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雕版印刷技艺

时间:2024/11/20 21:30:2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雕版印刷技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四百多年,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国内著名的雕版印刷技艺有杭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等。

  • 遗产项目编号: 世界非遗,Ⅷ-78(国家级)
  • 申报地区: 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青海省

一、雕版印刷技艺

  •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创于唐代,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是一种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大致可分为写样、雕刻、刷印、装订四个阶段,其中以雕刻和刷印为核心技艺,每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备料、制作、完善等若干道工序,各道工序都十分考究,不乏绝技,单是刻字的刀法就有数百种之多,视字型、材质不同而灵活多变、因势利导。
  • 扬州仍保存着雕版印刷传统工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与杭州雕版印刷、同仁刻版印刷技艺等一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编号:Ⅷ-78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3)保护单位: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有限公司
2、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编号:Ⅷ-78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3)保护单位:杭州黄小建雕版艺术工作室
3、雕版印刷技艺(福建省),编号:Ⅷ-78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连城县
(3)保护单位:连城县文化馆
4、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编号:Ⅷ-78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同仁县
(3)保护单位:同仁县文化馆

简介

雕版印刷技艺是江苏扬州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6年,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9月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雕版印刷术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

历史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晚于公元7世纪初(隋代)。其发明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书籍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信息知识的传播,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雕刻技艺、简帛制度、笔墨纸张的应用,以及浩瀚的典籍,都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见《少室山房笔丛》),概述了雕版印刷的起源和发展。

隋唐雕版印刷

隋代印刷实物尚未见流传。近百年来,唐代印刷品有多处发现,涵盖了初唐、中唐、晚唐各时期。尚存最早的印刷品,为西安唐墓出土的印刷品《陀罗尼经》。敦煌藏经洞所出的《金刚经》,为卷轴装,前有插图,后有年代,为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刻印。整个印品刻版娴熟,印刷墨色厚重,证明当时雕版印刷技艺已达很高水平。唐代印刷品除佛经外,还有历日、字书、文集及通俗读物。五代十国时,印刷地域有所扩大,品种增多,最突出的是政府开始在国子监组织编印儒家经典。

宋元雕版印刷

两宋时,雕版印刷达到鼎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都从事过印书,中国民间印书作坊遍及南北各地,形成了杭州、建阳、汴京、眉山、江西等印书基地。印书数量大,品种繁多,除佛经外,经、史、子、集等成为印书的主流。注重校勘,刻印精良,代表了宋版书的特点。由于民间作坊印书的兴起,书籍作为商品在社会流通,因而版权保护也提上日程。与两宋同时期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发达的印刷业。燕京、兴庆、平阳等地,是当时著名的印刷基地。宋代时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并没有被活字印刷所替代,仍一直在古代中国印刷业中占据主流地位。

元代印刷业持续发展,突出特点是几所儒学联合分工印书,使《十七史》、《玉海》等大部头书得以快速出版。在杭州、建阳等地书坊,首次刻印了各种戏曲本,有的还配有精美插图。

明代雕版印刷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中国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雕版印刷

清代初期的文字狱,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现代雕版印刷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1966年遭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制作流程

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唯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1、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

2、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

3、刷印与套色;

4、装帧。

雕版有单色印刷,也有多色套印,这一工艺最早用于南宋的纸币印刷。尚存最早的双色套印本是1341年的《金刚经注》。明代双色、多色套印书十分广泛,胡正言首创 版印刷,可复制彩色绘画作品。清代初版画,用这一技艺套印彩色年画,著名的有杨柳青、杨家埠和桃花坞版画。

传承流派

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

官刻

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对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坊刻

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其选题与刻印种类都与坊主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如民国中期,扬州的陈恒和父子创办了“陈恒和书林”,从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们悉心搜集乡邦文献遗稿,辑刊《扬州丛刊》,被誉为扬州坊刻后起之秀。清末至民国期间,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够传承与延续下来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

家刻

他们以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清末以后,这种传承方式也走向衰败。扬州杭集镇,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为代表的“杭集扬帮”,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8]  陈开良去世后,其子陈正春继为“扬帮”领头人。1958年,陈正春受聘于扬州古旧书店,并参与筹建广陵古籍刻印社。

传承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开始向东方邻国传播。13世纪起,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经波斯、埃及向欧洲传播。近代面对西方现代印刷术的传入,雕版印刷术因手工技术繁杂、成书速度慢、成本高、色彩单一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抢救和保护这一绝技刻不容缓。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职能机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为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面临转企改制的形势,市场经济正逼近传统雕版印刷工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006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连城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2005年10月,江苏省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对外试开放。被誉为清代扬州雕版印刷极盛时期标志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回到扬州与世人见面。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是我国目前传统雕版技艺保存最好的3家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雕版印刷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雕版印刷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雕版印刷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