元后“四君子”画不但更为兴盛,而且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和深刻。特别是墨竹,单纯简易、挥洒便利又最具书法性格,所以最能引起士大夫的兴趣。可是李衍身为大官,他与赵孟頫是元代汉族文人画家中官职最显著者,他喜欢画松、竹,这说明“松”、“竹”并非都是文人用来自诩“名节”之物。他为了画竹,“行役万余里”,深入南方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牛聚枯荣”做了深入研究,成为享有盛名的写生墨竹专家。此《沐雨竹图》轴是他画墨竹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中之“竹”并不带有什么政治色彩,仅作为绘画的一个题材而已。

作者介绍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仕至集贤殿学士。他平生擅长画竹,继承了金文同、王庭筠等画竹名家的成就,又曾深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还出使过交趾(今越南),到各处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和特点,深得竹之“理”,是一位既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力,又师法自然的画家。他的画风严谨,传世作品有双勾着色的《双勾竹图》、《沐雨图》等,并著有《息斋竹谱》7卷,对竹的结构品类、生长规律及画法详加剖析,既重写意又重法度。

鉴赏评价

此画虽将景物集中于画幅左侧,但经画家的确当布局,使整幅画的构图较工稳;造型准确,设色匀净,枝叶繁复而不乱,层次分明。作者由于有过对竹子的认真观察和研究,并掌握了画竹的造型规律。故他画出的竹竿线条挺坚,用笔实在有力,竹竿、竹枝、竹叶均用双勾画出,即用线条描绘竹叶的轮廓,再用汁绿烘染,叶尖微染赭黄,且其阴阳向背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准确、细腻。其背景石都用双勾,然后用粗笔水墨皴染,分出阴阳面。坡石间的几丛兰和小草的安排,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此画的主题沐雨,作者强调了雨中之竹。故在作者笔下将沾满了雨水的竹子,竹叶个个呈下垂的自然神态,突出了“沐雨”这一主题,使画幅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此画给人以充实秀美的感觉,实属精品。

这幅作品中只有四竿修竹和一些小枝是用汁绿晕染,竹干的晕染基本是平涂,只在竹节两端略有晕染。竹叶的敷色较为精工,不但叶根部和叶尖部的色调有所变化,而且叶面和叶背也不相同,繁多的叶片中没有一片是染出边缘轮廓之外.也可见作者的细致程度。在水墨环境的映衬下。《沐雨竹图》中的修竹亭亭玉立,青翠悦目。即使秋风萧瑟,也是竹叶摩娑,别具一番“如鸣环翠”的风韵。在翠竹右侧一竿高耸直指,左侧一竿向左上伸展,最前的一竿指向右方,右侧竹叶相对密集,造成左高右低的形势。竹干、竹枝的线条挺坚,竹叶的线条则圆润;竹干、竹枝的用笔比较实在有力,而竹叶的用笔就显得轻细活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沐雨竹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沐雨竹图 小编为您整理沐雨竹图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