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周公庙是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全国很多地方均建有周公庙,其中属岐山县的存世规模较大,较完整。庙区存世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庙内存世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庙区殿宇众多,其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周公庙遗址是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被北京大学商周考古专家邹衡教授誉为“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被称为“世纪大发现”。有“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邹衡教授在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进行了认真考察后说:“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景点景观
枯柏复生
这两株柏树生长于周公庙山门两侧。树龄均为约1200年,树高分别14米、15米,胸围均为2.60米,冠幅均为8米。这两株侧柏植于唐代,也称“唐柏”。据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扶风知县杨瞻《揭周公庙碑记》载:“台西一柏,父老谓黄巢之乱,屯兵于庙,斩此以誓军令,斧痕犹在,半身已枯,而枝叶复荣。”有诗赞树曰:“生机不死总由天,一脉根蟠润德泉。古柏已枯还复茂,独留瑞物万斯年。”“枯柏复生”为“周邸八景”之一。
乐山名画
在周公庙殿宇内墙壁,“所绘宫室,山水、人物、器数,幽雅奇古,曲尽其制。”史载为乐山所绘。乐山元姚安仁之号也。
云房仙笔
周公殿西有一石碑,相传一日,背部突然出现“云房”二草字,点划奇异,旁注“钟离笔”三字,乃仙人钟离权所书。
白杨集乌
周公庙内古有白杨树数百棵,“均粗数十围”,相传润德泉将涌时,乌鸦先集树上,将涸时,乌鸦先散,所以苏东坡有“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之句。文革期间,许多参天古杨被砍伐,今仍有数棵白杨,底径在4尺左右。
新植桫椤
周公殿前旧有桫椤树一棵“粗数十围,高入云汉,拥蔽天光”,称“桫椤远荫”。
碑镜清莹
碑在周公殿前,为宋代年间所立,“明莹如镜,殿壁、树木一照无遗。”国民党军官学校据庙时被破坏,今有残碑存。
汀洲鹤睡
周公庙内原有仰德堂,堂前泉水汇为四个小池,时有鹤眠于其上,故名。今堂址与池俱埋没,止有废迹。
玄武玉像
汉白玉石雕玄武像位于周公庙后山崖窑洞内。高一米,通体洁白,面部丰满,披发无冠,赤足戎装,足踏龟蛇,仗剑而坐。“雕镂古隽”,刀法熟练,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传为唐代之物。《岐山县志》载:“昔年雷雨大作,山崖崩塌,闪显而出。”当地居民有用手抚摸玉石爷,可治百病的传说,所以,古往今来,游客云集,都以摸玉像为快。
润德泉
《岐山县志》载:“唐大中元年,凤翔节度使崔珙因泉出为瑞,上其事,宣宗赐名润德。”意为润德于民。又载:“相传源于豳洲,十数年辙来去,来此则彼涸,去彼则此涸。”相传泉水涌流,则国泰民安,风华物茂,泉水枯竭,则世态动乱,兵荒不断。泉涌时,“为汛为滥,喷珠溅玉,湛然澈底。”“水则澄莹如镜,味甘如醴。”明天启年间钦差立“周公圣水”石碑于泉旁。据传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避难于西安曾派专人搬运“周公圣水”供其享用,历代人们称此泉为“灵泉”、“治泉”或“神水”。
茥竹园
茥竹园在周公殿东,沿泉流渠岸,广植竹丛,杆紫、叶翠,微风摇曳,倒映泉流。现有竹丛遗留。
莲花池
莲花池在润德泉东南数十步,为一自然池沼,周围植柳,池内东北角有泉涌出,池中多植莲。藕出清池,洁如玉。
老龙泉
老龙泉在润德泉东数步之山岩下,泉口为一自然石灰岩裂隙,酷似龙口,故名。它与润德泉涌竭相系。据传润德泉先出,此泉水亦出;此泉水涸,润德泉水亦涸。
凤山楼
凤山楼在周公庙后山之巅,《竹书纪年》载:“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曾引颈高歌,“凤鸣岐山”之典故即出于此。宋真宗天禧年间在此筑台建楼,以示吉祥。后废,今建筑为新建。
丹穴凤迹
丹穴凤迹,即指凤凰山,位于周公庙西北,为一圆锥形山岗,又称凤凰台、凤凰堆。《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即指凤凰山,相传山顶有凤迹,山腰有丹穴,出五色土。明代曾在山顶建凤山石屋。
凤鸣朝阳
即今周公庙后山坡一带,为岐山八景之一。《尔雅·释山》“山东曰朝阳”,《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古人有诗赞曰“和鸣千古咏西周,唤起春风遍九州,一自岐阳留语后,碧梧烟冷不胜秋。”
唐碑
唐碑位于周公殿前,为唐大中二年(848年)所立。为一青石石碑,碑首半圆形素面,与常见之多螭道盘龙唐碑相异,碑额刻“润德泉记”,碑阳刻唐凤翔节度使崔珙见泉水涌出之奏状,中书门下省复奏,唐宣宗手赐诏和崔珙谢赐手诏表,完整记录了唐代的公文批复程序,是研究唐代公文制度的一个实证。文字苍劲有力,为标准的唐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碑阴刻《周公庙赋》。
召伯甘棠图碑
召伯甘棠图碑在周公庙内,为道光年间知县李文翰所绘,甘棠树之图碑枝干曲盘,虬态刚健,点画有力,笔法自然。(召伯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篇。朱喜集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不忍伐也。”原树已枯,现树为老树新发,在今岐山刘家塬小学内召公祠前。
汉槐唐柏
汉槐在姜原殿和山门前,共三棵,据专家测定,树龄一千七百余年,为东汉时所植,树圈一丈二尺,树干皆空,但仍叶茂枝盛。唐柏共有四棵,庙门前两棵,庙内两棵,均粗数圈(大者围粗一丈四尺),老枝曲折,直指天空,至今仍苍翠蓊郁。
龙爪槐
龙爪槐在郊媒祠前,为明代所植,距今400余年。树粗两围,主枝平曲远伸,势若飞跃巨龙,树干中空,但绿荫蔽日。
交通指南
火车
乘西安—宝鸡在蔡家坡站停的火车,坐公交到蔡家坡客运站坐到岐山县城的班车,到县城后转到周公庙的公交直达周公庙门口。
汽车
1、在西安城西客运站乘西安—岐山的高速大巴车,直达县城,然后再转到周公庙的公交车。
2、西宝高速蔡家坡出口至岐山转县城公交车,西(安)宝(鸡)北线岐山转或宝鸡一日旅游游车。公交车15分钟一辆。
地理环境
周公庙地处岐山南麓,洪积扇原区后缘,地垮两个地貌单元(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和陇西旋卷松造体系的复合部,地下岩层呈“V”型谷基岩),裂隙发育,泉流众多,为深层裂隙水。补给水源丰富,承压性强,可高于地面形成自流。千百年来,涌流不止。据陕西省地矿水文大队对周公庙地貌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丰富的地下水,从山麓裂隙上渗,涌成山泉。周公庙内的著名景点润德泉为其中之一泉眼。泉水水质洁净,温度适宜,常年在16·7±0·1度。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岐山周文化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