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圣寿禅寺,原称仙岩寺,在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据《康熙·仙岩寺志》载,寺创建袁晨于唐中期,开山祖师为慧通归一。初创时,寺字规模不大,至北宋初,经高僧楞严遇安拓建梵宇,开法宣教,始显名于世。大中祥符二年(1009),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圣寿禅寺”额,寺遂改称今名。熙宁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里人陈敏九请楞严遇安禅师驻锡中兴。当时吏部姚揆奏请真宗皇帝,敕赐“圣寿禅寺”。熙宁(1068年)年间神宗皇帝又赐“昭德积庆禅院”。宣和年间(1119年)毁于兵乱,大师高世则(乐清人)重修。明洪武年间,仲温禅师驻锡仙岩,大殿佛像眉间宝珠夜深发光彻大殿。由是大参蔡仲礼捐资重兴修造。未几仲温禅师圆寂,复请庵禅师主持修复落成,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鉴空和尚奉旨进京,预修《永乐大典》。钦赐紫衣还山,大兴梵刹,明嘉靖甲寅(1554年)道憙、道蒿禅师捐资募化,由瑞安县令刘畿与永强名士王叔杲负责增修。现存的寺宇共有五进,主体建筑系清顺治年间重建。大雄宝殿楹联为清太仆寺卿孙衣言等名流撰书。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圣寿禅寺”额,故名,一时成为东瓯主要道场。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后所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山门设在寺院前左侧,上悬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亩,围以青石栏杆。天王殿面阔7间,尽间各有一楼一底,悬置钟鼓。大雄宝殿面阔7间,达17米,进深4间,达14米。重檐歇山顶,八角藻井,龙吻,花脊。寺内还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国碑刻。
今从寺前慧光塔出土北来经卷题记得知,景佑、庆历、熙宁之际,该寺为东瓯名刹,僧侣多达数百名。此后,屡经兴废,但香火持续不断。今寺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陆续重建,总占地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共有殿、堂、楼、 阁、轩、厅与僧房等共一百二十多间。中轴线上原有五进,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与干佛阁四进,依山起势,一殿高 于一殿,气象崔塑。
山门在寺院前左侧、门楣上悬南宋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其内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四亩,他水清澈,四垣设置青石栏杆,供人坐憩。池水上方,面对天王殿,有如来七佛塔和经幢一座。天王殿清乾隆年间重建,七开间。中五间单层,尽间一楼一底为钟鼓楼。
大雄宝殿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单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高18.4米,彩绘梁、枋斗拱,配以双龙抢珠的脊兽, 117雄伟壮丽。门楣上挂“大雄宝殿”匾额,系当代高僧园澈法师所书、殿内名家楹联荟萃,以孙衣言撰书:“震旦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曾撰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最为脍炙人口。殿内主像释迎牟尼,侍立两侧 的阿难、叶迦弟子都全身贴金。两厢十八罗汉,造形生动,是不久前逝世的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先生所作。
大雄宝殿东侧,有池,因有泡珠从池底频频泛起,故名“珠泉”。此外,寺内尚存明代石雕十八罗汉及来、元、明碑刻等文物。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山门开在天王殿前左侧。山门门楣上悬“开天气象”匾额,系宋理学家朱熹书题。朱熹在乾道年间,曾到仙岩山访问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切磋学术,遂为圣寿禅寺题书了这方门匾。进入山门,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中凿“佛陀池”一口,广袤三四亩,池水莹澈鉴人。池上方,面对天王殿,有如来七佛塔和一座经幢。经幢为唐大中十四年遗物,弥足珍贵。惜幢身上的经文,在清光绪年间被无知寺僧磨平重新书刻,已非完璧。 天王殿系清乾隆时重建,七开间,中五间单层,两边尽间一楼一底,为钟鼓楼。这在佛教寺院建筑中是颇特殊的布局形式。中间檐下高悬“圣寿禅寺”匾额。殿正中为弥勒佛;后壁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两厢端坐着四大天王。弥勒佛像和韦驮像,用香樟木雕成,气韵生动;佛龛造型繁华、精雕细琢。虽都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却颇有艺术功力。
大雄宝殿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建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虽经几度重修,但未改变原建格局。
它是一座单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高十八点四米。檐下高悬“大雄宝殿”匾额,乃当代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圆澈法师所书。另有“起敬”匾额,据记载,原出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笔;今为温州书法名家曾耕西先生耄耋年时所书。
殿内释迦牟尼佛像,慈祥、庄严;阿难、迦叶侍立两侧,形意自然。两厢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十八罗汉像,是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浙江黄杨木雕刻家叶润周先生于1982年设计雕塑的。
大雄宝殿后壁,有“大悲神”壁塑一座,讲善财童子求道的故事,为现代民间艺人作品。壁塑共塑了佛像神像87尊,情态各异。观音大士意志潇洒,善财、龙女神采奕奕。
大龙宝殿里各家楹联荟萃,但时代早的都已无存,现存的均为晚清之作。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震日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曹溪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为乡宦太仆寺卿孙衣言撰书。他治“永嘉”之学,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是光绪十四年重修圣寿禅寺的发起者之一。“三千界象教门中,愿证菩提真种子;五百年龙华会上,谁当香火大因缘。”为邑书法家薛遇辰撰书,他精研柳体,造诣很高,也是光绪十四年重修圣寿禅寺的发起者之一。妙法堂、藏经楼、千佛殿均晚清建筑。千佛殿原供有涂金木雕千尊佛像,惜在解放初不慎失火烧毁,现在已经重建。
荣誉及其他
初创的圣寿禅寺,规模不大。北宋初,经高僧楞严遇安茹辛经营,拓建梵宇,弘法宣教,方始显名于世,逐渐鼎盛,僧侣曾多达三百余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对寿禅寺”额,寺遂改称今名。熙宁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寺前慧光塔于1966年被毁时,发现大批经卷和文物,经卷末的题记均在景佑、关历、熙宁之际。宣和末毁于兵火。南宋绍兴间,国戚高世则鼎新。元延佑五年,主持致蕴重修。元末复又毁于战乱。明洪武汉,乡宦蔡仲礼重修。永乐八年,主持和尚鉴空,受命中入京预修《永乐大典》,十三年,紫衣山,奉诏大兴土木,古刹重淦时香火鼎盛瓯郡。嘉靖间,乡宦王叔杲、王叔果兄弟增建殿堂,扩展梵宇,更使古刹增光。 现存寺宇基本上为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等檀越陆续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共有殿、堂、楼、阁、轩、厅与客舍、僧房等120多间,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目前浙南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寺院,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妙法堂、藏经楼、千佛殿等五进主殿,依山起势,一殿高于一殿,气象崔巍。然而因没有妥善管理,至上个世纪70年代,寺宇已面目皆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群众集资及政府补助,进行了全面修葺,重塑佛像,使梵刹焕然一新。1982年被列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仙岩街道圣寿禅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