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莽山帐宿雉声幽,晓陟林迒众劲遒。携到白云尖顶立,清风极目见温州。”这是古人形容乌岩岭的诗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州泰顺县城西北,浙闽交界处,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自古“巡方不至”。原先是一片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林中溪涧密布,由于境内溪边石壁及沟中岩石呈乌黑色,当地人便称之为“乌岩林”,故定名“乌岩岭”。泰顺乌岩岭,古时因满山遍野的古木,被称为万里林。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藏在深山人未识。后因一只珍鸟,世界珍稀濒危雉类黄腹角雉而声名鹊起,扬名天下。
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濒临东海较近的森林生态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飞云江和珊溪水库的源头,总面积近2万公顷。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维管束植物2000多种,占浙江省植物种数的50%以上。
泰顺乌岩林丰厚植物资源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的条件,在这片原始或次原始森林里面,生活着陆脊椎动物300多种,昆虫1000多种。因此,泰顺乌岩岭有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美誉。泰顺乌岩岭更是世界濒危鸟类,中国珍禽黄腹角雉的保种基地、原产地和繁殖基地。
景点景观
白云尖
主峰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浙南名山,是温州市第一峰,由于山高云雾多,长年云雾浓罩,故称白云尖。
白云瀑
位于白云尖左侧藤梨岙的一道瀑布,为白云涧主源飞云江源头之一,流瀑终年洁白,如巨幅素练从30余米高的悬崖挂下,直捣岩体侵蚀四、五米深的坑潭。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水花溅出十余米之远,架起道道彩虹。
米筛潭
白云涧与里光溪交汇处,潭上方岩峰挺秀,林木葱茏,涧水自幽深的石窟中喷出,潭中巧生一天然岩墩,宛若一个米筛,将水中之绿蓝石筛出。
小龙潭
位于双坑口内1公里处,与三折瀑为同一溪流,潭上有一高6余米的斜崖,水流如白龙倾泻,堆雪铺银,周围垂潭树枝随瀑风摇戈。
乌岩翠岭
乌岩翠岭,地面低高程665米,位在双坑口。保护区高山峻岭,1000米以上的山峰簇拥环抱。形成为高山森林旅游登山探险盛夏避暑胜地。
龙井潭
位于双坑口外一公里外,潭分上下两口,上潭滚圆,面积20余平方米,水深不可测,周围崖壁如削,白云涧上游之水,形成落差五米的水柱,直冲潭内,长年累月形成桶状深潭,是为龙井。
八戒巡山
八戒巡山,位于白云尖之下,为蚀余山岩,10米高,体态如猪八戒,行迹酷似,故名。在它附近,蚀余山岩众多,高有4米、6米者,各有其名,为山顶石景之一。
万斤瀑
位于万斤坑,海拔1023米,为浙江省高位瀑布,瀑宽约2米,高差约15米,长年流水,瀑下有一深潭。
交通指南
自驾路线
温州:市区经58省道-泰顺县城(2小时车程)经52省道-乌岩岭(30分钟)
杭州:市区经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丽水出口-经云和-景宁-52省道-乌岩岭(4个半小时)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属洞宫山脉,西与福建省的寿宁、福安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宁县。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7°20′52″-27°48′39″,东经119°37′8″-119°50′00″,总面积18861.5公顷。
地质面貌
乌岩岭地处浙江永嘉-泰顺基底坳陷带的山门-泰顺断陷区内,为洞宫山脉南段。其特点是山峦起伏、切割剧烈、多断层峡谷、地形复杂。千米以上山峰17座,彼此衔接,连绵延展,成为乌岩岭主要的地形景观,其中主峰白云尖1611.1米,为温州第一高峰。
气候水文
保护区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2℃,一月均温5.0℃,七月均温24.1℃,极端最低温-11.0℃,无霜期230天,相对湿度平均在82%以上,年均降水量2195毫米,5至6月多,占29%,主要生长季3-10月各月降水也在100毫米以上。
乌岩岭是浙江省八大水系飞云江的发源地,也是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的源头。从整个保护区范围来看,虽然山高坡陡,溪沟平均坡度大,暴雨汇流时间短促,形成众多瀑、潭,但河床仍较窄,河宽一般均在10米以内,两岸完整,冲刷缓和,源流短而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澈,水资源丰富。
土壤结构
保护区山地土壤类型隶属红壤和黄壤两个土类,海拔600米以下的为红壤类的乌黄砾泥土,海拔600米以上的为黄壤类的山地砾石黄泥土、山地黄泥土、山地砾石香灰土和山地香灰土。森林土壤厚度一般为70厘米左右,枯枝落叶层2-7厘米,表土层厚度10-20厘米,PH值4-6,全氮含量0.1-0.5%、全磷含量0.02-0.03%,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良好。年凋落物和枯枝落叶贮量平均为15.4吨/公顷(以干物质计),腐殖质层和表土层吸收较多的水分,因此土壤久晴不旱。
植被构成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植被在中国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地处群山僻壤,人烟稀少,五十年代前,人迹罕至,保存有大面积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部分遭到人为破坏,但通过几十年的保护和管理,恢复较快,植被保存比较完整,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定代表性。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由于地处亚热带中部-中亚热带南北亚地带分界线上,是南北植物汇流之区,加上西北面山岗阻隔,地形复杂,气候优越,因此,植物种类丰富,区系统较为复杂。据调查统计,区内有种子植物1863种,隶属158科,775属,占浙江省种子植物的55%,是保护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蕨类植物45科,94属,287种;苔藓植物358种,隶属58科,155属;真菌61科,129属,212种。
区内植物种类占浙江省植物种类的50%,是重要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其中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许多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种类。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水蕨、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等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粗齿莎椤、福建柏、金钱松、华东黄杉、榧树、香樟、闽楠、浙江楠、山豆根、野大豆、花榈木、鹅掌楸、凹叶厚朴、莲、金荞麦、香果树、蛛网萼、榉树等19种。
动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动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组成上有华南区特色。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4纲,27目,81科,218属,342种,占浙江省种类的53%,脊椎动物中以鸟类最多;有昆虫15目,131科,1041种;蝴蝶类22科,54属,85种。经调查,区内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黑麂、金雕、白颈长尾雉、金斑喙凤蝶等8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豺、白鹇、斑羚等42种,列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大紫蛱蝶、白额山鹧鸪、红胸啄花鸟、眼镜王蛇、毛冠鹿、狐等33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珍禽,被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种”,在保护区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冬季栖息地下移至800-1000米。由于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黄腹角雉约有400多只,主要集中分布在双坑口保护站的千斤坑范围。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的黄腹角雉保护区和重要保种基地。
荣誉及其他
保护区先后获得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管理集体、省级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温州避暑胜地、温州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温州泰顺乌岩岭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