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左权文庙大成殿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县城辽阳街。相传创建于晋代。据记载,现存大殿重建于元大德年间
(1297-1307年),迄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历经风雨,残损较重。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拱一斗二升,上檐为单昂斗拱,柱础石质地为青石,屋顶瓦、脊及其上仙人走兽全为绿色琉璃。殿内通柱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结构简练,造型优美,做工上使用圆木为梁材,甚至使用弯木,表现出构架设计中的简单灵活。从现存彩绘上看,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讲究。建筑气势恢宏,做工精细,用料硕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记载
创建年代不详,相传为晋代所建。据明“《永乐大典》辽州志”记载,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已有。据元代石碑记载,该殿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
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占地面积458.9平方米。副阶周匝,下檐斗栱一斗二升,上檐为单昂斗栱,柱头卷刹明显,柱楚石为青石覆盆式、宝装莲瓣式和鼓式三种,雕工精细,图案清晰。屋顶瓦、脊、仙人、走兽全为绿色琉璃,殿内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为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左权文庙大成殿,是省境内保存完整的元代文庙古建筑,至今已历七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去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古建中心历时半年,对文庙大成殿进行了修缮,并复原重建了部分配套建筑,于去年年底正式开放。
网上查到相关报道,“左权文庙大成殿始建年代不详,据清雍正《辽州志》记载,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建国后,庙内建筑先后被拆毁,仅剩的大成殿在文革中作为县粮食局的粮仓而幸存下来。该殿总面积409.8平方米,面阔22.4米,进深16.9米,通高13.5米。全殿共用柱44根,其中有廊柱24根、檐柱16根、金柱4根。廊柱、檐柱、金柱柱头分别作覆盆式卷刹。其建筑结构简练,造形优美,风韵独具,特别是在结构上采用了减柱的手法,做工上使用原木为梁材,甚至使用弯木,表现出构架设计中的简单和高度灵活性。从现存彩绘上看,不论从用料和工艺处理都十分讲究。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做工精细、用才硕大,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明清期间,虽有过几次修缮,但均未伤及主体,使其元代大木构件及斗拱等得以传示后人。”
左权文庙大成殿维修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权县文庙大成殿维修开工仪式昨天在左权县文管所举行,文庙大成殿创建年代不详,相传为晋代所建,据记载,现存大殿重建于元大德年间,迄今已有700年的历史,由于历经风雨,残损较重,部分檐柱、椽头、角梁出现槽朽腐烂,但仍以原有的姿态展现于世。
左权文庙大成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拱一斗二升,上檐为单昂斗拱,柱础石质地为青石,屋顶瓦、脊、仙人走兽全为绿色琉璃,殿内通柱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其结构简练、造型优美,做工上使用圆木为梁材,甚至使用弯木,表现出构架设计中的简单灵活,从现存彩绘上看,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讲究。文庙大成殿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做工精细、用料硕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左权文庙大成殿】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