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时间:2023/4/5 1:39:4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新芜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砖砌筑。四面坡顶采用深色瓦楞铁皮屋面,配以白色门廊石柱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清至民国)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目 录
    详细介绍

    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新芜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砖砌筑。四面坡顶采用深色瓦楞铁皮屋面,配以白色门廊石柱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南面有主入口,东西两侧有次入口,大楼之间为八角形大厅,大厅两面各有2间办公用房,每间皆有壁炉。大厅后面有装潢考究的三折木楼梯,通往二楼领事官用房。楼梯平台下侧有出口通往后院附属用房,西北角另有辅助楼梯通往三层阁楼,登此,可以通过6个老虎窗观察四面八方。

    第二座为民国初期建筑。 面向东南,2层楼,6开间,面阔34.4米,进深13.5米,层高3.5米。红砖墙,外走廊,长方门,百叶窗,内有壁炉。

    第三座也是民国初期建筑,坐北朝南,2层楼,7开间,面宽20米,进深17.2米,层高3.5米。红砖墙,外走廊,拱券门,百叶窗。

    英驻芜领事署和领事官邸开创了芜湖近代建筑风气之先。李艳天告诉记者,此类西洋式建筑在我省留存很少,它延续了建筑文化之脉络,设计中采用了中西建筑文化共存的手法,建筑结构使用砖木混合结构。精妙的建筑技艺,耐久的建筑材料和经典建筑形式,和谐统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的产物。

    清光绪二年(1876),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迫开埠,此后,英国人陆续在范罗山南坡及附近的雨耕山上,依地势建起四幢极具英伦风格的建筑,供英国驻芜领事署及税务司使用。它们分别是建于187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领事办公楼、建于188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官邸、建于1912年的总税务司办公楼和建于民国初年的洋员帮办楼。这其中,英国驻芜领事署是芜湖最早的近代西洋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精心打造,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设施都很精美,它也是早期一批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的使馆建筑。

    英驻芜领事署办公楼坐落于范罗山一处小山头上,相对独立于附近其他建筑。这幢办公楼在这四幢西洋建筑中设计得最为精美,做工也最为讲究,据说,它的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师均来自英国本土。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这座办公楼都是四幢西洋建筑中最大的。据《芜湖百年建筑》介绍:“1877年,英国政府在地势高敞、林荫如盖的范罗山建造了领事署办公楼。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券廊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占地面积466平方米,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东、西、南三向设有外廊,青石砌筑露明基座,平面方正,典雅大方,是芜湖最早的西洋建筑,也是安徽省最早的外国领署建筑。”另据民国八年《湾沚区志》记载:“英领事署在范罗山。因《烟台条约》,于光绪三年,由英国领事官建筑新式楼房一座,四围绕以垣墙,以为领事官办公之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英驻芜领事署旧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小编为您整理英驻芜领事署旧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