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概况
南沙湖是一个季节性的淡水湖泊,拥有蓄洪、调洪、运输、养殖、灌溉、旅游等多项功能,在陕西国土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干河上游流域多眼时,有地下暗河和溶洞、溶沟、石牙等特殊地形,中下游除有少量变质岩、岩浆岩、红色砂砾岩外,多由花岗岩、变质花岗岩、砂及砾石组成。故而形成了今日区内的群山连绵、山秀水美的河湖地貌景观。
由于它具有“高水是湖,低水是河”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每年汛期,河洪水流入湖,湖水漫滩,湖面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的湖区湿地历来是鹤类、鹳类、天鹅等珍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鹭类、燕类等夏季候鸟的栖息地。巨大的数量、繁多的种类候鸟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亮丽景观。
南沙湖水库是1958年发起全民兴修水利时于出山谷口处(五郎关)依山筑坝,经三年努力修建而成。水库水域纵长7.5公里,横宽2.5公里,回水线5.1公里,水域最深处40米,流域面最宽处600米,水库坝顶高560.8米,总库容量433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3万亩,年发电量500万度。
景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湿润,雨热同季,干湿交替。年平均气温为14.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1℃。年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之交。无霜期一年内长达240多天。森林受地形,气候影响,无直分带现象,多为落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等混交林。
南沙湖风景区外部交通方便,有公交专线直达县城,汉中至城固、二里、天明的多条客运线路途径景区入口,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距景区仅5公里,十天高速公路直接从景区门口通过。
旅游资源
南沙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景观,主要体现古文明、古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的景点,如回龙寺、五郎关、地母庙、明珠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二是自然景观,如山峰、河流、植被、动植物等。两者互为表里,交相辉映,其挖掘利用前景十分可观。
南沙河呈“L”字形,湖水清澈碧绿,无风时波平如镜,起微风碧波荡漾。沿湖山峦迭翠,花木繁茂。沿湖湾叉密布,溪流潺潺,溢洪道湖水下跌形成瀑布,飞珠散玉,直落深潭,这种山、水、溪、瀑兼备的自然风光,构成深、奇、险、秀的特色。人文景观以古建筑为体现,以传闻、典故为内涵,融人文自然为一体,使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其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观赏、探奇、避暑,疗养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科学考察,研究和教学的价值。
南沙湖风景区风景资源种类较多,现将自然景观分三大类,人文景观分四大类,分述如下:
(1)自然景观
A、山峰、河流、河湾。
a)山峰。米仓山为景区仅有的山脉,系大巴山的浅山部分,蜿蜒于川陕边界,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737平方公里。库区有大小山峰54座,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高低参差,千姿百态,最高峰为高庙山,最低峰为独秀峰。山脊共15道,形态各异,分别为“人”字形、“L”字形、“N”字形和马鞍形,山间多梯田,农舍、松林、野花。
b)河流。南沙河上游河床窄,水量小,沿山间峡谷奔流;中游沙质河床宽,水流随季节变化,两岸河堤遍植松、杉及竹子;下游湖区水量大,可通游船。河道两岸,湾叉多,溪涧多,给人“静中有动”之感。
c)河湾。湖区周围,大小河湾多达20余处。河湾处山不高却青翠,水不宽却清澈,且景色各异、变化多姿、呈半岛之势。
B、植被。南沙湖是城固县的母亲湖,不但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还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区山峦绿化,除农作物外,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大都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30多种。
C、野生动物。鸟类以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四种鹭鸟为主,还有黑耳鸢、翠鸟、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喜鹊、白顶溪鸲、锦鸡、白颊嗓眉、暗绿柳茑、画眉、雉寿带鸟、白脸山雀、白头翁、鸳鸯等。兽类有豹猫、松鼠、野兔、狐、羊等。
(2)人文景观
A、古道。1958年建水库前,沿南沙河东岸有一可通人力车的古道,直至四川。这是旧时“连秦通蜀”的唯一交通要道。建水库后,古道淹没。
B、古寺庙、古名胜。
a)五郎关:关门呈卷洞状,古时南北两端分别书“通蜀”、“连秦”四字,此地系川陕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门楼毁于明末战乱,清初重建。后因年久失修,于1972年倒塌。
b)五郎观。相传明末,四川人张五郎随郑成功征战有功,封官洋州郡(今洋县),路经此地坐化,为纪念他,清时建庙,先称五郎庙,后改五郎观。
c)回龙寺。据有关志书载,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为避战乱在此修建行宫,九十七年后唐僖宗奔蜀时在行宫住过,后来地方官吏为纪念德、僖二帝,取真龙天子居此之意,建庙一座,取名回龙寺。
d)丰都庙。又名高庙山庙,为一道观,建庙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
e)扁鹊城。距南沙河水库西北4公里处,现为龚家堡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居于此,故名,后毁。明弘治18年(公元1505年)筑堡。
f)望景台。在水库西北3公里处的四合村南许家山。有排列两行的古柏6株,高10余米,直径1.2米,挺拔高耸,郁郁葱葱,相传为汉留候张良所植。当地人盛传此树有两怪:一是在远处看树的株数不同:站在西面看,只有两株,站正面看,却是三株。二是无法砍,据说解放前驻此的伤兵前去砍伐,无论锯锯还是斧砍,一夜之间又长好如初,只好作罢,赋树以先哲坚毅不屈之性格。
g)明珠寺。在水库中上游西岸。传说有二:一传,明洪开年间,修庙时挖出一条泥龙,口含明珠一颗,故名。二传,山洪暴发,由四川游来一条黑龙,天上凤凰飞翔,对面山谷窜出一猪,龙欲吞猪,两相逼近,一骑牛牧童见状惊呼:“龙吃猪也”!龙猪应声而止,定形化山,遂名黑龙山、猪头山,远近观赏,形象酷似。后在龙头建寺一座,朝东的山门两侧各有水塘一口,如龙双目,故名明珠寺。庙门前有石狮、石旗杆各一对。据传,朱元璋后裔瑞王在此出家,任主持,“文革”时庙毁,现为明珠寺小学。有古桂2株,古桂高8米,二人合抱,树冠覆盖面约半亩,秋季,数公里外都能闻到丹桂的浓郁花香。
h)古路坝天主堂:在水库东5.5公里处,据载,1893年,意大利用清政府赔款二十万两白银,在此修建规模宏大的天主堂一座,其建筑规模和质量,在西北五省为首屈一指,削平的山头约百亩,共建7个套院,分别为礼拜堂、修道院、神甫院、老人院、育婴堂等,有地下室、花园、葡萄园、池塘、四周门楼,围墙,建筑风格为罗马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幽深莫测。抗战时,国立西北工学院曾迁于此处。后因年久失修,有的倒塌,有的拆除,现仅留两院。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教堂重新开放。
i)嵩山寺:距水库西1公里处的浅山地带。唐时建立,古称金山寺,后名嵩山寺,座西向东,地形如凤凰单展翅。
C、现代工程革命烈士纪念碑。1991年7月,城固县委、县政府在库区西部的中嘴山建立,高18米,占地面积784平方米,花岗岩砌筑,大理石雕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碑的四面,刻有革命领袖和中央首长题词。
在纪念碑前立有“碑记”,共写559字,歌颂153位城固籍革命烈士,“为革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和“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旨在“永留楷模,成为全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巨大的精神动力”,已成为全县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D、历史传说遗址。
a)天明“三寺”。相传古代,鲁班师傅带领几个徒弟与天明一灵巧老妪挖挖婆比赛手艺高低,议定:一夜间,挖挖婆织布九十九尺,做衣九十九件,打草鞋九十九双;鲁班须一夜间连建庙宇三座。后月亮升起时,建起第一座庙,起名“月起寺”;群鸡啼鸣时,建起第二座庙,起名“鸡鸣寺”;拂晓时建起第三座庙,起名“天明寺”。三寺呈三角鼎立之势,旧时香火兴旺,现庙宇无存,遗址分布在天明乡月起村、张坪村和天明村。
b)流金洞。水库管理处东面寨坡顶下,有一石洞,相传,旧时此洞外大内小,幽深渗水。每天拂晓时,回龙寺僧人,都会从洞口接到或多或少的数粒金粒,无论当天人数多寡,支付裕如。后业新换的主持和尚,私欲太重,命僧徒挖大石洞,欲攫取更多的金粒,只知挖洞后再不流金,以惩贪婪之徒。
c)道德广场。相传在很早以前的远古时代,大地是一片汪洋,天庭玉皇大帝为了万物生
灵的延续,指令黄龙下凡,用它坚硬的皮和鳞托起大地,供人间耕耘繁殖。可是黄龙耐不住永恒的寂寞与重负,兴妖作怪,残害生灵。地母心地善良,法力无边,听到玉皇召请,即刻离开天宫,经过三日三夜的恶战,地母降伏了黄龙。玉皇大帝将黄龙赐为地母的座骑,以示镇压黄龙永世不得兴风作浪、残害百姓与生灵。为了纪念地母神功德,今在南沙湖景区建造道德广场,供后世之人敬拜祈祀,以传播道德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沙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