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寺塔,在昆明市书林街南段。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称东寺,故名东寺塔,常乐寺早毁。西寺塔在东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内,慧光寺称西寺,故名西寺塔,慧光寺已毁,仅存寺塔。据史书记载,东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始建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东寺塔倾塌。现存东寺塔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动工修复时,"因视旧基低下,虑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内",在三皇宫旧址仿西寺塔式样、规模重建。
1984年重修西寺塔,在塔砖上发现有:"天启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段义造砖处题书"17个字。"天启"为南诏劝丰佑年号,其最末一年为859年。因此可见东寺塔与西寺塔的始建年代,实物资料与史书记载大致相符。明代东、西寺塔曾被改建为灯塔。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西寺塔因地震毁半,五年后重修。
1983年东、西寺塔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作为唐、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寺塔茶花园
东寺塔于1997年11月开工兴建茶花园,1998年5月竣工,工程投资333万元。
东寺塔茶花园用地4685平方米,分为两个部份,西面沿书林街对市民开放部分1692平方米,东面市委机关外事活动区2999平方米,茶花园东区与西区之间亭、廊、景墙分隔,形成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绿色空间。
茶花园亭廊建筑位于东寺塔东面,采用传统园林建筑形式,栗色梁、柱,灰色琉璃瓦戗角屋面,墙面白色。廊墙上镶嵌美女框画面,彩绘"昆明八景"画。东寺塔西面临书林街,是设有景窗的景墙,墙头风火砖挑出,覆盖灰色琉璃瓦。西面景墙与东面亭廊环绕成长方形院落,园内铺设红砂石板游路。低矮质朴的庭院建筑烘托古塔,东寺塔更显得巍峨壮观。
茶花园西面市委外事活动区,以建于民国年间的二层石墙红瓦、中西合璧别墅式建筑为主景,石板游路在园中迂回,设置一组景石,镌刻市委书记杨健强题词。
茶花园铺植草坪1500平方米,植物配置以山茶花为主,种植大树云南山茶81株,华东山茶19株,以茶梅、杜鹃、叶子花、地涌金莲、黄槐、广玉兰等花木配景。这里是书林街片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环境。
文化广场
西寺塔开辟梅花苑文化广场,2000年4月完成用地拆迁,2001年7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580万元。梅花苑广场占地面积5984平方米,铺设广场、游路3200平方米,绿化用地2000平方米。西寺塔临东寺街街面,是宽阔的地灯喷泉广场。广场西面,梅花苑大门两侧,青石浮雕景墙。浮雕图案取材于唐代南诏、宋代大理云南地方政权时期的历史故事。
外墙浮雕画面两端,南墙刻周嘉禾《题东西塔浮雕》七绝:"昆明北极五华峰,南面滇池来爽风。二塔东西降巨浪,玉屏画壁现珉彤。"王兴麒七绝:"双塔凌空摹日新,千秋烟雨北苍溟。碧鸡金马长相伴,共护滇原一片青。"
北墙两端刻朱籍《题白塔》诗:"唐风犹自存双塔,历经沧桑似古歌。云中独羡金翅鸟,闻来一唱遏清波。"张文勋《古塔沧桑》七绝:"华风边月话沧桑,蒙段兴亡旧梦凉。史籍昭昭留古塔,彝歌僰舞焕新妆。"内墙面同样镌刻浮雕"孔雀胆"等历史故事和云南当代名人题诗。
园门内石板甬道正对古塔,甬道南北系草坪花坛,花坛中种植大树梅花42株,杜鹃、茶梅等各种花木3600余株,体现梅兰竹菊园林景观。塔苑西北角,两层转角黄色琉璃瓦屋面回廊,廊顶耸立1座佛教密宗喇嘛白塔。回廊下层开辟茶水棋牌室,上层设有体操健身房。
西寺塔梅苑文化广场,每天聚集离退休老人,怡然自得。
步行文化街
目前正在开辟东寺塔与西寺塔之间的步行文化街,文化街建设传统二至三层民居式商业门市建筑,兴建仿古牌坊,仿建昆明明代南城门近日楼,东西寺塔古迹游览区与仿古步行街构成昆明城南古迹游览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