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介绍
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行政村)椿树沟村(自然村)
位于蒙阴县垛庄镇,属于黄姑庵村的自然村,据当地人介绍,1668年时就有历史记载。由于村子建在山沟之中,村中椿树较多故名椿树沟。
由垛庄镇沿山路向南行驶16公里,转过几座山,扎进山沟茂密的树林中,看到有水流,就到椿树沟了。
小桥流水。
椿树沟村散落着有十几户人家,大多在山涧水流的两旁,山路弯曲地盘在山沟之间,为了让泉水流的通畅,连接各家门口的道都修起了小石板桥。从山上汇聚与此的泉水使这里常年流水不断,从家中就能听到哗哗的声音。
“喝山泉,吃松籽,披红毛,长黑褪,吃起来味道美。”
说的是这里的公鸡。村子里四处都能见到散养的鸡,这里的鸡体形非常健壮,公鸡有时还会攻击人,草鸡蛋也是非常的正宗。
在这里还能吃到蒙山黑山羊,村民刘英启就会做羊汤,村里的黑山羊16元一斤。
村里还有一个传统,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左右,家家户户磨糊子、烙煎饼,这里的煎饼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玉米中加上地瓜,小麦中加上豆子、花生和南瓜,煎饼既薄又香。
在村民何庆中家里,他用自己种的金银花和山泉水为记者泡了杯金银花茶,端起茶杯顿觉清香芬芳。“住在这里空气好,水好。”贺庆中说。
从椿树沟往山上走,能到望海楼,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大海。
相关新闻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勾起了人们对山东煎饼的不断遐想,几乎是一夜之间,沂蒙山煎饼、椿树沟村家喻户晓。不过,突如其来的名声让这个只有16户人家的沂蒙山小村有点“措手不及”。
《舌尖2》带火山东椿树沟村 游客纷至沓来尝煎饼
椿树沟村和老两口火啦
为了一睹这个小山村的风采,在《舌尖2》播出的第二天,不少游客一路打听找到这个沂蒙山深处的村庄。
19日下午,来自北京、日照、青岛和临沂本地的游客就到了椿树沟,第一波是临沂市民孙士勇等人。在他看来,民风淳朴的椿树沟村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小村,而这也正是让人向往的地方。
这个因过去漫山遍野的椿树而得名的小村,位于蒙阴县与费县山区交接处的大山较深处,全村16户村民依山散居。如今,这里几乎看不到椿树,取而代之的是板栗、桃树等经济林木,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舌尖2》中的刘宗安、姚芳英老人更是“一夜成名”。“有啥出名不出名的,就是很多亲戚朋友来电话,有些外省很久不联系的亲戚,说俺们一家上电视了。”从18日晚开始,老人的电话突然多了起来。
由于家中收不到央视一套,两位老人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上了电视,直到看到本报记者手机中的视频,老人才第一次看到电视中的自己。有游客提出合影要求,两位老人也非常配合。
上电视的鏊子已经拆除
刘宗安、姚芳英热情地接待了孙士勇等游客。山泉水泡茶、煎饼、大葱、咸菜……这些在当地人看来较普通的食物,让孙士勇们有点“受宠若惊”。
和孙士勇一样,多数游客除了一睹椿树沟村的美景,更希望尝一尝“舌尖”上的手工煎饼。但遗憾的是,节目中的煎饼鏊子已经拆除,老人和多数村民平时吃的煎饼多是买来的。
实际上,4月并非当地烙煎饼的时节。和多数临沂乡村一样,每年入冬时,椿树沟的家家户户支起鏊子,用石磨把地瓜、玉米等五谷杂粮磨成粉,一连几天烙煎饼。
椿树沟村民刘英启说,以前烙得多时,要烙两三百斤,摞起来有三四米高,4月虽然也在冬天烙煎饼,但不会像以前那么多,“现在生活好了,都是买面煎饼吃,杂粮煎饼倒成了副食。”
《舌尖2》让小村开发提上日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椿树沟村和手工煎饼确实火了。这也让当地村民意识到,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即将迎来不一样的时代。但突如其来的名声、纷至沓来的游客,也让椿树沟人有点措手不及。
从垛庄镇驻地到椿树沟,车子要沿盘山小路穿过好几个自然村,山腰处还有一段2公里土路。“第一次来,还真不好找。”就连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坦言,到椿树沟的路有点难走。
原本,风景秀美的椿树沟村曾有机会得到开发,后来因各种因素搁浅。如今,椿树沟村出名了,尽管交通不便,但小村再也不能继续藏在大山深处。4月20-22日,到达这里游客未能尝到《舌尖2》中的煎饼,这也让当地干部感到遗憾。
“这两天打电话来采访、来玩的一波又一波,如果大家来了看不到节目中的鏊子,尝不到手工煎饼确实太遗憾了,赶紧把鏊子支起来……”下山路上,垛庄镇党委工作人员匡秀福不断给当地村干部打电话,为即将迎来的游客高峰做好准备。
“我们得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小村的开发也要提上日程,明天就和领导汇报。”就在匡秀福说出这些话时,一辆来自青岛的车沿着蜿蜒的小路驶向椿树沟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蒙阴县椿树沟-望海楼旅游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