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亭江炮台

时间:2024/9/19 11:10:3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顶,三合土结构,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内径18.3米,墙厚3.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弹药库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
详细介绍

修筑历史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又称亭头炮台,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

光绪六年(1880年),闽浙总督何□组织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中,炮台遭法国舰队炮火毁坏。光绪十二年(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修。抗日战争中,亭江炮台遭日军毁坏。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构造

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顶,三合土结构,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内径18.3米,墙厚3.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

亭江炮台主炮台设在小山顶,有一个炮位,炮位基础为三合土,露天,呈半圆护墙式,炮口朝闽江江面,射界方位角度约120度。炮位三合土上铺设进口硬木,硬木间用螺钉连接成一体,使之整体承受火炮后座力。

半圆护墙共长36米,前后深10米,左右宽16米,高1.88米。护墙后端左右开口宽25.1米,其下方有通往左前方、右前方和左、右后方的隧道,分别与前沿炮台、岸炮台、弹药库和官兵休息室相通。

武器配置

弹药库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炮台与弹药库、炮台与炮台之间有地道相通,地道里设有休息室。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廿三日,法国侵华舰队在马尾港突袭福建水师后,遇亭江炮台官兵顽强抵抗。后法国海军陆战队登岸包抄,夺取并毁坏炮台。

主炮位直径6米,有深0.2米、宽0.45米的圆形凹槽,供主炮主轴架旋转定位用。主炮底座安装在直径2.5米,深1.5米的底孔上,上孔口有二道梯形口,其高度分别为0.18米和0.21米,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座力依靠底座和炮座架承受。210毫米(也称二十一生)克虏伯后膛钢炮炮轴转盘安装在主炮位底座上,主炮可以攻击中、远距离的江面目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Jane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亭江炮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亭江炮台 小编为您整理亭江炮台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