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天竺寺(山西省吕梁市)

时间:2024/11/20 2:29:0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汾阳东龙观村净土寺(天竺寺)又名十方庙,前些年已被佛教徒改名为天竺寺,大约是怕游方僧人到此后驻足不前吧。是一处建于清早期的以拱券结构为主的佛教建筑群。其大雄宝殿面宽五间,纵深方向上又发两道横券(俗称枕头窑),建筑面积大致在二百平方米左右,是汾阳较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单体,在佛教建筑上也称为无梁(量)殿。目前为佛教活动场所,似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原本就基本完好的建筑经过了些小的修补,但在装修上显然有了明显的改变。殿中塑像已补全,满殿香烟缭绕,一地跪垫,看来真的香火旺盛。民间佛教正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 别名: 净土寺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东龙观村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净土寺,又称十方庙,现称天竺寺,位于汾阳市东龙观村东约一里处,二进院落布局,是一处以拱券结构为主的古老佛教建筑群,始建年代不详,为吕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寺庙,香烟袅袅、翠柏苍苍,佛音绕耳、梵语清心,虔诚之心油然而生。本期小微就带您走进汾阳市东龙观村净土寺,一起感受弥漫其中的优雅佛韵。

净土寺,位于汾阳市东龙观村东约一里处。“净土”为佛教所认为的无五浊垢染清净世界,【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浊,意指减劫(即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的五种滓浊】“十方”为佛教对各个方位的泛称,改名天竺寺,据说是为了不让游方僧人看到寺名后驻足不前。寺内建筑全部都是窑洞,为典型的黄土塬地区建筑风格,各处建筑基本完好,除个别门面稍有改动外大都依旧。净土寺的始建年代不详,有文字可考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在寺庙仅存的两通石碑上仅有维修记载而未见始建年代,最早的维修记录是在唐代,由此可知此寺庙年代之久远。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2)增建,20世纪九十年代维修,现存属明清遗构。2006年,净土寺被确定为吕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景观

净土寺的整座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寺内建筑以藏红色为基调色彩。寺院南北长98.65米,东西宽68.5米,占地面积为6758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存山门(90年代改建)、过殿(窑洞3孔)和正殿,两侧存二进院东西配殿各七间(窑洞)。寺内存清乾隆年间“净土寺藏经记”和“本寺新造普眼天尊兼造殿宇碑记”各一通。

寺门

净土寺寺门朝南,位于寺庙中轴线最南端,砖结构,为圆拱形,寺门两侧有“宝刹通四海 金光正十方”楹联一副,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佛法普度众生、福泽四海的博大之感跃然纸上。楹联下有两座石狮半蹲于石墩之上,它们身体度着一层金色,脖子上分别系有红巾,毛发被一个个螺旋状的发卷替代,呈藏绿色,配之以憨态可掬的神情,惟妙惟肖,十分可爱。门上正中置咸丰十年(1870)匾额一块,上镌“天竺遗风”四字,字体潇洒俊逸。山门前有大照壁一座,蓝色的墙面上有“南无阿弥陀佛”、“天竺寺”几个繁体字,金色的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前院

进了寺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石砖铺成的道路,砖石错落有致,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翠柏苍苍,花草留香,走在这条菩提大道上,看四周绿意盎然,听鸟雀欢快鸣叫,心境便会瞬间平和,一种亲切而温和的感觉也会慢慢弥散出来。

过殿

过殿位于中轴线中部,拱券结构,南向带插廊,共三间,已改建。殿内供奉天王等六位佛。殿两侧有门,中间窑洞以前供奉弥勒佛,现已前后打通成了进出前后院的过道门洞。据说,窑顶原有小楼阁一座,现已不复存在。三眼窑洞前有廊檐,立四根檐柱,东西两侧各立石碑一块,一为“净土寺藏经记”,雕龙碑额,时代为乾隆十四年(1749),通高约3.7米,额篆书“敕赐龙藏”四字,记载本寺属临济宗,描述当地人杰地灵及建藏经楼经过;一为“本寺新造普眼天尊兼造殿宇碑记”,雕龙碑额,时代为乾隆十八年(1753),通高3.23米,详细的记载了寺内修建普眼天尊殿经过,并记录了当时募化僧人法名。窑门两侧有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所嵌的石联一副:“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门上也有匾额,上书“人天觉路”,红底黄字,笔法遒劲,引人注目。窑门前檐柱的楹联上写有“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醒目而震撼人心。窑门背面的对联“法身无来无去随机缘转法轮德像非空非有应恒沙住寂光”与窑门上方匾额所书的“成佛之道”相对应,仿佛在给人以指引,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求佛之心便会刹那间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后院

过殿向北的中轴线两侧为配殿,东西各七间(窑洞式),两排窑洞南端与过殿的三眼窑洞连接,北端原来也有小门与正殿通连,四周青砖券拱的窑洞相互通联,组成该寺后院。西配殿上三间供僧人、居士居住,现在有僧人约10余位。下三间供奉地藏菩萨,最南一间是厨房。东配殿上三间供寺庙负责人接待香客,最南两间供香客用斋。后院上方放置有香炉和一座小型宝塔,炉内插满香客的供香,青烟缭绕,可见香客之多。后院下方供奉着一座金身大肚弥勒佛像,与过殿的门洞迎面相对,他右手握布带,左手持念珠,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形象很是生动有趣。当人们进入佛寺中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对佛门的亲切之感也会油然而生。

正殿

净土寺最著名的要属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最北端,为坐北朝南五眼窑洞。正殿内部为两排十字通头枕头窑,左右窑窑相套,无梁无柱,结构独特,设计精密,俗称“四十八间无梁窑”,在佛教建筑上也称为无梁(量)殿。其入深约十五米,建筑面积大致在二百平方米左右,是汾阳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单体。窑洞前面设单坡硬山顶木构插廊七间,明、次间皆安四扇六抹公式扇门(新配),两稍间为砖砌窗户,前檐有六根檐柱,每根直径7-8寸,无斗拱,檐廊简单。前居窑顶女儿墙先用扁瓦垒成,状若鱼鳞。正殿两侧为砖结构楼梯,二层原有砖木结构殿宇五间,有廊柱,两侧有耳房。现在,上层建筑已毁,仅余柱础。正殿整体力学结构合理,布局宽敞疏朗,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殿内尚有当年僧人进行法事活动的痕迹。据说,昔时僧人们的法式活动是动功与静功结合,每天先静功修行8小时,然后绕行释迦摩尼佛像圆周一小时,称之为动功,之后再静功修行8小时。在正殿的地面上,我们还能看到僧人们当年绕圈时磨下的痕迹,深处有一寸多深。寺里的师傅说,他到过许多寺庙,但磨痕如此之深的寺庙几乎没有见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净土寺确实历史悠久。正殿两侧通头放着禅床,是僧人诵经做功的地方。正殿共供有佛像18尊,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其后供奉东、西、南、北、中一共五佛,殿内左右两侧各供奉六位菩萨,满殿香烟缭绕,地上满是跪垫,香客络绎不绝。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天竺寺(山西省吕梁市)】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天竺寺(山西省吕梁市) 小编为您整理天竺寺(山西省吕梁市)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