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番国故城遗址

时间:2024/11/21 5:50:5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番国故城遗址,系东周时期土城墙遗址,位于信阳市固始县境内。遗址分内外两城,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城池遗址。1974年12月在城南半部出土3枚楚国金币郢爰。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在侯古堆先后发掘了侯古堆春秋大墓和陪葬坑。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对研究东周时期淮河流域小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五批(东周)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1974年12月在故城南半部出土了3枚楚国金币“郢爰”。

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在故城外东南3华里处的侯古堆先后发掘了侯古堆春秋大墓和陪葬坑。

1980年至1983年,在故城东南角的白狮子地发掘了1——3号春秋战国墓和蝙蝠山1——7号战国墓。

该城址由考古工作者于1978年春发现,在遗址东南1.5公里处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一套编钟上(九枚)上铸有“番子臣周”铭文,为番国器物。番是楚国灭蓼后扶持的小国,番国的都城称为楚邑,楚邑指的就是该城城址。番国故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东周时期城池建设、淮河流域小国的历史、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以及当时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番国故城。位于固始县及城北一带,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东周时期土城墙遗址。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两城的城墙大部分尚存。外城周长13.5公里,外城的护城河大部分尚存。

在外城的西南和内城各有一座大型汉墓,在外城内的东南角有万营山古墓系城内的古墓葬区。在外城的西南和东南部各有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

在故城内外与四周以及城墙夯土内,发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标本,以鼎、鬲、豆、盆、罐等为多。

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有些地段保存相当完整;有些虽已夷平,但城基及四周轮廓清晰可辨。

外城周长13.5公里,外城北墙中部有一个72米的缺口,是城墙的北门,历称“北山口”,是通往安徽阜阳的咽喉要道。

内城东、北墙是利用外城的东北墙,只有西、南二城墙另行修筑,内城周长6.5公里。内外两城城墙墙基宽处50米、高7米、顶宽30米不等。城墙夯土层夯窝明显。两城城墙底宽45—25米,高8—4米,顶宽17—13米不等。城墙系夯土结构,由黄粘土夯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构筑牢固。外城的护城河大部分完整。番国故城其后为楚之寝丘,西汉的?县,东汉的固始,一直为县治,其地点未变,延续至今固始县城中心仍处在古城范围内。

遗址意义

番国故城出土了几十座楚墓,内容十分丰富,为研究楚国在江淮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佐证。

史志记载

该地是潘姓起源地。明嘉靖《固始县志》卷二载:“固始县古番国”,“固始江淮名邑,往轨实繁,爱稽恭址,志士兴嗟”,“潘乡,叔敖碑云:封叔敖之子于潘乡,即固始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潘,楚恐而去郢徙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番国故城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番国故城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番国故城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