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潘德”(Pandur,也称“游骑兵”)装甲车最早是Steyr-Daimler-Puch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奥地利陆军对装甲侦察车的需求研制的,1984年生产出第一辆基型6×6装甲车样车,至1986年共生产出6辆样车。与当时世界上大多数轮式装甲车辆相比,“潘德”的一大特点是在满足军用要求的同时,广泛采用了民用汽车部件,使得整车成本得以降低。
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奥地利陆军经费紧张,已经到定型阶段的“潘德”最终未获得军方的订购合同。失望之余,Steyr-Daimler-Puch公司开始与英国皇家军械公司进行接触,探寻让后者特许生产这种车辆的可能性。英国皇家军械公司对“潘德”很感兴趣,并在1986年把1辆样车提供给英国陆军进行试验,但不知什么原因,英国陆军没有订购“潘德”。1987年,Steyr-Daimler-Puch公司将1辆“潘德”样车运到瑞典进行严寒条件下的试验。尽管试验性能不错,但与英国陆军一样,瑞典陆军也没有采购意向。1988年和1989年,仍不言弃的Steyr-Daimler-Puch公司又将“潘德”样车运往科威特进行沙漠试验,以期获得科威特陆军的青睐。“潘德”装甲车虽然以其良好的技术性能打动了科威特军方,即将获得订单之际,却正好赶上1990年科威特战争,结果没有运回国的几辆“潘德”样车都成了伊拉克军队的战利品。直到1994年,奥地利陆军考虑有必要为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陆军部队专门配备装甲车时,才从Steyr-Daimler-Puch公司采购了68辆“潘德”轮式装甲车。同年,Steyr-Daimler-Puch公司在科威特又进行了“潘德”与其他轮式装甲车的竞标试验并最终获胜。1996年,科威特订购了70辆“潘德”装甲车装备其国民卫队。此后,斯Steyr-Daimler-Puch与美国A·V技术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的子公司)达成一项合作生产协议,由A·V技术公司在19971999年间在美国为科威特军队生产这批车辆。另外,比利时陆军也在1996年订购了54辆“潘德”装甲车,由Steyr-Daimler-Puch与比利时埃斯佩斯国际汽车公司合作生产。1998年,斯洛文尼亚陆军也购买了60辆(2003年5月又追加了36辆),由该国Sistemska Tehnika公司特许生产。1999年,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和武器司令部也订购了50辆“潘德”轮式装甲车(价值5100万美元),由A·V技术公司生产。在美国陆军中,这些车辆将被称作“装甲地面机动系统”(AGMS)。眼看着Steyr-Daimler-Puch公司苦尽甘来的时候,以瑞士莫瓦格公司(现通用动力欧洲地面作战系统分部下属的一个子公司)的“皮兰哈III”和芬兰帕特里亚公司AMV轮式装甲车为代表的、技术更先进的轮式装甲车却对其造成了新的强大竞争力。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斯泰尔一戴姆勒-普赫公司以竞标波兰陆军新型装甲车采购项目为契机(在波兰陆军制定的20012006年现代化计划中,拟用一种新型装甲车族来替换其原有的BMP-1、BRM-1、OT-64 SKOT等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推出了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潘德II”系列装甲车,而原来的“潘德”也就随之改称为“潘德I”。
应该说,有了前面“潘德I”的研制经验,“潘德II”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90年代末开始研制;2001年9月,“潘德II”开始进行性能测试;2003年,奥地利陆军正式采购129辆6×6车型以装备2个装甲步兵营;2005年开始生产。
Steyr-Daimler-Puch公司发展“潘德II”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所以该车在设计时特别注意国际市场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潮流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为此,“潘德II”不但改进了轮系和车体,而且还发展了新的8×8车型。
产品设计
动力系统
“潘德Ⅱ”的动力装置功率比“潘德Ⅰ”有较大提高。其6×6和8×8车型均采用了康明斯lSLe HPCR系列6缸直列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98千瓦和335千瓦。传动装置采用的是带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减速器的ZF 6HP 602C全自动变速箱,共有6个前进档和6个倒档。
“潘德II”装甲车的6×6和8×8车型均采用了米其林365/80 R20XZL轮胎,并且安装有中央轮胎充气系统(CTIS)。这样不仅使驾驶员能根据地形的变化来调节车辆在行进间的轮胎压力;而且在轮胎压力使用不当时,能防止轮胎受到损坏。为了防止因轮胎扎破而影响车辆行驶,“潘德II”还在轮胎上装有哈钦森公司的实心橡胶泄气保用内胎。一般在公路行驶时采用6×4或8×4驱动型式,在越野行驶时为提高牵引力更换为6×6或8×8驱动型式。各驱动桥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均能闭锁,第一和第二车桥有转向助力装置。全轮驱动的实现和差速器的闭锁,都是由Steyr-Daimler-Puch公司的计算机化自动传动管理系统(ADM)来控制的。该系统采用ABS型传感器来监测轮胎滑动量,采用其他的传感器来测量转向角与油门和制动器踏板的位置,以便自动触动适当的控制装置。ADM系统通过随时选定最佳的驱动状态来提高车辆的机动性,通过消除缠绕扭矩来减小传动系统的应力,使得驾驶员可集中精力驾驶,并降低油耗。
“潘德II”的各轴间距离相等,因而负荷分配均匀。各个车桥均装有独立悬挂系统,其中6×6车型第一、二对车轮位置安装螺旋弹簧,第三对车轮位置安装扭杆;8×8车型第一、二对车轮位置安装螺旋弹簧,第三、四对车轮位置安装扭杆。所有的车轮上都装有筒式减振器。由于前四个车轮的转向拉杆设置在车体内,所以不易损坏;而且在任何一个前轮损坏日寸,车辆仍能转向。
借助于性能优异的动力传动装置和行动装置,“潘德II”的机动性非常出色。其6×6或8×8车型的最大公路速度均可达到105千米/小时,转弯半径分别是9米和10米。
防护能力
“潘德II”在设计上利用多种手段来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在外形上,车首采用了抗弹性能良好的大倾角楔形结构,车体表面喷有防红外涂料,同时对发动机及其排气管等都进行了降噪和防红外设计。而在最主要的装甲防护上,“潘德II”更是下了很大功夫,如车体采用了高硬度钢装甲,四周能防7.62毫米穿甲弹,正面30。区域内能防12.7毫米穿甲弹及炮弹破片。在加装附加装甲后,车体正面可防护100米外射来的14.5毫米穿甲弹。车体内安装有防破片内衬,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乘裁员的生存能力。车底采用间隔装甲结构,可有效防御地雷打击。车上的传动、转向机构均收容于车底装甲内,受到良好保护。
此外,“潘德II”车内还配有美制M-25A1个人式三防系统(新鲜空气由滤毒通风机经管道送至乘员的面罩)以及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武器系统
“潘德II”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作战平台,而且变型能力强,可根据需要加装不同的武器系统以形成多种用途的装甲车辆。特别是其中的8×8车型由于空间和载重能力更大,所以可加装的武器系统能力也更强。
“潘德ll”的主要车型包括装甲人员输送车和装甲侦察车,另外还有一种重要车型是侦察及火力支援车。首先来看一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武器配置,该型车在战斗舱上方装有1个带装甲护板的转动武器架,根据不同客户需要,其上可安装7.62或12.7毫米机枪,也可安装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装甲侦察型的武器配备与许多国家的步兵战车相似,即在战斗舱装有一座装备机关炮的炮塔。在“潘德II”的6×6和8×8两种车型中,前者选装的是美国德尔科公司的电动双人炮塔或CONSTRUKTA防御公司的KD—V30低信号特征遥控炮塔。其中德尔科公司的双人炮塔是西方国家应用较广的双人炮塔,其上装有1门M242“大毒蛇”25毫米机关炮和1挺M240型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顶部车长舱口和炮长舱口前均安装有双通道观瞄仪;炮塔两侧各有1组M257型76毫米烟幕弹,榴弹发射器,每组4具;M242主炮采用双向稳定,便于越野时行进间射击;为防止车辆越野日寸炮塔转动伤害车长和炮长,还专门增加了炮塔闭锁装置。M242炮长2.743米,炮管长2.032米,炮重110千克,采用双向弹链供弹,可发射M791曳光脱壳穿甲弹、M792曳光燃烧榴弹和M919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分别为1345米,秒、1100米/秒、1385米/秒,有效射程分别为2000米、2000米和2500米。从性能上看,M242是相当不错的,可有效对付现代战场上的大多数轻型装甲目标及有防护的有生力量。
KD-V30遥控炮塔的最大特点是外形紧凑、体积小,有极其良好的隐身能力。炮塔装有1门由车长遥控射击的30毫米机关炮,其左侧装有一挺可单独俯仰的7.62毫米机枪,右侧装有1组4具76毫米烟幕弹,榴弹发射器。由于炮塔无人化,所以车长周视观瞄仪布置在车长座舱右侧的车体上。
“潘德II”的8×8侦察车型采用的是由Steyr-Daimler-Puch公司研制的SP30电动,机械控制双人炮塔,上面装有1门德国奥伯恩道夫-毛瑟有限公司(隶属于莱茵金属公司)发展的导气式毛瑟MK 30—2型30毫米机关炮和1挺比利时FN公司研制的MAG58 Coax型7.62毫米机枪,炮塔两侧各装有1组6具76毫米榴弹,烟幕弹发射器。主炮和并列机枪采用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加斯托尼亚的柯蒂斯·赖特控制公司提供的双向稳定系统,具备对静止和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毛瑟MK30-2型30毫米机关炮重173千克,炮管长3.307米,射击俯仰角为4.-50度~一10度,最大俯仰速率0.7弧度/秒,最大射速高达700发/分,战斗射速为200发/分,射程可达3千米。火炮采用刚性闭锁、双向弹链供弹,可根据不同目标迅速更换弹种。
MK30-2机关炮配用的弹种包括PMC287次口径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PMC283次口径曳光可碎裂弹芯脱壳穿甲弹和PMC308新型空爆弹。其中PMC287弹重725克,初速为1405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3毫米均质钢装甲。
MAG58 Coax型7.62毫米机枪发射7.62毫米温彻斯特弹,初速853毫米/秒,有效射程660米,射速650~1100米/秒。
在SP30炮塔顶部炮长舱口前装有双通道观瞄镜系统(DNRS),其中白光观瞄通道放大倍率为8 X;热像仪通道则有2.8 X和8.4 X两种放大倍率。DNRS系统与火力控制面板、炮长多功能显示设备、数字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机等结合后,具备自动跟踪功能,使主炮可在行进间射击。
在车长舱口前装有一具白光周视观瞄具,放大倍率为8×。“潘德II”侦察及火力支援车有两类口径火炮可选。其中6×6车型可安装90毫米高膛压火炮,而更大、更重的8×8车型则可安装威力强大的105毫米火炮。
“潘德II”型6×6侦察及火力支援车选择的90毫米炮有美国梅卡公司的科纳戈(KENERGA)90毫米46倍口径高膛压火炮(安装于梅卡双人炮塔)或柯克里尔公司的MK8型90毫米48倍口径火炮(安装于CMILCTS双人炮塔)。这两型90毫米火炮均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多用途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等,可有效对付战场上的多种装甲目标(包括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防御工事和有生力量。
而拟议中的“潘德II”型8×8侦察及火力支援车则计划安装美国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的1 05毫米低轮廓炮塔系统(LPTS);如果需要,也可安装其他类型的105毫米炮,如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的105毫米LIW炮塔或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的1 05毫米低后坐力炮塔。
除上述可加装的武器外,“潘德II”还可加装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如装有4枚“霍特”反坦克导弹的欧洲导弹公司UTM800型发射装置和装有2具“陶”式反坦克导弹的Kvaern-er—Eureka发射装置)、81或120毫米迫击炮(8×8车型)等。
“潘德II”装甲车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在摄氏零下35度到摄氏零上50度的环境温度下正常操作和使用。
特色功能
“潘德II”与“潘德I”一样,采用了传统的轮式装甲车布局,即前部为动力舱,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载员/载物舱;而且车体也仍采用焊接装甲钢结构。但“潘德II”的车体外形与“潘德I’’有较大区别,如车体有所加长、轴距加大(不仅是8×8车型,6×6车型也是如此);高度稍有降低;车首上装甲倾角减小;车体外附属物明显减少,显得更为干净简洁,相应提高了隐身能力;取消了原来“潘德I”车体两侧的观察潜望镜和球形射击孔;减少或取消了车体后部载员舱上方的舱盖等。
“潘德Il”装甲车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1个向左开启的舱盖。在舱盖前面有3具大视场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成被动夜视装置。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有类似的舱盖和同样数目的潜望镜。车后部的载员舱容积为10米。(6×6车型)或13米。(8×8车型),正常情况下可分别搭载10名或12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最多可分别搭载12名或14名。裁员舱上方的舱盖由“潘德I”的4个减少为2个(装甲输送车型)或1个(6×6侦察为可折叠的悬吊式座椅,既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同时还能防止地雷爆炸时;中击波对载员的伤害。车后有两扇分别向左右开启的大门供步兵上下车(为斯洛文尼亚研制的车型改为一扇液压控制、向下开启的跳板式后门)。“潘德II”中部战斗室根据不同需要可安装多种武器系统。
“潘德II”的动力舱位于驾驶员右侧,动力舱与驾驶员之间通过装甲板隔开。发动机的进、出气百叶窗位于前部车顶,排气管在车体右侧。为了方便野战条件下的维修,包括发动机、传动、冷却和通风系统的整个动力装置可在30分钟内进行拆卸和更换。
除陆地型“潘德II”装甲车外,Steyr-Daimler-Puch公司还专门发展了两栖车型。其车体后部两侧各装一部直径0.43米的喷水推进器,车首装有一块防浪板以及控制浮渡航向的液压舵面。为提高水上速度,两栖型“潘德ll”还采用了平滑车底以减少水中阻力。
“潘德II”的车长和车重虽然比“潘德I”增加了不少,但仍能用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此外,为了降低总寿命成本,“潘德II”的6×6和8×8两种车型之间有9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
规格参数
总重:22吨
全长:7.02 m (23 ft)
宽度:2.67 m (8 ft 9in)
全高:1.85 m (6ft 1 in)
人数:2 + 12 (APC)
主要武器:105mm炮各种遥控武器站
次要武器:各种机枪
发动机:6汽缸柴油引擎
输出功率:335 kW
最大载重:8.5吨
最大行程:700 km
最大速度:105 km/h (65 mph)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潘德Ⅱ装甲运兵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