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牛街礼拜寺

时间:2024/11/21 1:42:5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国十大著名城市古建筑之一。牛街礼拜寺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碑亭等。全寺建筑集中对称,其格局采用中国宫殿式的木结构形式为主,其细部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的装饰风格,整体建筑宏伟瑰丽而又庄严肃穆。

  • 别名: 牛街礼拜寺
  • 门票参考: 5元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三批(明、清)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宣武区

一、牛街礼拜寺

  • 牛街礼拜寺又名北京牛街清真寺,位于北京宣武区牛街,建于辽统和十四年,明正统七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时,又按原样进行大修,历经元、明、清各代修葺与扩建,使其整体布局严谨对称,成为了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 牛街礼拜寺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碑亭等。
  • 全寺建筑集中对称,其格局采用中国宫殿式的木结构形式为主,其细部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的装饰风格,整体建筑宏伟瑰丽而又庄严肃穆。
№目 录
    详细介绍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寺内有人居住,大门不闭,但一般每天的最后一次礼拜结束后各屋舍和殿室均会关闭。)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10路、48路、88路、23路夜班车、717路在牛街礼拜寺站下车即到。

    主要景点

    牛街礼拜寺位于宣武区牛街88号,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规模宏伟、肃穆幽深,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品。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宣礼楼、望月楼、南北碑亭、大影壁等。

    大影壁

    走进礼拜寺,就能看见一座30多米长的大影壁。影壁青砖筒瓦,大脊长伸,玉石叠砌,更有束腰浮雕,图案精美,其中部右方有一幅“四无图”石雕,甚为驰名。笔者慕名而至,只见汉白玉底座浮雕上顶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图案是树上悬钟,钟下摆棋,棋旁立炉,惟妙惟肖,意境悠远。但浮雕上均无人物,故曰四无:有棋无人下,有钟无人敲,如意无人佩,炉在无香烧。问及缘由,一位穆斯林朋友告诉笔者:伊斯兰教在清真寺装饰时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但禁用动物、人物纹样。

    望月楼

    绕过影壁,便到了清真寺正门。正门在望月楼下,上悬“达天俊路”金字匾,该门平时紧闭,只在开斋节和宰牲节时开启。笔者由便门走入清真寺,到了第一进院落。一进寺内,10余米高的望月楼矗立眼前,望月楼上悬挂着“牛街礼拜寺”蓝底金字匾额,楼为六角形亭式,双层飞檐,亭顶覆以上黄下绿的琉璃瓦,孔雀绿色的斜脊六角攒尖,上有金黄色琉璃陶宝顶。每年伊历九月进入斋月时,阿訇乡老登楼寻望新月,以定斋月始末,故名望月楼。

    礼拜殿

    走过甬道,便进入了第二进院落。院内正西为礼拜殿,朝向圣地麦加,是清真寺最为重要的部分。大殿有五楹三进,可容千人礼拜。有三层屋顶,殿顶衔接处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为殿顶的一个特殊装饰。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俗称窑殿。窑殿正面壁龛上,满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朵。殿内拱门仿阿拉伯式上尖弧形落地,拱门门券上还有堆粉贴金的《古兰经》文和赞美穆圣的词句,经文字体苍劲有力,其中的阿拉伯古代艺术书体“库法体”,更为罕见,受到国内外伊斯兰教学者的重视。柱子上饰有蕃莲图案,皆为红地,沥粉贴金,精巧细致。殿内天花板和梁枋上施以“博古”、“花齐”等彩绘,悬挂着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灯罩组成的各式大吊灯。殿内金光灿灿,光彩夺目,更显庄严富丽,给人以圣洁肃穆之感。大殿地板上铺排着一班班洁白的毡单,在等待着穆斯林教徒们的来临。

    邦克楼

    邦克楼在礼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筑。邦克楼是作礼拜前登楼向教民报告时间的,所以又叫宣礼楼或唤醒楼。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经阁。

    南北碑亭

    大殿外,有南北碑亭两座,亭内碑石记载了该寺历史沿革,惜字迹已斑驳不清,笔者幸得寺内工作人员热心介绍,这才对礼拜寺千年历程有了粗略了解:牛街礼拜寺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由阿拉伯筛海(筛海,阿拉伯语译音,对年高有德的宗教学者的称呼)纳苏鲁丁创建。明正统七年(1442年),曾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按明朝风格对该寺进行了修复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今日规模。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979年人民政府曾两次对该寺进行全面修葺。公元1996年(正逢建寺千年纪念),北京市及宣武区人民政府又拨款300万元对礼拜寺进行整修,使千年古寺再放异彩。

    南北讲堂

    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殿外正东还有一座二层楼亭,称为宣礼楼(又称邦克楼),是为呼唤人们来礼拜而建。此楼东面有对厅一座,现保存有阿拉伯经文的古瓷器和手抄本及各种印版的经典。

    第二进院落东南角有一跨院,院内古柏青青,古柏下有两座黑砖矮冢,下方上尖的筛海坟,即宋末元初两位远道来中国布教、逝世于该寺的长老的墓。据阿拉伯文墓碑记载,两位筛海,一位名叫艾哈麦德·布尔塔尼,伽色尼(今在阿富汗境内)人,卒于教历679年,即公元1280年;另一位名叫阿里·依玛顿丁,布哈拉(属中亚细亚)人,卒于教历682年,即公元1283年。两座古墓的碑文(阿拉伯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国内少有的文物。碑文中盛赞了两筛海为宣讲伊斯兰教而“竭尽其毕生精力”。

    历史沿革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街礼拜寺,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由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创建,明朝成化十年(1474 年)奉敕赐名“礼拜寺”。经过历代不断翻修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宏伟壮观的古建群体。

    公元960年,有一位阿拉伯“筛海”(原意为“老者”、“长老”。伊斯兰教对有名望的宗教学者的尊称)名叫革洼默丁,携子来京传教。其子纳苏鲁丁对皇帝赐于的官爵坚辞不受,一心为清真寺掌教,遂请颁建清真寺。公元996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牛街礼拜寺建成,并初具规模。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春 赐寺名为“礼拜寺”。明正统七年(1442年),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按明朝风格对该寺进行了修复和扩建,逐渐形成今日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曾于1955年、1979年、1996年多次对该寺进行修葺。

    建造风格

    牛街礼拜寺初为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历经元、明、清各代扩建与重修,使其整体布局集中、严谨、对称。全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宣礼楼、讲堂、碑亭、对亭和沐浴室等。寺院坐东朝西,殿堂楼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是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两种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伊斯兰古建筑群。

    保存文物

    牛街礼拜寺是中国伊斯兰文物宝库之一。礼拜寺的建筑采用了中国木结构的传统形式,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带有伊斯兰教建筑的阿拉伯装饰风格。除了寺内建筑物外,礼拜寺还保存了其它重要文物。

    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徒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墓碑镌刻阿拉伯文字,苍劲有力,年代久远,为国内少有的文物。

    寺内保存着“圣旨”竖额一块,是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皇帝颁发的恩纶(手谕)。其来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伊斯兰教斋月中,牛街礼拜寺夜夜灯火通明,来寺礼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有人为此向皇上虚报,回民夜聚明散,图谋造反。皇帝查明伊斯兰教回民遵从主圣,敬慎守法,毫无造反之意。于是发下恩纶“通晓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虚报回教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有爱道之意。

    还有明代古瓷香炉、纪事石碑和已保存300多年的《古兰经》手抄本,以及清代的铜、铁香炉、铜锅等,如一座高2.70米、上铸阿拉伯文和“大清嘉庆三年秋月吉日建造”的铁香炉,一口高0.50米、上铸“道光丁末年有恒堂造重150斤”的铜香炉,重达1800多斤,清乾隆四年(1039)造的大铜锅,以及一块明万历年间记载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礼拜寺经过的石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牛街礼拜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牛街礼拜寺 小编为您整理牛街礼拜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