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

时间:2024/9/18 19:19:4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上海青浦区博物馆
  • 门票: 免费
  • 开放时间: 09:00~16:00
  •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 所在地/隶属: 上海市青浦区华青南路1000号
№目 录
    详细介绍

    建筑布局

    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藏品近万件。新馆坐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 8800 平方米,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设计。建筑主体材料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装饰材料,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 8 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

    建筑风格

    青浦博物馆

    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精品。新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精美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相结合,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愉快的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这里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告诉观众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发源地。

    “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观众通过“沧海桑田”来了解历史上青浦的水系变迁、建置沿革。青龙镇港湾实景复原区气势恢弘,再现了宋代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的市井风情和繁华景象。“桥文化”、“水乡风情”等板块则通过介绍明清时期青浦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水乡动人的风情、旖旎的风光。“人杰地灵”让观众领略到青浦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西北两翼共 3600 平方米,分别为办公、接待及临时展览区域。 新馆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为青浦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馆藏文物

    黑陶鸟纹尊

    口径9.8厘米,高16.9厘米,朱家角镇西漾淀鱼塘良渚文化木井中出土。

    盛水或酒的器皿。高领,圆肩,圈足,造型简洁。腹部细刻四只形态各异的鸟纹,一只外形像鸵鸟,长颈前倾,拱肩,长腿,正在向前疾走;一只是栖息的小鸟;与两只鸟间隔的是展开双翼飞翔的大鸟的正面形象,线条勾勒,栩栩如生。鸟纹在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经常出现。

    鸡心形玉琀

    长4.2厘米,宽2.6厘米,崧泽遗址出土。

    远古先民以为玉能使尸体不烂,故置玉晗于口中,此习俗在5000多年前的上海先民中就已形成。

    这件玉琀用阳起石碧玉制成,黑绿色,扁平,一端圆,另一端尖状,呈鸡心形。中为一大圆孔,单面钻成,表面无纹,琢磨光滑。距今约5800年,是崧泽文化早期器物。

    黑陶竹编纹带盖罐

    口径15.2厘米,高26.3厘米,崧泽遗址出土。盛贮器。

    罐的造型最为丰富,大小各有不同。这件黑陶罐由盖和罐身二部分组成,器盖为浅盘形,捉手为圈足形。罐口竖直,口旁有一圈直沿,沿上有4组小孔,每组3孔,共有12个孔,口沿置小孔可能为防止雨水渗入罐内。罐的肩部浑圆丰满,饰刻划的竹编纹,共22个单元,巧妙地串编一体。

    这种纹饰反映了先民喜欢使用竹编器皿的生活习俗。罐腹中部饰一周锯齿形堆纹,底部是外撇的矮圈足,置放稳重。title=黑陶“T”形足甗 style=right src=8bc3a701354e863f728da538此罐纹饰规整,是崧泽文化陶罐的珍品。

    黑陶“T”形足甗

    口径16厘米,高24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蒸煮食物的炊器。

    良渚文化陶从崧泽文化的陶鼎发展而来,其外形与鼎完全一样,但在器内作了改进,陶内壁中间凸出一圈宽棱,用来承放箪,增加了蒸的功能;在凸棱下有一小孔,可以根据需要向内注水,增加了调节水量的功能。

    盖为笠形,有小圈足捉手;器足为“T”字形,足的两侧刻划竖条纹。器身外表有一层红褐色陶衣,腹上部饰有三周凸弧弦纹,装饰朴素大方。

    高17.1厘米,刃宽10.9厘米,厚0.6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礼器,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玉色青绿,滋润透光,扁薄形;刃部弧凸,钝口并略为外翘,无使用痕迹。上部中间有一圆孔,用管钻对钻而成。

    在斧的一面圆孔上部和器身右侧,有弧形制作痕迹。

    全器形制规整,在琢玉过程中进行过抛光加工,表面光洁鉴人,工艺精致,选料上乘,是良渚玉器中罕见的珍品。

    黑陶细刻纹高圈足豆

    口径17.7厘米,高18.8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礼器。敞口,折腹式豆盘,喇叭形高圈足,圈足饰竹节纹。器身上下及盘内细刻花纹,刻工精细,主题为鸟纹与蛇纹。鸟纹以3或4只鸟作为一个单元,两边是2只侧面相向的飞鸟,圆首,尖长喙,曲体,长尾上翘,两鸟之间又有1或2只正面展开双翼的飞鸟。

    这两种不同的鸟身均填刻云纹与短直线,栩栩如生,在良渚文化陶器的吸刻鸟纹中最为生动。蛇纹刻于豆盘外壁,与鸟纹相间,其状如螺旋盘卷,蛇身内填刻云纹和

    短直线,蛇身上还凸出多个圆点。全器刻工精致,图案繁简得体,是良渚文化陶豆中是一件艺术佳作。

    黑陶鸟形盉

    高19厘米,腹径10~12.5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盛酒器。造型别致,器口似鸟首,宽留上昂,上有器盖,扁核形的器腹,两侧凸出圆脊,腹下有3小扁足,器背有一绞索状把手,整器似伫立的企鹅。制器所用陶土在各部位有所不同,把手、三足和器底掺加细沙,其余部分则为细泥质。

    这件鸟形盉与2件高柄盖罐同时出土,应是先民在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使用的器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 小编为您整理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