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丰图义仓

时间:2024/11/20 15:02: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丰图义仓是国务院2006年5月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义仓是旧时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丰图义仓,是始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一座民办仓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朝邑镇(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撤消朝邑县,并入大荔县)。它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 门票参考: 20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国家级第六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东大街69号
№目 录
    详细介绍

    简介

    丰图义仓,是始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一座民办仓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朝邑镇(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撤消朝邑县,并入大荔县)。它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

    该仓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

    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

    设计灵魂

    仓墙合一的建筑魅力

    远眺丰图义仓,仓城巍然独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地势险要。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依山就势,夯土筑城;外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年久失修,外城土墙已经颓败不整了。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垣内周列仓廒58洞,墙内为仓,相隔排列;墙内有砖瓦结构廊檐,由木柱支撑,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廊檐既可防雨防潮,也可临时堆储粮食,方便晾晒。

    仓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墙宽4米,墙上砌垛口,守卫人员可以在城墙上巡逻。仓城开二门,名东仓门、西仓门。东西仓门前各有一对石狮,仓门正上方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

    仓房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仓房地面由松木板铺成,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墙体四周有4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这种仓形因小而独立,便于将稻、麦、豆、谷等粮食按种类、干湿分门别类储存管理。

    令人叹为观止的防水设计

    防雨防潮是粮仓设计构筑的关键环节,丰图义仓的设计构造简单而科学,设计理念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它的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巧妙的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排水通顺流畅,雨停墙院即干。

    丰图义仓经百年沧桑,一直沿用,墙体院基少有裂缝破损,粮食不易霉变生虫,与其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完备的排水系统有直接关系。

    传统的杀虫方式

    仓房的精妙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但每逢春夏两季,小麦常见的虫害还是会侵蚀仓城储粮,所以防虫害显得格外重要。丰图义仓采用传统的磷化铝片剂熏蒸法消灭防治虫害,磷化铝由于发挥药效所需时间较长,最适用于储期较长的粮食和商品。磷化铝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自行分解产生磷化氢气体,从而达到熏蒸毒杀害虫和螨类的目的。磷化氢气体对人畜为剧毒,因此在对仓房进行熏蒸前,工作人员都要佩带防毒面具进行操作。

    在对49号仓房进行防虫处理时,按仓储每吨粮食5~10片投放比例,工作人员张永宁等先将磷化铝片剂用韧性好的麻纸分包好,捆扎上麻绳,然后放置在仓房的角落,让其自行挥发。结束仓房片剂投放工作,工作人员还要对仓房门窗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工作人员将浸泡过浆糊的棉布条一条条贴在门窗缝隙处,不让挥发的磷化氢外散。据工作人员介绍,每次熏蒸大约要持续1周时间,等熏蒸结束后,要开仓畅晒,彻底将残余的磷化氢气体挥发,确保粮食安全。磷化氢气体在空气中极易扩散,熏蒸后的仓库,一般在24~28小时就可以散完,不影响粮食的色、味和食品卫生。熏蒸过的种子,在规定剂量和密闭天数以内,发芽率不受影响。

    以粮养仓保护文物

    丰图义仓仓墙厚达1米左右,宽大厚重的砖墙体使仓内一年四季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的相对恒温状态,符合粮食低温、低湿、低氧“三低”仓储条件的要求。随着粮食仓储条件的现代化,已经走过百余年的丰图义仓在大荔县15个粮食储备库中,它的仓储条件已经略显落后。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丰图义仓面临着无粮可储的窘地。2005年年底,朝邑镇粮站响应国家号召,根据自身状况减员增效,采取多种形式分流人员;原先的三十多名职工都买断了工龄,和粮站解除了劳动关系,昔日名重一时的丰图义仓偌大的仓城顿时空寂了许多。

    粮站副主任张建军介绍说,朝邑粮站仍仓储国家储备粮1000万斤和500万斤商品周转粮,粮站返聘的8名职工担负起看护储粮的重任。国家粮食储备要将储备粮存放进丰图义仓,归功于丰图义仓百余年来储粮的功绩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为了保护好这珍贵的文物,国家储备粮库特别调拨储备,希望每年的保管费能积极地维护和保护好丰图义仓。2006年6月份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大荔丰图义仓榜上有名,丰图义仓从省级保护文物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更加完善。

    历史沿革

    丰图义仓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南寨子)村内,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占地面积约20余亩,仓外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城外筑城挖壕,固若金汤。仓库像一座壁垒森严、历经沧桑的军事古城堡,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仓壁用大砖环砌周垣,南面洞开东仓、西仓两门,中部照壁上镶有“丰图义仓”四个石刻大字。

    1877年(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1882年(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朝邑人阎敬铭倡议修建,1885年(光绪十一年)竣工,动支白银三万余两,竣工后绘制详细图样报闻朝廷,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此仓建成后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活人无数,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

    丰图义仓为中国古代仓廒的样板工程,也是中国仅有的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该仓自建起,一直用作粮站,为大荔县朝邑粮站。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丰图义仓依然不朽。

    文化

    仓储文化

    中国的仓储文化由来久远,丰年置仓积谷,灾年开仓赈民。义仓也称社仓,是民间自筑的公共粮仓。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采纳大臣的建议,初置义仓。官仓防大灾,义仓防小灾。义仓设在乡间,不让州官管理,开仓方便,一遇灾荒,随时可以开仓,就地赈济。

    大荔朝邑镇的丰图义仓不仅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而且经历百余年风雨后至今仍在使用。1958年,国家兴建三门峡水电站,实施移民工程,丰图义仓所在的朝邑老县城合并到现陕西大荔县,朝邑成为大荔的一个古镇,丰图义仓改为朝邑镇粮站,成为当地重要的储粮基地。

    多重价值

    原中国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在1997年6月考察丰图义仓后指出:“丰图义仓是我国古代粮仓至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粮仓,它无论是在储粮功能还是在旅游、军事、古代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该仓建造在关中平原东部黄河岸边老崖上,地处黄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区。东接黄河滩万顷良田,西连八百里秦川,北与岱祠岑楼(宋)、金龙高塔(唐)遥相呼应,南临五岳之一华山。所处地势高峻险要、通风干燥,四周风景美丽如画。的确是集储存粮食、军事要塞、观光圣地为一体的绝佳境地。

    独特建筑

    丰图义仓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仓库建于仓城墙体之内,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仓城外又围有土筑寨墙,墙外有城壕。仓寨占地4.5万平方米。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一座,为紫阳仓祖朱文公祠,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清光绪年间所建。

    功能

    军事

    丰图义仓是一座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又具有坚固的安全防御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防御性质的军事建筑。在利用地形和仓城建筑设计方面,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将仓置于城墙墙体之中是仓库建筑上的创新,既利用了城墙墙体的厚实,便于恒定粮温,又节约了建筑材料。丰图义仓的高厚寨墙在保证储存粮食安全的同时,又理所当然的成为地处该仓东面崖下朝邑城的卫城。因为其北与东岳庙相对,共同扼守南、北两个寨子之间的历史著名驿道----“朝坂古道”。体现了储粮和安全防御的双重功能。就这一点而言,在中国古代粮仓建筑史上,确是综合功能利用较好的典型建筑之一。

    经济

    丰图义仓在解放后一直由朝邑粮站使用,尽其职能,为国储粮,为民分忧。为缓解大荔当地的存粮难和保证部队及居民的粮食供应,促进区域粮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朝邑粮站有在册职工31人,其中在岗22人。朝邑粮站在充分利用丰图义仓储存粮食的基础上,又新建现代化粮仓一幢。现有总仓容10000吨,年均储存调销粮食8000余吨。该仓连续40多年被鉴定为无鼠雀、无霉变、无虫害、无事故的四无粮仓。

    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陕西在西部甚至全国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陕西作为十三朝王都的所在地,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有着深远广阔的旅游业发展前景。旅游业收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拉动作用,已经为各级领导所重视。陕西省已经把开发潼关至韩城的沿黄旅游通道纳入正式规划。丰图义仓位居通道中段,恰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朝邑粮站在搞好粮食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丰图义仓这一历史资源,积极开发旅游项目。还把该仓作为县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让中国下一代从这里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聪明才智,树立为复兴中华息息不止的进取精神。先后接待各地游客和中小学生百万人次。原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军委常委、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李济耐,著名作家贾平凹等曾到丰图义仓参观指导。

    不论在历史文化内涵、还是风景配套方面都很符合21世纪人们的旅游观念,游客逐年增多。有关方面领导参观后多次指示应尽快开发丰图义仓旅游资源,陕西省前省长贾治帮同志参观该仓后,题词“管好丰图义仓,造福大荔人民”。中、省、市、县粮食及文物管理和旅游部门亦拟将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食博物馆来开发。

    意义

    丰图义仓的完好保存和继续储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仓政、仓储历史、仓储文化、粮仓建筑艺术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同时对研究封建社会后期关中东部的经济发展、军事攻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影响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丰图义仓自1885年竣工至2012年,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和战火洗礼的考验,仍然保存完好,雄风长存。并一直储藏着粮食,有意义的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为民储粮,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对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足见该仓不论是在清朝晚期,还是民国时期,都在储存粮食和解决粮食危机,救助灾民于水火方面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特别是在支援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保障军需的重要作用。

    景区广场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大荔县丰图义仓景区广场开工奠基仪式,在朝邑镇南寨子村丰图一仓西侧举行。渭南市文物旅游局有关领导、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各镇、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监察局、文体广电局、财政局、审计局、质监局、环保局、林业局、安监局、土地局、住建局、电力局、经发局、交通局、公安局、消防队、广电局、粮食局、文物旅游局、农垦三团、交*大队、朝邑镇有关领导及群众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大荔县丰图义仓景区广场建设项目是县委、县政府2012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也是大荔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该项目规划占地约63亩,广场建成后东西长174米,南北宽242米,建设面积42108平方米,总投资1900多万元。该工程2012年10月开工,预计工期10个月。

    奠基仪式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永莉主持,副县长由建新介绍了丰图义仓广场项目建设情况,县长杨林致辞,工程施工单位领导表态发言,县委书记孙云峰宣布大荔县丰图义仓广场开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璐见不平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丰图义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丰图义仓 小编为您整理丰图义仓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