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万宁桥

时间:2024/11/18 18:35:0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后门桥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地安门外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名万宁桥。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

景点景观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元代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沿河北来的船舶可直抵海子内停泊。时大都居民也称这里为海子闸,后改名为澄清闸。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桥的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石桥面铺设沥青,河道填平建房。桥身下半部分被掩埋在路基之下,仅存桥两侧的栏板。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主要保护其侧墙及望柱栏板,未另划保护范围。2000年北京市对后门桥进行了整治修缮,毁坏的桥栏杆按旧样做了修整,桥洞下和河岸边的水兽被原地保留,并疏通了河道。同时,恢复原来桥名“万宁桥”,建碑于桥畔。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明清两朝对万宁桥都进行过多次修葺。石桥的特点是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石雕螭状吸水兽。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边对视着桥孔。分水兽长1.77米,宽0.9米,高约0.57米,头顶有一对鹿角,瘪嘴翘鼻圆眼,四爪张开抓在花球上,浑身是大片鳞甲,一条粗壮的尾巴。四只分水兽的姿态不一样,桥东的两只爬在岸沿上,头伸出岸沿边,形成伏岸望水的姿势,因在下水方,有通过桥孔望水势的寓意;桥西的两只分水兽,是将头外伸,两只有吸盘的爪抓着垂直的岸边墙面,身体的一侧挂在岸沿外,大有了解水势,保一方水运平安之意。

清代中期

这段河道宽27米,桥西侧有控制水量的水闸,闸名日海子闸,后改名澄清闸。石桥下刻有“北京”二字当水情标尺,一旦河水淹没了“北京”二字,就表明水势上涨到一程度,可能发大水,提醒当局要采取措施,据说这种做法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0年整修中轴线上的基点---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所建的万宁桥(亦称后门桥、海子桥、金永桥、官桥、地桥)。意外地在桥下挖出了六只龙身龙爪的镇水石兽。经考证,是元、明时的遣存。元代建大都城,郭守敬引北部昌平白浮泉入城,又向东南通州张家湾修通了全长八十二公里的通惠河(故万宁桥是通惠河的最北端)。“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这一来,从大运河北上的漕船便可以经万宁桥抵积永潭码头了。

古时文献

元代万宁桥为木制,明时建成汉白玉石栏的单孔石拱桥。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飞花。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日客未归。”“恰信东君神妙手。一宵绿追官桥柳。”诗中的金水桥,官桥亦即万宁桥。元代的万宁桥一带,轩榭堂斋遍布,商肆画舫云集,空中飘着酒香耳畔有丝竹之音。清代竹技词亦曾赞道:“地安门外赏荷时,教里虹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坐,酒阑人醉雨丝丝。

万宁桥是单孔拱券式石桥。古朴粗拙.略有雕刻。经七百多年风霜,万宁桥的桥栏破损得很厉害,2000年春修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万宁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万宁桥 小编为您整理万宁桥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