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奴拉赛铜矿遗址

时间:2024/11/21 4:02:3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至2400年。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冶炼遗址,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炉渣、兽骨、碎陶片。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五批(青铜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
详细介绍

文物遗存

遗址包括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和奴拉赛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在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有露天采掘矿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赛铜矿采矿区已发现十余处竖井洞日,已塌毁,洞口约5米见方,有的竖井深达20米左右,宽约5米。洞口周围和竖井中发现大量矿石和圆形或扁圆形的石锤。冶炼遗址位于奴拉赛沟谷内较平坦的地方。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

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洞口5米见方。多已坍毁。其中,半山腰一处竖井深达20余米,宽约5米,矿井内遗迹遗物随处可寻。矿壁陡峭,矿壁两侧支撑层层水平方向原木,两端楔入矿壁。不少撑木已塌折,与矿石石器和泥土混杂在一起,形成厚达4-6米的堆积。从地面看,竖井可能是互通的犹如网络状似的坑道。

冶炼遗址,位于竖井不远的沟谷中,因被山洪冲刷,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炉渣、兽骨、碎陶片以及经过粗炼的呈圆龟形的白冰铜锭,铜锭含铜量高达百分之六十,是一处品位很高的富矿。从釉质多孔的炉渣孔残留的木炭看,当时,冶炼是用木炭作为燃料。

在竖井和洞口周围有大量的石器,其形状均呈圆形和扁圆形大石锤,一头圆钝,一头尖锐,石锤一端大都凿有纵横凹槽,以便绳索捆绑,是一种平衡和提升工具。

意义

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至今保存时代早,规模大和现象较为丰富的古代遗址,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和新疆地方史、民族史都有重要意义。

奴拉赛古铜矿遗址位于尼勒克县城南喀什河畔一条名叫奴拉赛的山谷里,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沟谷,矿脉顺沟谷展布。依实物分析,这一遗址距今已达2500年左右,大约在春秋时期。这样古老的采矿炼矿遗址,不仅在新疆发现,就是在全国和中亚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它对研究西域尤其是伊犁河流域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6月9日,我来到了这片留有古人文明的遗址———奴拉赛山谷。经过两个小时的攀登,终于见到了位于山腰的奴拉赛古铜矿。光秃秃的石山,高低不平的山地以及头顶这片幽蓝的天空,眼前不禁浮现出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开采和冶炼的壮观场景。

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目前已发现有10余处采矿的竖井洞口,每个竖井的洞口有一米见方。由于年代久远,洞口都已坍毁,并被碎石、沙砾和草丛所覆盖。仅存的两处立井洞口,井深达20多米,井壁陡峭且异常漆黑。从这些竖井洞口的情况来看,这些采矿竖井在地下是相互连通的,从而形成网状采矿巷道,构成规模较大的铜矿。在距采矿遗址不远处,奴拉赛沟内较平坦的地方,是当时的冶炼遗址。

由于此古铜矿集采掘矿井和冶炼场所于一处,这对研究当时生产的全过程很有裨益。另外,目前遗存的采矿固矿工程的重要实物和大量的当年采掘或提吊矿石的各式石锤,为确定奴拉赛古铜矿的时代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文物保护

2001年,尼勒克奴拉赛古铜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奴拉赛铜矿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奴拉赛铜矿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奴拉赛铜矿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