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报国寺

时间:2024/9/19 11:00:4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海拔551米,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四川峨眉山的众多寺庙里,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Maigoo网小编了解到,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得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

  • 别名: 北京报国寺
  • 门票参考: 8元
  • 开放时间: 10:00~17:00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

一、报国寺

  • 水神山报国寺于2011年开始重修,历时4年,于2015年修复完工,建设规模约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亩。
  • 新建的寺庙建筑工艺求大求精、庄严精美、气势不凡,寺内建有观音殿、天王殿、大文殊殿、法堂、文化研究书院等场所。
  • 报国寺是佛教文化寺院,整个寺院旁倚水神山,在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的簇拥下,清秀幽雅,殿宇庄严,景色绝佳,宛如镶嵌于深山幽谷中的明珠,是参禅悟道的理想之地,亦是山西省知名的寺院之一。
№目 录
    详细介绍

    寺院概况

    报国寺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前街1号,处于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高36级。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重要殿宇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

    ①山门。面阔3间,五檩硬山顶,前出廊,系1997年复建。

    ②第一进殿。为昭忠祠山门,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有石狮两座,东、西两侧置龟趺石碑各1通。

    ③第二进殿。为天王殿,面阔3间,七檩悬山顶。殿前置龟趺石碑2通。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七檩硬山顶。

    ④第三进殿。为大殿,面阔9间,七檩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殿前建有砖石月台。大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5间,五檩悬山顶。

    ⑤第四进殿。为后殿,面阔5间,七檩悬山顶。后殿左右建有朵殿,面阔各3间,七檩硬山顶。后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形制与朵殿相同。

    ⑥第五进殿。原为毗卢殿,高36级,阁外环饰游廊,清代已毁。现尚存明宪宗御制建寺碑和清代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历史沿革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因“国舅爷”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看破红尘要矢志出家当和尚,由皇家拨内帑钱粮在小报国寺的旧基上,扩建为“慈仁寺”,周吉祥去当了住持。扩建后的慈仁寺规模宏大,有七层殿房,错落有致,后院建有“毗卢阁”,阁高三十六级,周围长廊,可登临远眺,“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京师之景尽收眼底。毗卢阁中还收藏有窑变观音一尊,为镇寺之宝。毗卢阁窑变观音和寺内金代所栽的两株双龙奇松,被称为寺内“三绝”。在明末出版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收入了名士、诗人吟唱报国寺“三绝”的诗词40多首。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但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渐而衰落。而今,报国寺又秉承数百年之文脉,成为书市文化广场,实为盛世之举。

    城墙遗址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城墙破损严重,为保护文化遗产,修复城墙,在原址建设了明城墙遗址公园。报国寺位于遗址公园内。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漫步公园内,古树掩映,绿草茵茵,绵延古朴的明城墙及深沉凝重的角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民族的沧桑。公园内“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展现崇文深厚之文化积淀,令人平添无限的遐思。

    报国寺书市

    位于南城广安门内大街路北的千年古刹报国寺,如今是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为主的文化市场。在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这里曾是当时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城而治。南城成为汉族及其他各民族官员、文人和科考举子们的聚居之地,会馆、试馆云集宣南一带。原在内城灯市口城隍庙的书市也迁至报国寺。殿前廊下,书摊相连;寺周街巷,书铺林立。报国寺原有传统花市,每月逢五之日的庙会,游人如潮,文人雅士们纷纷来此逛书市、赏花、登毗卢阁,可谓盛况空前。因报国寺环境幽雅,寺内设有客房,不少文人墨客经常留宿寺内,曾为《聊斋志异》作序的“山左大诗人”高衍,在京任吏部侍郎时,就常常寓居在报国寺,他的登毗卢阁,写京师秋色的“野色横古今,西风满帝州。山寒云外出,水运日边流……”很有名气。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孔尚任等也是报国寺书市的常客。王士祯是著名诗词大家,著有诗词集《带经堂集》、《池北偶谈》、《渔洋诗话》等,其诗论“神韵”说,传承至今,影响广泛。康熙年间,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入值宫中南书房,但他仍未改文人本色,常到报国寺来逛书市。孔尚任有《庙寻王士祯》一诗,含有一段传说,诗云:“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庙里寻”。诗的意思是讲,自从王士祯入值宫中南书房,身居要职,想见一面不容易了。可他仍有逛报国寺书市的习惯,要想见他就到慈仁寺来吧。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史学家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他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来京后,即寓住在报国寺内,每日除浏览书市外,潜心著述和学术研究。他提倡“知行合一”、“博学于文”、“行之有耻”,对后人影响很大。他的《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等著作,为研究北京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顾炎武去世后,许多友人、名人常来报国寺祭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张穆等集资,在报国寺顾炎武生前居住的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几经风雨,现已修缮一新,保存完好。

    康熙十八年(1679),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虽然,乾隆十九年(1754),得以重修,并定名“大报国慈仁寺”,但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渐而衰落。而今,报国寺又秉承数百年之文脉,成为书市文化广场,实为盛世之举。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亭亭玉立的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报国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报国寺 小编为您整理报国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