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11/20 16:34:0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涉及安徽池州市、安庆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枞阳县老州,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湖泊、河流较多,水道曲折迂回,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项目繁多,主要有安徽省首座水族馆、标本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和悦老街、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潜洲沙滩、2.67平方公里生态蔬菜基地等。

  • 别名: 淡水豚
  • 旅游景区级别: 3A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1985年建区)
  •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85年建区)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
№目 录
    详细介绍

    景区简介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坐落在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江上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保护区主要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涉及安徽池州市、安庆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枞阳县老州,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湖泊、河流较多,水道曲折迂回,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2008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将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

    由于长江水运事业和渔业捕捞的快速发展,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功能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威胁长江淡水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决定从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5958万元用于环保系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被列入其中,获国家专项资金1852万元。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除国家投资外,地方配套资金投入794万元。项目包括建设4处保护站、48公顷滩涂植被恢复、4处虫鸟检测点及科研检测设施建设等。

    旅游资源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水族馆

    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项目繁多,主要有安徽省首座水族馆、标本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和悦老街、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潜洲沙滩、2.67平方公里生态蔬菜基地等;旅游内容主要有水族馆及标本馆参观,野生动物及生态保护知识多媒体宣教,麋鹿园、珍稀野生动物参观及饲养,豚类栖息地考察,快艇长江游览观光,田园风光及农家乐旅游,古镇人文历史参观,垂钓等。同时保护区内还具有丰富的旅游饮食文化,如最具特色的长江鲜鱼活虾、白曁豚牌小磨麻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规划和建设,将成为人们接受环保知识教育、游乐、休闲的最佳去处。

    生态环境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位于长江下游铜陵段,涉及安徽池州市、安庆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枞阳县老州,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湖泊、河流较多,水道曲折迂回,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2008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将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由于长江水运事业和渔业捕捞的快速发展,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功能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威胁长江淡水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决定从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5958万元用于环保系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被列入其中,获国家专项资金1852万元。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除国家投资外,地方配套资金投入794万元。项目包括建设4处保护站、48公顷滩涂植被恢复、4处虫鸟检测点及科研检测设施建设等。

    管理状况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洲上杨柳依依,云淡风高;江上水鸟逐波戏浪,江岸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1986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1987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工程完工,并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验收。其间,已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有进出口闸坝、提水泵船、暂养池、治疗池、实验楼、饲料基地、豚体保健系统等一批白鳍豚养护及科研设施,并同步建造了种类较多的水族馆和标本馆。其中水族馆中养育的江豚、日本锦鲤、娃娃鱼、扬子鳄、中华鲟、河鲤、胭脂鱼及长江鱼类等,有很高的观赏和普及环保知识等价值,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生物及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好课堂。此外,该保护区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好成绩,已成功培育出了新一代“江豚”。

    教育基地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两年多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新建水生生物标本馆、水族馆各一座,扩建了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保护区在做好物种保护研究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保护区特有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优势,积极与全市各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年初他们与市第三中学牵手建立了校外辅导员关系,保护区科研人员定期为三中学生举办“水生生物科普”讲座,传授生态科普知识,并指导该校学生写作科普论文。去年7月份,保护区为东南大学、江苏扬州大学“绿色环保”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引领他们参观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标本,并让学生们亲手喂养长江江豚,让他们真正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去年11月5日,保护区与市第三中学成功开展了“长江江豚认养”活动,这是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参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据悉,省环保局开展创建环境教育基地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社会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各种环保资源的育人作用。此次被同时命名的还有黄山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型)、淮北市洪庄煤矿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示范工程(生态恢复建设型)、阜阳市颍泉区农业生态示范园(农村生态型)。

    晋升等级

    经国务院批准,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这是安徽省目前惟一的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铜陵江段就一直受到中外鲸类学者的高度关注,因为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惟一常年能发现白豚活动的水域。经过多年的考察,中外水生科学工作者认为,面对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形势,在铜陵江段建立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此次国务院批准建立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在长江安徽段长约58公里,管理范围从枞阳县老洲至铜陵县金牛渡,总面积31518公顷,是我国政府制定白豚全面、综合保护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淡水豚创造更有利条件。

    据介绍,为使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科研人员多次修改和编写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材料,同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写了详细的《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绘制了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图、水系图、珍稀动物分布图和总体规划图等;精心制作了保护区现状及工作录像带,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管理范围从枞阳县三江口至繁昌区荻港镇,总面积约30871公顷,主要负责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

    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后,管理将更加严格,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和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实验区进行的建设项目也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编为您整理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