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旌歙古道景区

时间:2024/11/20 16:40:1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旌歙古道,亦称隋唐古道,史称徽(州)宁(国)官道,位于在安徽省旌德县境内。旌歙古道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古时由徽州府(歙县)通往宁国府(宣州)的重要官道,也是徽宁官道中最精致的一段。沿途有五里洞、如来柱、靠壁洞、天竺庵遗址、旺子洞、天星洞等人文景观。是徽州古道历史风貌。

  • 别名: 宣城市旌德县旌歙古道景区
  • 门票参考: 免费
  • 旅游景区级别: 3A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
详细介绍

历史文化

现在说旌德古道,准确地说应该是古驿道。古驿道就是从前的国道。专为传达命令、递送军情及官府文书、朝廷官员过往和运送物资而设,驿道不比羊肠小道,路面尽量求宽、平、直而坚实。早在唐时旌德就有驿道了,想来这是置县的一项基础建设吧。据考,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提升江东提刑时,便是从江西入徽州,途经旌绩和旌泾驿道到宣州的。

古时驿道广设邮传驿站,专管驿事,也为邮递人员歇力、接力及往来官员休息之所。明清时,一般十里设一铺,县设总铺,配置一定数量的传车和马匹,有管理驿铺的驿使和驿卒。旌德驿铺始于宋代,终于清末民初。旌德驿道均为石板路面,路宽约一米五至两米,车轿骡马相让无碍。为方便独轮车行,路中央大都直铺石条,两侧嵌以石块或卵石,平整坚实,雨止路干。有水或低洼处均砌有横、直排水沟,保持常年干爽无积水,畅行无阻。旌德古道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四邻的主要有旌泾(县)、旌绩(溪)、旌宁(国)、旌太(平)以及穿越县境的徽州府通往宁国府(宣州)的徽宁驿道五条。

历史沿革

古时筑路、建桥,经费多为私人捐募。如康熙五十七年(1718)山洪冲毁石壁古道,嘉庆十年(1805)朱旺村朱氏捐银5100两重修南湾至藁口一段。杨桃岭古道,据绩溪县志记载为明代旺川曹世科独资修建,民国30年(1941)绩溪上庄胡适夫人江冬秀回旌德江村省亲时,捐银洋1000元重修。有人除捐银修路外,还捐田作为养路经费。如乾隆四十六年(1782),乔亭刘孝元邀集乡绅捐资修筑春岭古道,并置田十余亩生息,为养路之资。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青阳时,县政府派工兵挖断旌太驿道,以阻止敌骑入侵。抗战胜利后,南元吕贤澄、吕炳坤兄弟于民国35年募捐修复此路,并重建金竹圲刘家桥。民国29年11月10日,旌、绩两县在古道基础上,动工合修三溪至绩溪手车道,全长50公里。旌德至绩溪县扬溪古道,自凿成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县际古道。绩溪、歙县缺粮农民常年百十成群,不远百里,来旌挑粮,络绎不绝,直到1954年南雄公路绩旌段通车时方止。旌德至太平驿道,清时榔村汤氏曾在霍家桥头夜设路灯,为商贾行人照明,可见当时交通盛况。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旌歙古道位于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黄山区谭家桥镇交界处。古道从旌德县白地镇高甲村过天星洞经箬岭关到歙县许村茅舍约15公里。

地形地貌

驿道和古道,一般选线合理,路线稳定。只有旌、泾古道三溪南湾石壁山一段,原高悬山腰,险窄难行,又因地扼宣、徽咽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方腊起义军曾在此与官兵激战。明嘉靖十三年(1534),宁国府通判署旌德县事李默,命比丘僧化缘募捐,鸠工开山凿石,沿溪筑路,始成通衢。通往宁国上坦的古道,宋、元、明三代均在乌岭设置巡检司。箬岭古道地跨旌德、太平、歙县、绩溪四县,军事和交通位置极其重要。相传东箬岭古道为隋末所开。

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

交通:旌德火车站—旌德汽车站—白地镇

徒步路线:高甲村开始,经五里亭、旺子洞、天星洞(东箬岭),至箬岭关转到西文村岭脚二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旌歙古道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旌歙古道景区 小编为您整理旌歙古道景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