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国安寺塔

时间:2024/11/6 23:01:3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国安寺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间,坐落在五峰山东麓国安寺前,因塔壁壶门内雕刻有1062尊佛像,又称国安寺千佛塔。塔坐东朝西,系楼阁式青石仿木构建筑,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不能登临,外形瘦长,现高18.6米。台基雕“九山八海”图案,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身各层每面壸门内浮雕坐佛,总计1062尊。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宋)
  •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
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台基雕“九山八海”图案,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身各层每面壸门内浮雕坐佛,总计1062尊。

塔檐翼角用老角梁、子角梁做法,并雕出方形椽和筒板瓦。倚柱第一层系瓜棱形,其余各层均为六角形,柱头置一斗三升,每面施补间铺作一朵。斗栱粗壮, 栱瓣清晰。

1987年落架大修,并恢复副阶。

历史沿革

国安寺千佛塔以其挺拔的身姿,掩映在青山翠谷间,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轮转,承载着厚重的文脉。国安寺塔的历史,史籍未有正式记载,谈及寺院也是一笔带过,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国安院,在华盖乡,唐乾符四年建。”

清光绪《永嘉县志》仅记载:“国安寺,在膺符乡,唐乾符间建。”可见国安寺在明清时早已不复当年的气势,这些方志虽提及寺院的建造年代,但均未述及石塔,这让国安寺塔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

直到1987年落架大修时,发现塔内几块记有年代的碑记,塔的身世才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庚午(1090),八年癸酉(1093)夏竣工,历时四年。

建筑特色

国安寺塔庄严挺秀,雕刻优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科学艺术价值。

走近塔身,记者看到,塔身石料呈现着青灰色,给人一种凝重感。全塔共分九层,为不能登临的实心结构,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石塔是楼阁式青石仿木建筑,平面呈六角形,塔身为九级实心。塔身第九级塔刹曾受损,于1987年修复,现整座塔通高19.79米。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形式,下一层雕刻九山八海纹。第三级至第九级的平座上,也均雕刻九山八海纹。“九山八海”纹出现于唐代,在宋代已成为石雕的固定素材。

宋《营造法式》中称其为“水浪”、“宝山”。细细观赏,国安寺塔的九山八海纹水波翻滚,波涛汹涌,每片浪花雕的却并不雷同,非常写实,仿佛整塔自海中长出一般。上面托刻着莲瓣,丰厚饱满。各面须弥座的中心,用高浮雕手法雕出形态各异的狮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心天宫内,层层置碑,碑阳刻有佛经为国内同类建筑所罕见,是研究北宋石雕艺术以及佛教在南方传播的重要实物例证。

每层塔身浮雕有佛像,共计刻有1062尊佛像,雕刻工艺细腻,保存完好。除手印各异外,均作肉髻相。分排跏趺坐于壸门内莲花座或须弥座上,并雕有身光和垂幔。与塔身地宫内碑文“贤劫如来像一千躯,复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分身佛等,盖表法华踊现之缘也”的记载相吻合,故有“千佛塔”之称。

古塔今昔

从北宋元祐庚午(1090)到1981年6月11日,国安寺塔历经千年后被公布为第一批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的国安寺塔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塔身东南角自下而上裂痕明显,部分构件残缺,特别是塔顶基本缺散,有走向崩塌之虞。幸得于1987年落架大修,当年复原塔刹,1989年复建底层的木结构副阶,恢复了始建时的全貌。1989年12月12日,国安寺石塔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龙湾区启动国安寺塔修缮工作。2013年12月,由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图纸,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承接维修。修缮中,维修单位采用了浙江大学专家配制的改性糯米灰浆等新型材料,省、市文物局均派员到现场进行督查。经过半年的努力,国安寺塔完成修缮工作。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国安寺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国安寺塔 小编为您整理国安寺塔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