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什刹海风景区

时间:2024/11/20 4:47: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邻近地区,是北京最美景点之一。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

  • 别名: 什刹海,什刹海公园,北京什刹海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夏季,冬季
  •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9号

一、什刹海风景区

  • 什刹海保留了老北京胡同特有的文化,北京胡同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后海一带,雪天的胡同具有别样趣味,美不胜收。
  • 除了观赏雪景,什刹海最有冬天特色的就是滑冰,每年什刹海结冰后,前海则开办冰场,是自然形成的冰场,并有了较高的声誉,滑冰场分为冰车区、滑冰区等。
  • 除了滑冰外,冬季什刹海还有一些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特色民俗活动。

二、什刹海风景区

什刹海是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进入冬季,什刹海最有冬天特色的就是滑冰,每年什刹海冬季结冰后,前海则开办冰场,是自然形成的冰场,并有了较高的声誉,滑冰场分为冰车区、滑冰区等。

除了滑冰外,什刹海保留了老北京胡同特有的文化,北京胡同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后海一带,雪天的胡同具有别样趣味。

冬季什刹海还有一些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特色民俗活动。

什刹海景区有恭王府、宋庆龄纪念馆、郭沫若故居等古老的历史名胜古迹,还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美食、酒吧、夜生活也是景区一大的特色。

三、什刹海风景区

  • 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城内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区。
  • 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会贤堂等古老的历史名胜古迹。

四、什刹海风景区

什刹海指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湖泊及临近地区,这里拥有大片优美的湖面,也是北京著名的一片历史街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比较大、风貌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众多名人故居、王府等古迹散落其中,如恭王府、宋庆龄纪念馆、郭沫若故居等古老的历史名胜古迹,还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各类美食,后海酒吧街更是京城夜生活的老牌胜地。

什刹海景区是不需要门票的,非常适合学生了解北京历史文化。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什刹海景区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

景点景观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

汇通祠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9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10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15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实用信息

乘坐地铁6号线到北海北站下车或乘坐5、60、107、124路等公交车到鼓楼站下车。乘坐13、107、111、118、609、623路在北海北门下车,沿着前海向北步行可到达。

历史沿革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的依据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明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内城由各旗分别管辖,今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刹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对什刹海进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历史文化风景区。

特色饮食

茶棚

茶棚都设在柳岸荷丛之间,用芦席架起一座座高于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坚木支架,插在河泥中,上铺木板,顶盖芦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边缘,伸向水面,俯视荷塘,均在眼底。这就是什刹海茶棚纳凉“胜境”。芦棚虽设备简陋,内部布置也还舒适。考究一点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铺白布。这种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余处,座客常满。

苏造肉

苏造肉来自清宫,是清宫里一味家常菜。清亡后,由原来厨师将此法传到民间,从此北京有了苏造肉。苏造肉是什刹海集市上的一样名菜。什刹海集市卖苏造肉的也是设在席棚内。有酒有菜,还兼做一种“肉饼”。这些小饭馆的席棚,多设在人行道之西,席棚背后就是直射的西晒太阳。

莲子粥

莲子粥,粥用糯米烧得浓淡得宜,粥内的莲子粒粒可数都浮在粥面上,再点缀上各种蜜饯。加糖,香滑甜糯,灿然可观。所以称为八宝莲子粥。因为是暑天,不用热粥,大多温凉适口,吃下不会出汗,所以很出名。开始是个挑担的,后来发达,也搭棚设座,兼营外送了。在茶棚中吃茶,可以叫来吃。

文化活动

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佛教界举行盂兰盆会,晚清时在什刹海附近的广化寺等寺庙,凡有条件的均举行规模不等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是放河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什刹海寺庙办盂兰盆会、烧法船、放河灯等活动逐渐衰落。1988年是北京国际旅游年,在8月下旬曾在什刹后海举行了连续三晚的放河灯活动,谓之“什刹海河灯游园晚会”,吸收了很多人参加。1998年后,什刹海前海、后海增加了“水上游”的旅游项目,可以乘橹船河灯。而放河灯的时间不限于中元节,春、夏、秋泛舟时均可以放。

什刹海首航仪式

2011年4月20日,西城区首届“运河文化·重现盛景”什刹海首航仪式暨“夏之靓”西城旅游活动在什刹海火神庙广场举行首航仪式。

历史文化展

历史文化展为长期展出活动,地点在什刹海烟袋斜街广福观内,《京华胜地—什刹海历史文化展》的展览分为历史沿革、建筑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传承文明6个部分,展品包括从民间搜集而来的200余件老照片、老物件。

文化旅游节

从2002年起至2010年共举办了九届不同主题的“什刹海旅游文化节”,2012年4月20日,以“皇城山水,北京人家”为主题举办了第十一届什刹海文化旅游节。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什刹海风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什刹海风景区 小编为您整理什刹海风景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