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传说江的源头有华岩洞,经常有桃花片从洞中流出,故名桃花江。
桃花江山水画廊属于桂林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游览线路的开通实现了乘船从象鼻山直达芦笛岩,形成了桂林环城水系游的新格局。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两江四湖新景区桃花江山水画廊是桂林市政府投资十多亿元打造的精品旅游景区。
两江四湖新景区--桃花江山水画廊游览线路的开通实现了乘船从象鼻山直达芦笛岩,形成了桂林环城水系游的新格局。。沿途可以欣赏到桂林八景之一的“阳江秋月”和桂林西部十大名山。桃花江的河道狭窄而且迂回曲折,大弯小弯不计其数,有九曲十八湾之誉,原在雉山西麓汇入漓江,明代时在象山开挖城壕,故被导入漓江。
桃花江流域大部分是石灰岩地区,江水澄澈。
阳江秋月在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此处的水流平缓,江水纯净,岸边多树成林且林影倒影于水中,田园如丝绸一般,有中隐山、狮子山、清秀山、甲山矗立。月夜的景色更美,唐代以来就有很多骚人墨客、达官贵人来此逐波戏水。
“阳江秋月”也是古代桂林八景之一。堪称一绝。
地理环境
南流经界底至中间江纳大勒里水,西流受山口水,转南流经田洞至案底村出临桂县板屋;续南流,经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汤家、下空、新寨、马安诸水后,经新建,潮田纳留村水,折乐流经白因、莫边、受木叶寨水续东流经潦塘,龙头纳金陵水,至桥头村变入灵川境。沿塘东、日、榄头,纳南村水,出桂林市,经财贸干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灵川境石巷村,至般埠头纳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东流至燕水,受道光水,折南流经白塘、穿工农村至敦睦村北弯向东流,穿湘桂铁路,西门桥南门桥,一支向象鼻山流入漓江,另一支南下山麓流入漓江。
流域地形西北商东南低,平均商程255米,干流平均坡降0.92%。流域年平均降雨里19002000毫米,调查最大流量840立方米每秒(1885年),实测最小流量0.66立方米每秒(1972年),年平均流量11.6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有水库6处,总库容2.48亿立方米。沿河谷两侧多为石山,除局部为砂岩外,大部地区属灰岩。地面标商在148.0151.0米之间,洪水时易受淹没,河宽一般在5060米之间,河床深56米,河床坡降五仙坝至飞鸾桥为0.5%,飞鸾桥至面门桥为0.4%,洪水水面比降为0.220.33。历年来沿江河床上筑坝拦水,仅在城区河段上就有堆砌石坝28处,成为桃花江上一种特殊景观。明代以前,江水是流过宁远桥(今南门桥)后折而南流,在雉山下汇入漓江的,直至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南拓至西门桥、象鼻山一带,为导阳江水为南城壕,在江水南流转折处筑虹桥坝,从而在桃花江距离最近的南门桥处开凿了至象山一段的城壕。该段人工河道现长1200米,最大宽度30余米,最窄处为23米,成为桃花江水汇入漓江的常年河道。而南流阳江故道易名宁远河。沿河桥坝甚多,共20余桃花江沿岸风景优美,蕴藏着极大的开发前景。桃花江河道弯曲迂回,在城区地段形成一个大“S”形和两个小“S”形共3个明显的弯曲,从而形成了几段景致佳美的地方,尤以城区胜利桥(白岩山)至飞鸾桥(芦笛岩)地段景致最美。
历史沿革
宋时阳江因其景色秀美而成为水路游览的一个主要航道。明清时期,江上画舫彩舟来往穿梭,集一时之盛。近10余年来在桃花江沿岸建设有芦笛公园、狮子园岩公园、桃洒宾馆、甲山饭店、华侨宾馆、桂林市政府住宅、篦子园住宅区、西山公园、九岗岭住宅区、丹桂饭店及安新洲住宅区等。
桃花江流经的都是石灰岩地区,江水澄澈,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水流平缓,明净如镜,夹岸峰林,影落水中,分不清是景是影,辨不清影孰胜。桃花江两岸,夹竹桃如火,田畴如绣,中隐、狮子、清秀、甲山矗立。月夜景色更美,“阳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中颇具特色的一景。有人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实非虚妄。
明代诗人俞安期的《泛舟阳江》诗云:
放舸遵阳水,牵江上石梁。气冲微雨白,影入众山苍。
雁急弦移柱,龙闲笛卧床。还歌彩菱曲,月出下回塘。
阳江在象鼻山处汇入漓江,每当明月高挂,山中岚气蒸腾,月色如银泻于江上,清代桂林画家朱树德叙其“秋夜,月明江流,照澈大桥。闲步一望,秋光如画,月色皎洁,波影澄清,兼之漓江特起水滨,若瞻蓬岛。极目风景,爽气扑人眉宇之间,此景题为阳江秋月。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桂林桃花江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