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淳化阁帖

时间:2023/10/6 13:25: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故名《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阁帖》系汇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传世的《淳化阁帖》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泉州本阁帖》、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残帖),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等,其中以上海博物馆所藏最为珍贵,因为它是所有版中最早的一部,仅有的4卷残帖中就有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被视为无价之宝。
    详细介绍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的《淳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十卷本,为明代袁枢、袁赋诚家族藏本,也称睢阳(尚书)袁氏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淳化阁帖》(泉州本)十卷本。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王右军书》(泉州本)残本(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

    2019年03月,又见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简介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

    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明王铎《拟山园选集》卷三八《跋淳化阁帖》:“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睢州又称葵丘、睢阳)袁氏六焉,后得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拓枣木,似王著初本也。”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睢阳袁氏本、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然以上海图书馆藏明袁枢、袁赋诚父子递藏本,又称《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淳化阁帖的重要版本

    司空公本 第4,7(部分),8卷 北宋祖刻本 上海博物馆

    司空公本 第6,7(部分)卷  北宋翻刻本 上海博物馆

    国子监本 全10卷  南宋内府翻刻本 弗利尔美术馆1-8、10卷  未出版

    上海图书馆第9卷

    懋勤殿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国子监本 故宫博物院

    潘祖纯本 全10卷  懋勤殿本同石拓本 上海博物馆

    游相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珂罗版

    祖帖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夹雪本 2卷 明翻刻本  书道博物馆

    泉州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本 睢阳袁氏家藏本 上海图书馆

    泉州本 残卷  南宋翻刻本  故宫博物院

    泉州本 残卷  南宋翻刻本  香港中文大学

    肃府本 全10卷 明刻本 原拓本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南宋时刊刻于泉州,主持人为庄夏,故又称“庄夏刻本”。关于“泉州帖”的由来,有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元军攻入临安后,南宋末帝赵昺携“阁帖”石刻逃至泉州,后来石刻虽渐渐湮没地下,仍“时出光怪”,以致“枥马惊怖”,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即“马蹄真迹帖”。虽然这一说法有演义的成分,但“泉州帖”为《淳化阁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确实没有疑义。而这种近乎离奇的记载,恰恰反映出人们对“泉州帖”的推崇。时至今日,传世“庄夏刻本”仅存两部,分藏上海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淳化阁帖》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堪称绝世瑰宝。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炅命王著精选历代名家书法墨迹,摹勒刊刻,此即《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书家103人,计420帖。其中,卷一收录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书法;卷二、卷三、卷四收录历代名臣法帖;卷五收录历代书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录王羲之墨迹;卷九、卷十收录王献之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宋代诸多传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尤为著名。至明代,“顾从义玉泓馆本”“潘允谅五石山房本”“肃王府遵训阁本”等流传渐广,彼时宋拓本已经极为罕见。

    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即睢阳(尚书)袁氏家藏本,历明代袁可立、袁枢、袁赋诚三代(集袁氏三人印章20种48处)及朱汝修、许焞、张镜菡、张玮等名家递藏,卷尾有张伯英、张玮题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各卷签题为“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传为米汉雯所书。2017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上海图书馆大力支持下,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共计十册,三一六开;册高三二·六厘米,宽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宽一三·六厘米。高度还原原帖装帧风格和版本状况,限量发行200套,每套附编号收藏证书,配以定制楠木书箱,使千年翰墨,化一为百,古韵墨香,展卷可得。后还黏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特艺公司宣武经营管理处”标签,标价二千四百元,当年馆藏海内孤本《许真人井铭》售价亦不过八百元,可见此本之珍贵。帖学专家对《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按王铎《拟山园选集》卷三八《跋淳化阁帖》:“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明代睢州又称葵丘、睢阳)袁氏六焉,后得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拓枣木,似王著初本也。”考故宫博物院睢阳袁枢家藏《潇湘图》王铎跋语称“为石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淳化阁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淳化阁帖 小编为您整理淳化阁帖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