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乡村记忆博物馆前身是聊城市民俗博物馆。原址坐落于光岳楼墩台内。2003年开馆,10余年来共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新馆迁至聊城古城西城门。
2015年,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与聊城市文广新局合作,共同建设了几座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是其中的一个。此馆是聊城市编委批准,山东省文物局注册的国有博物馆。2015年9月正式列入国有博物馆序列,现是光岳楼管理处的分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小城市也变成了中等城市,而乡村正日益减少。城镇化的进程使我们往日的家园消失了,随之,我们祖祖辈辈所使用的牛车,田间用的耧耙,纺线用的纺车,生火用的风箱,也离开了我们的生活,留给我们的仅有乡村记忆。但是这个仅有的记忆太重要了,它蕴藏着我们的国家,我们民族的根基,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基因。
馆内老物件的征集工作在2002年就开始了,至今共收集老物件3000多件。现在乡村记忆博物馆展出的100多件展品,就是从中选出的能够反映鲁西农耕文化的老物件。展品按照传统农业生产、传统服饰、乡村交通运输、乡村生活用具、乡村民间艺术五门类依次呈现,涵盖居民衣食住行。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刻有“忠厚传家”的木匾,这块木匾是清代嘉庆年间的老物件,旧时一般挂在宗祠或正堂之上,作为许多家族的祖训。在农耕时代,好的品德有很多,淳朴、善良等,但是我们鲁西人更看重的是忠厚,忠厚是鲁西人对传统文化,对儒教“仁”的朴素解读,过去忠厚传家的匾额有很多,有石质的,也有木质的,大都是关于宗祠或正堂之上。忠厚精神是聊城乡村记忆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今日,忠厚作为鲁西优秀的文化道德传统更应该得到发扬光大。
与木匾斜对的,是一栋造型精致古朴的鲁西民居复原。“我们来看门前这对上马石,品格高贵,雕刻华丽,是聊城的名门望族——崔家的遗物。崔氏家族位于楼东大街路北,原东昌府区区政府西侧,著名电影演员崔巍就是崔氏家族后裔。”
进入小院,院内摆放着辘轳、石磨、风箱土锅等,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鲁西民居一般都是正堂三间,中间一间俗称“堂屋”,相当于现在的客厅,一般都陈设八仙桌、太师椅和条机三大件。“左手间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供桌上摆放的俗称‘五大件’;右手间是卧室,陈列着梳妆台和架子床,架子床雕工精美,一般比较富裕的家庭才会有。
在传统农业生产展区,摆放着一尊1987年出土于东昌府区道口铺的土地神石刻。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土地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因此人们对土地充满感激和崇敬之情,造就出本民族特有的神——土地神。过去,鲁西乡村土地庙比比皆是。”按照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农业生产展区先后摆放着耕地、犁地、播种、浇地、收割及脱壳所用的农用工具,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传统服饰展区摆放着老式织布机、鲁西传统的鲁锦、刺绣以及旧时男子佩戴的瓜皮帽等配饰。
乡村交通运输工具在整个展厅中占据较大的位置,展区依次摆放着载人的马车、运送粮食的独轮车、牛车及四轮车。在交通运输工具展区还展示了大量在会通河沿岸收集来的船锚,显示了聊城运河沿岸漕运的发达。
乡村民间艺术展区则是剪纸、版画、葫芦、泥塑等聊城民间传统的艺术品。
在乡村记忆博物馆内有一个专门的展柜,陈列着几件稀罕的农用工具,专门让前来参观的市民猜测用途。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聊城市乡村记忆博物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