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简介
濒临渤海湾。
民间传说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自然礁石,即一组海蚀柱。1982年4月,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姜女石”附近的海岸发现了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大金兰丝屯等遗址,以后又调查了止锚湾和周家南山遗址。1983年12月,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复查,确认了石碑地遗址是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群址,并于1984年4月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山头遗址进行清理,对石碑地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姜女石”海岸及其附近的6处秦汉遗址,以石碑地建筑群址规模大,时代较早,另几处遗址也都不晚于西汉前期。
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建有宫墙。南端中心为一座多级的夯土高台,高8米,台基坐北面南向海,东西两侧及背面有夯土建筑基址。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和密集的建筑遗址,正对着海中的“姜女石”,其中大的一块高出海面24米,根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1米、东西宽8米左右,黑色。在这个海蚀柱海底的北侧,堆放着一些大型的白色河光石,这类河光石不见于附近海域,可能是古人有意放置的。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文颖 注曰:碣石“在辽西县,此石著海旁”。今山海关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属辽西郡,“姜女石”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的碣石十分近似。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北征三郡乌桓回师的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所以可以推测,“姜女石”应是秦皇汉武时期的碣石。
石碑地遗址出土了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等,并发现有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板筑夯基,这些工程都不是依靠一般郡县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应是皇家的建筑,因此,如果我们推断“姜女石”就是文献中的碣石无误,那么石碑地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
黑山头遗址地势高敞,是伸向海中的仰角,有建筑遗址3组,分布于不同高度的三个平面上,是一处多级台基的高山建筑,这组建筑群很可能是汉武帝东巡碣石的“望海台”。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基址
石碑地遗址规模大,经勘探,宫城平面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墙体夯筑,大部湮埋地下,宽2.8米,基深近1米。城内有南北贯穿的大道,宽约 6米,两侧分布多处大型夯土基址及窖、井、排水管道系统。出土的建筑材料以卷云纹间贝纹的圆瓦当和半瓦当、绳纹板瓦为主,还有秦代树叶纹、变形夔纹瓦当、菱形纹砖和西汉前期“千秋万岁”瓦当。其中出土了秦代皇家建筑专用的巨型夔纹瓦当 9件,完整的一件当面直径52厘米,瓦身长82厘米。当面作浮雕夔纹,蜷曲盘绕,两相对称,状如山峦,与秦始皇陵出土的夔纹大半圆形瓦当非常相似。位于宫城南面中央的一座方形夯土基址,东、西、南三边各长约40米,高 8米,四面版筑痕迹清楚,每版长 3米,宽 0.3米。台基上下分为 3级,级面较平坦,原建有房屋,南部距海岸仅10米左右,与海中礁石“姜女石”相距约 400米。据传其间铺有白石甬道,退潮时隐约可见。
黑山头遗址在石碑地西 2公里的海岬上,海拔19米,南面海中有双礁对峙,俗称龙门礁。夯土建筑基址平面呈曲尺形,南北长 50米,东西宽 45米。主体建筑在东、南临海一侧,从残存的空心砖踏步、自然石柱础、长方形夯土台基等分析,应为高台建筑基址。北侧相连的附属建筑,经发掘,东西分为 5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出若干小间, 4个间内置有瓦圈式的井窑。
止锚湾遗址在石碑地以东 1公里,南面海中有礁石俗称红石崖。面积约 1万平方米,经试掘,发现有夯土台基、井窖、空心砖踏步等。 以上3处建筑基址,构成了一宫双阙的建筑布局。
其他遗址经过调查和试掘,出土有绳纹陶罐、陶瓮等生活用具,时代与石碑地遗址相同。
姜女石遗址基本保持了历史环境风貌。现建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负责该遗址的保护工作。
水下考古调查
1982年发现的中国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姜女石遗址于日前完成了水下考古调查,经过仪器探测与水下搜索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长宽约60米的人工建构平台,认为与秦始皇东临碣石有关,或为秦始皇祭祀修筑。
姜女石秦汉遗址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部的海滨地带,1982年发现,遗址群主要包括石碑地、止锚湾和黑山头三处秦汉行宫建筑遗址,三处建筑南面海中各自对应一处海蚀柱,依次为姜女石、红石砬子和龙门礁,形成独特的滨海建筑景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迄今发现罕见的保存较好的秦汉行宫遗址。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队实施的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经过3年的时间,尤其是经过潜水探摸,基本摸清了姜女石及周边水下礁石的保存状况,发现一些石块经过了加工修整,有人工干预痕迹。
此次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水下发现的一个长宽约60米的人工建构平台,相当一部分的石块都有人工断面的痕迹,石块的多个平面相对平整,部分位置见有石块上下重叠或是平面上的有序排列,以及石块在较大范围之内呈现出有规律的走向与分布。
据石碑地遗址的当地人介绍,石碑地遗址与海中姜女石之间曾有通道相连,通道上曾有陆地上才有的“活石”,所谓活石,是指不是海边的自然礁石,而是带有人为加工的石块。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地附近的村子里找到了“活石”,这些活石显示出人工干预的痕迹。
姜女石与碣石
姜女石就是历史上的“碣石”?
碣石、秦始皇求仙是中国历史上都有明确记载的事物,然而又都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罩上了层层迷雾,成了千古之谜。1982年以来,辽宁绥中渤海之滨一处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大型秦汉建筑群址——姜女石遗址的发现为这个千古之谜,提供了一个新解。
碣石之谜
两千年来文献记载的碣石出现多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出于拓展疆域显示皇威的政治目的和寻求仙人与长生不老药的个人目的,一共东巡了五次。其中第一次东巡没有到达海边,其余四次都到了海边、海上,“之碣石”是秦皇岛的第四次东巡,即第三次到海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目的就是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战国时期很多君主都笃信方士,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均曾“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这样,碣石自然成了方士求仙活动的聚居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入燕,昭王亲往师之,筑碣石宫。”这是史书中第一次提到的碣石宫。邹衍是齐国的大阴阳家,燕昭王对他毕恭毕敬,特意筑建碣石宫,足见当时方士的地位何等显赫。而后碣石成了历代帝王名人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的圣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东巡,沿渤海至碣石,武帝同样迷信神仙,极想长生不老,到碣石求仙,为此特意修建了望海台;三国时代的曹操北征乌桓后回师途中登碣石观沧海,留下壮美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4年)伐高丽后,班师回朝,经辽西碣石,登临汉武帝时的“望海台”。
那这个令各代君王神往“碣石”究竟在哪呢?是不是在辽宁境内呢?
两千年来文献记载的碣石出现多次,但是碣石何在,其本身及周围环境与自然风貌怎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遂成千古悬案。文献本身记载较为简略,注释也多不相同。因此,要解决碣石的问题,必须把考古材料、实地考察与文献相对应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姜女石遗址出土了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大瓦当姜女石即姜女坟,传说中孟姜女投海自尽之地,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姜女坟在山海关附近几百里的海域内,好似一个特立的海上标志,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碣石十分近似。姜女石遗址以“石碑地”台址为中心,以“黑山头”、“止锚湾”建筑址为两翼,恰如“一宫两阙”,面向海中的“碣石”(姜女坟),高台临海,雄伟壮观。“石碑地”中心的夯土台是遗址的主体建筑,夯土台高达8米,宫城墙体基础宽2.8米,基础上一般有宽1米左右的窄墙。房屋一般建在夯土台基上,两侧是成组的宫殿式布局的房址,现保留成排柱础,塌落的屋顶瓦面,花面空心踏步砖(台阶),完整的排水道系统,尤其出土的夔纹大瓦当,直径54厘米,瓦高37厘米,通长68厘米,大半圆形。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的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椽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防止雨水。残筒面饰粗绳纹,里有模布麻点纹,夔纹遒劲,刀法简练。夔纹身躯屈曲转折,极度夸张,线条遒劲。历代瓦当皆小,这种硕大的瓦当目前在我国仅见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整个遗址规模也只有秦代阿房宫可媲美,是典型的秦朝皇家级建筑规格,故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就是秦始皇的行宫“碣石宫”,与秦始皇东巡碣石的历史事件有关。可能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皇帝巡视渤海湾时的行宫,它对于我们了解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对山海关外的开发,研究当时我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中国秦汉时代考古中的一项重大发现。姜女石可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碣石”。由于这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在关中以外地区发现的秦代行宫遗址,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不言而喻。1988年国家文物局把该遗址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姜女石遗址还分布有汉建筑遗址,由于据地表较浅,保存状况极差,建筑的布局情况不如秦碣石宫的遗址保存的完好,出土了卷云纹瓦当等一批极富汉代特征的建筑遗物。碣石宫利用海滨自然景观,前临一望无际的渤海,海中昂然耸立碣石,其意境极佳,是十分理想的避暑胜地。现辽宁省博物馆《辽河文明·华夏一统》展厅关于碣石宫的多媒体展示就是“碣石宫”建筑遗址的复原以及秦汉皇帝东巡来碣石行宫的场景。相邻展柜中陈列着出土的夔纹大瓦当、空心踏步砖、卷云纹瓦当等秦汉时期的建筑构件,这些文物历经两千多年向我们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往事。
遗迹与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人民中广为传颂。所以在中国各地出现许多有关孟姜女的“遗迹”,其中为有名的,是在被误认为是秦长城实为明长城东段的山海关和辽宁省绥中县一带。
姜女庙就是依据这一故事为纪念孟姜女而修的“贞女庙”。它位于绥中县西南前所西二十五里。山海关东十三里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此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清代重修。
姜女庙由山门、正殿、后殿和振衣亭等建筑组成。山门前,有一百零八磴石阶直达庙内。庙院的左侧,有钟楼一座,内悬古钟一口。右侧是正、后二殿。正殿三间,中置孟姜女彩绘塑像一尊,她身着蓝衣素服,面带愁容凝视着大海;两侧各塑一个彩绘童子像,一个捧着包袱,一个提着雨伞。这组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神态。
塑像后的墙壁上,绘有“姜坟雁阵”彩色壁画。塑像两侧悬一副据说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样写的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右铭贞。”
考察历史,说这副对联是文天祥为姜女庙写的,根据不足,因为在北宋或南宋时期,绥中一带早成了辽、金的辖地,文天祥作为南宋人是不可能来此题写楹联的,所以过去有据此断定该庙建于宋代是靠不住的。在殿内悬有“万古流芳”匾和清代乾隆皇帝亲笔题的《姜女祠》等诗。东面墙壁上,嵌有从山海关东门城楼上临摹下来的明代萧显所写:“天下第一关”门额的石刻。西面墙壁上,嵌有历代游人所作诗文的刻石。正殿门外的廊柱上,挂有一副耐人玩味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对联就字面看,很不好理解,也无法读下去,但由于我国文字有一字多音的现象,这副对联是采用谐音编出来的,如果把多音谐字注出来就很容易解开了: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正殿后,是附设的天后殿。天后殿后面有两块巨石,南面的一块上刻着“望夫石”三字。两石之间有不少小坑,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石后有振衣亭和小石台,传说这是孟姜女登石望夫前更衣和梳洗打扮的地方。
李养和有一首游姜女祠的诗,是这样写的:
“镜破鸾孤不再圆,空传遗像海楼边,
波涛尚泻崩城泪,眉黛犹颦去国年。
千里寻夫悲雨雪,片云和血染山川,
芳魂寂寞归何处,烟树苍茫水拍天。”
登上望夫石,遥望大海和起伏于燕山之巅的长城,景色十分秀美壮观。在姜女庙东南八华里的海中,有四块礁石突出于海面之上,高的似墓前的石碑,低的好似坟冢。传说这就是孟姜女的墓,称为“姜女坟”或“姜女石”。由于孟姜女的故事尚属虚构,当然海里突起的几块礁石的“姜女坟”自然也就是假的了。但由于这几块处在海中的陡峭礁石,平时人迹罕到,所以就成了海岛的乐园。成群的海燕,从大海上飞来,在这里盘旋栖息,景色独特而优美,称之为“姜坟雁阵”,是渝关八景之一,这样就更增加了“姜女坟”的神秘色彩。王朴的一首姜女坟诗,写出这样一种意境:
“烟波何处吊贞魂,一阵寒声下墓门,
秋影翩翩凉有迹,天光上下碧无痕。
三湘归梦霜初冷,千载悲风浪更吞,
忽共征帆飞欲尽,汀沙浩渺月无痕。”
这一带名胜古迹很多。前卫,原是辽代的来州,金代的瑞州,明代的前屯卫,至今城址犹存,尤其是城南部的辽代歪塔更是有名,塔身早已倾斜,看去极为危险,但却历时既久而不倒,成为一个奇迹。还有妙峰山辽代双塔、前所所城,特别是新近发现的黑山头秦汉遗址,规模很大,是一痤少见的古代建筑遗存,已引起国内考古学界的注意。
渤海岸边风光秀丽,止锚湾以东十华里的硬沙底浅海滩,可辟为理想的海滨浴场。更为难得的是,这里离山海关很近,与秦皇岛、山海关、悬阳洞、老龙头、角山长城等著名风景区联成一片;是辽宁省境内以古长城、海滨浴场为中心的天然旅游胜地,现正在开发中。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姜女石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姜女石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姜女石遗址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