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碑刻内容
碑阳正文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率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潜隐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沃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辑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于戊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碑阴题名
处士河东皮氏岐茂孝才二百,县三老商量伯祺五百,乡三老司马集仲裳五百,徵博士李儒文优五百,故门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故门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门下议掾王毕世异千,故督邮李諲伯嗣五百,故督邮杨动子豪千,故将军令史董溥建礼三百,故郡曹史守丞马访子谋、故郡曹史丞杨荣长孳、故乡啬夫曼骏安云、故功曹任午子流、故功曹曹屯定吉、故功曹王河孔达、故功曹王吉子侨、故功曹王时孔良五百,故功曹王献子上,故功曹秦尚孔都□、故功曹王衡道兴、故功曹杨休当女五百,故功曹王衍文珪,故功曹秦杼汉都千,□□□□□□琏,故功曹王诩子弘,故功曹杜安元进。
□□□□□□元,□□□□□孔宣,□□□□萌仲谋、故邮书掾姚闵升台,故市掾王尊文熹,故市掾杜靖彦渊,故主簿邓化、孔彦,故门贼曹王翊长河。
故市掾王理建和,故市掾成播曼举,故市掾杨则孔则,故市掾程璜孔休,故市掾扈安子安千,故市掾高页显和千、故市掾王季晦,故门下史秦并静先。
□□□□□□□起,故贼曹史王授文博,故金曹史精畅文亮,故集曹史柯相文举千,故贼曹史赵福文祉,故法曹史王敢文国,故塞曹史杜苗幼始,故塞曹史吴产孔才五百,故外部掾赵炅文高,故集曹史高廉□吉千。
义士河东安邑刘政元方千,义士侯褒文宪五百,义士颍川臧就元就五百,义士安平祈博季长二百。
创作背景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曹全自小就勤奋好学,博学多能,而且具有贤德与孝顺之心,他的孝行在家乡有口皆碑。曹全先后担任过郡右职上计掾史、凉州治中别驾,在建宁二年(169年)被举为孝廉,被授予郎中拜为西域戊部司马。当时正逢疏勒国发生政变,对大汉王朝也不再称卓进贡。曹全奉旨征讨,“攻城野战,若涌泉”,最终将和德王“面缚归死”,将诸部落贡纳的二百万钱全部登记造册纳入官府。之后又被举为孝廉,官拜酒泉福禄长,后来张角起义时战乱不堪,于是曹全被授予郃阳令,他收拾残局,安抚百姓,将属地管理得很出色。前来投奔的人云集郃阳,在他治下的“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其后又在遭水灾之后,“兴造城郭”,还帮助一些有学识之人获得官爵。曹全在干这些事情时,能做“费不民出,役不干时”。郃阳人民为对曹全的政绩表达赞美歌颂之情,共同出资为其“刊石纪功”,《曹全碑》由此诞生。
艺术鉴赏
笔法
《曹全碑》的笔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笔形经典,丰富多变
从笔画形态来看,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情趣多端,充分展示了成熟汉隶的面貌。从艺术性而言,《曹全碑》的笔画变化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不同的字境中,相同的笔画具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往往能够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的痕迹。另一方面,这些多变的笔画也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二、圆实活脱,刚柔相济
《曹全碑》的笔画以圆实的篆籀笔意为主,形质极佳,这一点在笔画的起、行、住处,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由于充分利用了中锋与“笔软”之性,其笔性极为活脱,“圆”与“韧”成为其笔画形质的主要特征。但是,此碑笔意并非纯粹的“圆匀”,劲峭与刚健的线形在笔画交错之间时时可见。也正因此,《曹全碑》才具有了遒丽多姿的风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刚柔相济的变化在同一笔画中常能更替而行。正所谓“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
三、静中寓动,曲直相谐
参悟《曹全碑》的行笔可以发现,其笔速并不是一味的“匀”与“平”,而是颇具情性。其行笔以稳健为主基调,轻松而匀净,毫无“鼓努为力”般的刻意。但当逢动若脱兔之处,其又斩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如“供”字的长横。另一方面,书者在处理笔画曲直关系时也颇用巧思,短画多直,长画善曲,直曲相谐,动静自现。正体书属于静态字体,要使得字生动起来,不能表面化地利用行草中的“牵丝”手法,而应合理地处理不同笔画之间的线形关系,使之产生“潜相瞩视”的联系,这才是一条通途。《曹全碑》字中的节奏韵律之美,不仅是由于笔速疾涩造成的,笔画之间的直曲相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轻重相和,提按丰富
除曲直相谐外,轻重相和也是《曹全碑》笔画之美的一个重要特点。以笔形而论,此碑以细线为主调,其细而不弱,虽纤如髭发,但质感却“圆如椽”。另一方面,在细线组合之外,粗笔画的出现也使得整个字具有了出奇的神采。其与细线的搭配颇为和谐,既具有了较大的反差。同时这种差异又能相互和谐,没有一丝突兀生硬的感觉。这一点反映了书者在用笔上具有较高的提按水平。
结体
综观《曹全碑》的结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横向取势,结体扁平
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曹全碑》中,凡是能够左右展放的笔画尽量展放,字的两侧充斥着一种横向张力。如“安”字、“告”字,放长波画,字形宽博,而且有很强的动势。“张”字,左边弓字旁的钩画夻力向左伸展,右边长字旁的捺用力向右伸展,该字体势分张,结体启平的特点非常突出。“士”字、“上”字,收敛竖画,展放波画,发展横势。“令”字,收竖画,伸展撇画和捺画,突出横势,字的宽度是高度的双倍。“征”字,将双立人的竖画变为撇画,向左延伸,右边竖画紧缩,延伸波画,该字的宽度是高度的3倍。总之,《曹全碑》中绝大多数字属于扁平结构,横向取势。但是,汉字的结构很复杂,也有些字形体扁高。
二、中官紧收,四周舒展
书法结体有疏密之分,有的是内松外紧,有的是内紧外松。内松外紧是字的中宫(中心)笔画组合间距较大,由于没有放长的笔,字的四周笔画间距相对紧密。内紧外松是字的中宫(中心)笔画密集,由于放长了某些笔画,字的四周笔画之间相对疏散,留下的空白大,《曹全碑》以及后来的柳体都属于此类。《曹全碑》极力收紧中宫,放纵波画、撇画、捺画,即中宫笔画紧密,向四周尽量放纵能够放纵的笔画,形成中敛旁肆的结体特征。
清代包世臣说:“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官有在实画,有在虚幻,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有些字的中宫很明显,如“平”字,其中宫是在波画与竖画的交叉处,正好在九宫格的中央。有些字的中官不好把握,如“乃”字,无笔处是中宫,是在虚处。
《曹全碑》结体上的中敛旁肆,给原本静稳的结构带来了生气,有了飞动之感。
三、主笔定位,重心多变
因为主笔写得长而重,所以它能够决定字的重心。由于主笔的位置不同,因此字的重心也不固定。《曹全碑》运用主笔突出,其重心变化也丰富。许多字的重心不断互换移位,造成结体上的险绝之势,表现出作者高超驾驭笔墨能力和胆识。有的重心在字的中间,如“中”字和“同”字。有的重心偏在字的右边,如“赴”字,捺画放得很长,该字重心右移。“民”字,将钩画变为捺画,并大胆地展放,好像失重,其实很隐定。有的重心偏在字的左边,如“名”字,放长了撇画,重心左移。“子”字也是如此。
章法
《曹全碑》的章法单就正文分布来说,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纵有行,横成列
《曹全碑》纵看成行,横看成列,布列匀称,自然和谐,静穆润和,严整美观,具有庙堂之气。
二、左右开张,字距大于行距
《曹全碑》的字多取横势,笔画舒展奔放,每个字的两侧,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向外展放,写在方格中就形成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形式,具有疏朗开阔,从容不迫的整体效果。字距大行距小的格局,产生了横向开张的气势,在字字完美,行列有序的同时,字里行间更为流畅自然。
三、纵荡横涌,静中寓动
《曹全碑》横向取势和重心多变的结体特点,使其章法静中有动,沉稳中寓跌荡。碑中19行文字,纵向看去,字形大多平,间有方正,有的端正,有的左偏,有的右移,一行行看起来像一串串珍珠在摇曳摆动,银光闪烁,姿态亮丽。横向看去,19字为一排,一层层地左盼右顾,荡漾起伏,犹如波澜一样向前涌动。
综观全碑,好似水面上微波初起,浪花闪耀,轻柔的涛声从水面上阵阵掠过,美不胜收。
作品评价
明代金石学家赵崡:“碑文隶书遒古,不减《史卒》《韩敕》等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石墨镌华》)
明代书法家郭宗昌:此方出最初拓也。止一“因”字半以,其余锋铓铦利,不损丝发。因见汉人不独攻玉之妙,浑然天成,琢字亦毫无刀痕……碑阴自伯祺止孝才五十二人,外五人名字不备,当是书石阙略,非剥蚀也。书法简质,草草不经意,又别为一体。益知汉人结体命意,错综变化,不衫不履,非后人可及。(《金石史》)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庚子销夏记》)
清代书法家郑簠:《曹全碑》,万历间出自土中,故得完好如新。碑阴有门生故吏名,出钱以刻石者,盖全为郃阳令此邦人士颂德之文。故碑尚在县,不知何时埋没,今始掘得,较当时显著,更流美千载也。书意故是名迹,从中郎法度变出,别成一家。今耳目好新,乃竟宗之,白下郑早年学之颇似,晚复唐,不得气力,后未见其继。
清代书法家方朔:“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
清代书法家万经:“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分书石刻,始于后汉。然年代既谶,石质磨泐,妍媸莫辨。惟《曹全碑》,明季始出土,于汉碑中最为完好,而未断者尤佳。迩来击拓既久,字迹模糊,时人重加刻画,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书学捷要》)
清代书法家王澍:汉隶碑版极多,大都残缺,几不能复识矣,惟《曹景完碑》,犹尚完好可习。(《翰墨指南·书学宗派六则》)
近代革命家、教育家康有为:“《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秀韵则有《曹全》、《元孙》。”(《广艺舟双楫》)
近代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前人多称其书法之佳,至比之《韩敕》《娄寿》,恐非其伦。尝以质之孺初,孺初曰:‘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可谓知言。惜为帖贾凿坏,失秀润之气。”(《平碑记》)
近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徐树钧:碑阴书(指《曹全碑》)神味渊隽,尤耐玩赏。(《宝鸭斋题跋》)
近代藏书家姚华: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以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书也。结体有与寻常相反而见美者,如“月"字左撇势促,而又直竖行而下,行若悬针,偏旁亦往用之,舒敛皆与常相忤,而势能相救,由此可悟其变。
现代书法家费声骞:此碑书法秀润典丽,字形飘逸多变,是著名的汉隶之一。
后世影响
《曹全碑》在明代万历年间出土,保存完好,是全面了解和学习汉隶的宝贵资料。明末清初政治因素的影响,金石、考据学兴起,带动了书法书风的转变,为《曹全碑》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一大批书法家取法《曹全碑》。时人相传“郑汝器隶书绝有名于时,要只学得《曹全》一碑耳”。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的传世作品就有他临摹的《曹全碑》。《曹全碑》在此时成为书法家争相临习的范本,甚至到民国时期很多书家都青睐此碑,《王洪云〈曹全碑〉与明末清初隶书研究》中记载明末清初至民国取法此碑的书家有:郑簠、王铎、郭宗昌、傅山、方文、姜宸英、周亮工、朱彝尊、陈恭尹、高凤翰、顾云美、石涛、陈奕禧、金农、高翔、史震林、陆瓒、丁敬、朱稻孙、何绍基、翁方纲、吴让之、万经等30多人,他们通过对《曹全碑》的取法实践,推进了人们对汉碑的认识,客观上起到了对隶书的复兴作用。
自清初以来,《曹全碑》的艺术影响风范犹存,当代很多书家出版了临摹《曹全碑》的范本,有刘文华《临汉隶五种—曹全碑》、华人德《当代名家批注·曹全碑》《虞晓勇临曹全碑》、崔胜辉临《曹全碑》等。对于《曹全碑》的学习经久不衰。《曹全碑》犹如书法艺海中的指南针,进一步引领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2004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展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风采,发行了特种邮票《中国古代书法—隶书》,其中第三枚便是《曹全碑》(右图)。
除书法艺术价值外,《曹全碑》还记载了中国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如曹全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以及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郃阳县民郭家起义等,为研究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历史传承
《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丙辰,出土于明万历(1573-1619年)初年陕西省郃阳县旧城莘里村,曾埋于渭水沙碛中,未经风雨的剥蚀,字画完好。万历末年,石碑受到狂风折断的树干重压,致使碑体断裂。1957年移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已有较多损泐。
2022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开馆暨展览开幕式。《曹全碑》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展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曹全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