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田螺山遗址

时间:2024/11/21 4:23:5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其现存海拔最高度约5米,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出土文物中包括无数的植物遗存和动物遗骸及纺织工具等。2004年8月,该遗址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
详细介绍

景区简介

2001年初,当地一家私营热处理厂为解决生产用水在打井时从2、3米深的地层里挖出了许多陶片、动物骨骼、木头等地下文物,随后报告文物部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查勘,初步认定其文化内涵与河姆渡遗址相似,年代不晚于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为推动河姆渡文化的深入学术研究并为遗址保护工作找到依据,2003年田螺山遗址的发掘被正式列入浙江省学术考古重点计划,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2004年2月18日至6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对田螺山遗址开展了第一期3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的考古发掘。100天的考古发掘表明,已出土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器物在600件以上,器物形制与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断定它是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发掘出土的多层次的成片干栏式建筑柱坑遗迹以及有序的村落设施布局形态,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视角,即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史前村落遗址。

“我们这里有资格申报世界遗产。”昨天下午,在听完考古专家孙国平的介绍后,余姚市委书记苏利冕信心百倍地说。

30多年前,考古专家在姚江边上发掘出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宣告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30多年后,考古专家在姚江边又发掘出田螺山遗址,宣告至少与河姆渡遗址同时期,有可能更早。(后经考察,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

昨天,当人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这一重大发现时,记者悄悄地来到距田螺山遗址约7公里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探访这个已有11年馆龄的史前博物馆现状。

河姆渡游客越来越少

“到博物馆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熊巨龙说。对此,熊巨龙举了一组数字:2000年参观游客近9万人,2001年8.5万人,2002年近8万人,去年只有6万人。他估计,今年的游客不会超过6万人。“但博物馆的日常开支不会变,每年固定支出150万元左右。现在的门票价25元/人,收支勉强还能平衡。如果要大修,还不知要花多少钱。按理说,博物馆应该是公益的,但我们目前还不能向人们免费开放。”

三大原因造成人气不足

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已经写入历史教材,但为何遗址博物馆却人气如此不足呢?熊巨龙讲述了几大原因。

首先是交通上的不便,虽然遗址距杭甬高速不到3公里,但由于姚江阻隔,车辆到景区得绕道余姚,行程多出近30公里,而且遗址与其它景区相距甚远,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是体制上的缺陷,由于博物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在经营体制上有限制,没有其它景点来得灵活,所以旅行社多不愿意合作。三是博物馆自身的原因,博物馆、遗址附近没有其它配套设施,展示的文物也纯粹是平面的,比较严肃、古板,不够生动。当越来越多的景点扑入人们的视野时,光临博物馆的人减少就在情理之中了。

余姚欲申报世界遗产

但是,当田螺山遗址现世后,一切都变得前景广阔起来。昨天下午,余姚市委书记苏利冕在听了孙国平的介绍后,显得非常兴奋,他马上召开会议布置有关工作。“田螺山遗址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目前保存完整的遗址。我们想结合已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可以申报世界遗产。”他告诉记者,余姚下一步将给省、国家有关部门打报告,请专家来作“专项论证”和“专项规划”。

“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认识不同了。我们要吸取河姆渡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不足的教训,进一步规范、完善、提高、充实河姆渡田螺山遗址的内容。遗址不单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我们要将这里建成一个集考古、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利冕说,田螺山的地理位置太好,就在61省道边上,距古慈城只有5公里,很适合开发旅游项目。

田螺山申遗潜力很大

孙国平说,从客观上看,田螺山遗址“申遗”的潜力很大。因为这里的遗存很丰富,尽管它在内涵上与河姆渡遗址差不多,但它的布局更完整。据他们探测,在田螺山周围的公路两侧,有很相似的环境条件,可以说明这地下有丰富的遗存。“接下来的发现会更精彩!”孙国平说,“但是,申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主观上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关于遗址保护与展示

在河姆渡遗址,人们看到的发掘现场实际是经过复原的,遗址已抬高了2米,与地面持平。所以,来参观的人们很难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遗址,刚发掘出来的田螺山遗址的保护展示将会怎样?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孙国平。

“野外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外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因为遗址发掘要往地下3-5米,由于地势的原因,坑里要渗水,渗出来的地下水没法处理。至于发掘出来的文物要更好地展示。在日本,挖出来的文物远不及我们的多,但他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使人们看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感觉很好。”孙国平认为,田螺山遗址要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国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田螺山目前属河姆渡文化

刘军是浙江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曾参与河姆渡遗址发掘考古工作,并任考古领队;今年5月份,刘军在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呆了一个星期。他亲历了河姆渡遗址的挖掘过程,又目睹了田螺山遗址的挖掘现场。昨日,记者就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价值比较等问题采访了刘军。

记者:现在很多媒体称田螺山遗址是“第二河姆渡”,您对它的价值如何评判?

刘军:我们当时发掘河姆渡遗址到第三、第四层时,就发现了古器、石器和生活用具等,田螺山遗址目前已经挖到第八层,但还没发现河姆渡遗址第一层的文化堆积,那些堆积具有崧泽文化特征。因此,我认为田螺山遗址现在还归属于河姆渡文化。

但田螺山遗址也有补充河姆渡文化的地方,如果其第五层下的早期木构建筑能够搞清楚,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南方地区木构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也超越了河姆渡遗址的价值。

记者:这次田螺山遗址的挖掘面积为300平方米,据考古队预计整个挖掘将在6月底前后结束。您认为考古队结束这次挖掘工作之后,接下来重点应该在哪?

刘军:我认为300平方米的挖掘面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田螺山遗址应分期分批地进行挖掘,整个挖掘时间要看挖掘过程如何。

田螺山遗址中有大量木构建筑,这些木构建筑在南方特别容易腐烂,因此如果要长期保护田螺山遗址,必须要用科学方法,而且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就要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保护申请,国家通过对这一价值的分析来决定需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第一次挖掘完成之后,考古队会根据观察、照相、绘图等,把资料保存下来,进行室内研究,通过大量研究来尽量恢复遗址的本来面目。

发掘模式成典范

田螺山遗址考古工作已持续近10年,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结束。田螺山遗址的精细发掘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考古界的典范。

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螺山遗址考古队以及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组成的专家组对田螺山遗址现场进行了考察,察看了现场木构件保存现状,讨论下一步木构遗迹的现场保护问题。

据悉,田螺山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结束,如何做好现场保护成为将来的工作重点。田螺山遗址的有机质遗迹非常丰富,尤其是木构干栏式建筑遍布整个现场,为了展示需要,保留的桩木底部埋于泥土、上部露头于空中,处半干半湿的状态,保护技术难度极大,至今未有国内外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是一个新课题。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田螺山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田螺山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田螺山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