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直波碉楼

时间:2024/10/6 13:10:3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五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乡直波村
№目 录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直波碉楼已经倾斜2.3米,先后经历了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还有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直波碉楼”群建筑时代为明代至清代,分布于四川省马尔康县、理县、茂县、汶川等县,共500多座碉楼,以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的碉楼而得名。直波碉楼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300多年,主要是战时用来通信和防御。这是官方认定的最早修建年限。直波碉楼修建的时间有可能更早。

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形。由石块和泥砌墙,内用木质楼梯上下,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一门,高1.80米,宽0.90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一道小门,高1.40米,宽0.80米。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燎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一个燎望孔,高0.30米,宽0.10米。其于各层无燎望孔。

北碉内部直径8.50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0米,通高24.70米,碉共6层,第24层东南西墙上各开一门,大小分别与南碉东墙上的底门,第4层门基本相同。碉的东西南墙上第35层各开有1个竖方形瞭望孔,在碉的东北、西北墙的12层各开有1个边长0.20米的方形燎望孔,第一层北墙及第三层北墙亦各开有1个方形燎望孔。该调集嘉绒藏族建筑高超艺术,碉群高大雄伟,棱角分明,墙体平整如削,技术精湛,极为牢固,系八角碉中的杰作。

南北两碉有地道相连,用以容纳老弱病残。为了防止敌人久围不攻,碉内储藏有大量粮食,并且还有暗渠引水入碉。古时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易守难攻。碉楼只有一个出入口,一般离地约在2米5以上,平时有梯上下;战时,人入碉内,梯楼走,整个碉楼就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碉内有木板、树枝搭成的楼层,每层都有箭口,僚望窗口。当年乾隆皇帝攻打大小金川时,就因无法攻破这种碉楼而龙颜大怒,后来就征集四土地区的土人到北京专修这种碉楼,以供八旗兵演练攻防,最后在四土土司帮助下,讨平了大小金川之乱。

在抗日战争后期,用于阻止日寇。其中,以坐落在直波村的南楼最为出名。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直波碉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直波碉楼 小编为您整理直波碉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