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万荣后土庙(后土祠)

时间:2024/11/21 2:59:1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万荣后土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黄河东畔,汉武帝时庙在汾阴,清同治九年(1870年)为黄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山门重楼、戏台、献殿、后土大殿及钟鼓楼、配殿、廊屋等,雕刻富丽,琉璃鲜亮,布局完整。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庙前村的汾阴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古老的后土娘娘庙。

  • 门票参考: 50元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四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
详细介绍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的宝鼎乡庙前村

俗称后土祠。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势开阔。

据碑刻记载,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脽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 祠庙规模宏阔,祀势极盛。后来屡遭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

庙址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歇山式便门与山门联构一体。后檐插廊制成献神乐楼,庙内并列戏台两座,与山门内倒座戏台连系在一起,平面上呈“品”字形,故俗称“品”字戏台。

秋风楼位居最后,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楼内设有金柱12根,直通楼顶。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

后土庙内存铁钟、铁缸、石香炉、抱鼓石,以及宋刻“萧樯碑”、金刻“庙貌碑”、元刻“秋风辞”碑等珍贵文物。

门票:50元

简介

万荣后土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黄河东畔,汉武帝时庙在汾阴,清同治九年(1870年)为黄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山门重楼、戏台、献殿、后土大殿及钟鼓楼、配殿、廊屋等,雕刻富丽,琉璃鲜亮,布局完整。后院廊下镶有北宋真宗御书的萧墙壁。祠后秋风楼以存有元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著名。

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庙前村的汾阴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古老的后土娘娘庙。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祇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明万历年间,因黄河冲刷,后土祠陷入黄河,经先后两次迁建,又均被黄河吞没,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新选庙址重建。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品字台、献殿、香厅、正殿,东西五虎殿,宋真宗碑等。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的秋风楼,就是在正殿后面中轴线北端。后土娘娘塑像,灵踞正殿之中,历来为人们崇拜敬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为后土娘娘庙会,也是后土大祀之日。

近年来,海外华人寻根,除到陕西黄陵祭祖外,把汾阴后土娘娘则视为先于黄帝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总根,所以纷纷前来朝圣祭祖。

历史

始建于汉文帝公元前163年间,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摒台、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龙虎配殿等, 结构精巧、建筑宏伟,山门与摒台组成的“品”字戏台独具一格,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木雕、砖雕结构的秋风楼平和而立、崇峻壮观,楼内藏有元治元八年捐刻汉武帝秋风字碑而闻名全国,整个后土庙布局严谨、完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研究价值,为保护这一国宝,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下,省古建研究所组织专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科学地对后土庙部分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并于近日完工,为山西又增添了一处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脽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修葺规模达到极盛,后因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

建筑

后土庙坐北向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建歇山顶便门的三门组合,后加插廊成戏台,并列戏台与山门后倒座戏台上呈“品”字形,故称“品”字戏台。并列戏台实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的两座建筑的连接。献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脊部垫板上“大清同治十三岁次--立柱”的题记。圣母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构造简洁。

秋风楼位居最后,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四周围廊,正南当心辟板门一道,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二、三层檐下密布形制各异的斗?承托平座。楼内檐置12根金柱,直通楼顶,柱间设额枋、平板枋联结成井筒式构架,与各层抱厦、围廊的梁枋彼此相联,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制作手法颇具明代风格。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

后土庙内存碑刻、铁钟、铁缸、石香炉、抱鼓石等附属文物,尤其是金刻“庙貌碑”、元刻“秋风辞”碑,在书法与文学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万荣后土庙(后土祠)】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万荣后土庙(后土祠) 小编为您整理万荣后土庙(后土祠)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