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苏州老城区

时间:2024/11/21 8:05:5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苏州老城区,苏州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城苏州,西临太湖,北枕长江,春秋时期就是吴国的都城,历史上曾经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古城区至今仍落在原址上,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35千米的河道在苏州古城区蜿蜒穿行,河上架着1153座桥,在这河与桥的环绕中,还有69座古典园林,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

  •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
№目 录
    详细介绍

    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巨擘叶圣陶先生曾说:“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单以园林来看,无论是数量学是质量,苏州都是首屈一指。不仅如此,老城区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古代的城市建制,这点在当代中国普遍一刀切的城市建筑格局中尤为突出。无论是城市建制,还是园林设计,苏州处处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人居与自然竟似毫无雕琢地整合在了一起。

    因此,在“选美中国”活动的评选中,苏州老城微弱差距屈居鼓浪屿之后,列城区类第二名,这算是名副其实了。

    基本概况

    古城苏州,西临太湖,北枕长江,春秋时期就是吴国的都城,历史上曾经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古城区至今仍落在原址上,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35千米的河道在苏州古城区蜿蜒穿行,河上架着1153座桥,在这河与桥的环绕中,还有69座古典园林,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造诣之高,世无伦比,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所有这一切,代表着昔日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体现着人的“诗意的栖居”,它向我们诠释了人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专家点评

    苏州古城是人类伟大的艺术杰作,她所展现出的天堂般的人居环境,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思与丰厚的人文底蕴,其艺术和技术成就达到了人类聚居历史上的极致。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平方千米的古城能够被整体性地保存,其古城格局与岁月保护完好,在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间天堂的苏州,一个过去和今后的归宿之所。

    ——邓东

    不知苏州博物馆建好后对环境有无破坏?

    ——吴良镛

    世界级历史名城,形态格局保存完整,建筑街区与河塘水系融为一体,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分布最集中的城市,拥有多处世界遗产。

    ——王建国

    最美看点

    游览苏州古城,首先不能放过的就是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

    诗人于坚谈到了游览苏州园林后的独特感受:“对于我来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世界的生活理想。在我看来,苏州园林,完全是像希腊神殿那样完美地体现着中国思想的圣殿,中国思想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形而上不只是抽象的教条、主义,而是‘知行合一’,可以在形而下的具体场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世界。园林就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令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所谓‘安心’,是中国建筑与本文建筑最根本的区别。再说深点,修身养性也就是过日子。本文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的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厌倦了现代都市的千篇一律、纷纷攘攘,也许你正需要“安心”,需要“空灵”,需要修身养性,苏州园林正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中,苏州以拙政园和留园独占其二,但这两园并不能完全囊括苏州园林的风韵,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等均各具特色。拙政园疏朗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留园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号称“吴中第一名园”;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小山幽旷,清水回环;“园中瑰宝”网师园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狮子林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其他园林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苏州古城以园林为特色,但园林并不是一切。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晚唐诗人荀鹤以一首“群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道尽了古城内的水巷交错,街衢纵横。

    山塘街始建唐代宝历年间,相传白居易到苏州任刺史不久,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他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河的北侧就是山塘街。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范例。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它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他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艇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旧时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科学视点

    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世界园林可以分为四大流派:中国自然山水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着眼于居高临下欣赏地中海风光;法国宫廷式花园的特点是便于骑马、射猎的平面几何图形;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则崇尚自然,没有更多的人工雕琢之气。

    四大流派的园林风格,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辐射影响着周边国家,这就形成了斩欧陆风情及东方园林两大体系。

    独特文化

    游览苏州古城是要了解苏州历史的。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泊河流,而西郊又多山岳。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著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担任过苏州刺史。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居吴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变埋骨于灵岩山麓。范成大著《吴郡志》,其中说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大概南宋之时,苏杭富庶甲于天下。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州所供,又冠于各地。

    苏州文化尤为发达,前后曾出进士2400人、状元36人。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名贤辈出。文艺也颇为繁盛。明代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苏州园林甲于天下。今天所看到的大多为明清士大夫所建,即使是沧浪亭、环秀山庄等,也经过明清现代增修,拙政园、留园、艺圃、怡园、西园等,均是明清名园,为国家瑰宝。

    购物美食

    特色购物

    到苏州购物,最好的场所当数观前街、石路商业区、十全街、南门商业区、南浩街、枫桥商业街了,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来此购物的游客要注意,千万不要错过苏州的丝绸、苏绣、苏扇、碧螺春茶、虎丘茶花茶等这些特色商品。

    经典美食

    若论美食,自然非号称“天堂是苏州,吃煞太监弄”的观前街太监弄莫数了。太监弄仅有200多米长,却有个松鹤楼、得月楼、王四酒家、五芳斋等数家著名的菜馆酒楼,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牌菜,如松鹤楼的苏州名菜松鼠鳜鱼、王四酒家的常熟叫化鸡、五芳斋的江苏名点枫桥系列……这些名菜都有悠久的传统,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苏州的美食不仅有传统,也有新贵。碧凤坊虽是后起,却有明显的现代特色,朱鸿兴、绿杨馄钝店、好人民间小吃、川福楼、好伦哥巴烤肉、同润汀菜馆、韩松苑韩式料理、一番屋……满眼的都市风情,却是能够大大的满足那些吃过传统之后又想换现代品味的游客。

    稻香村新鲜出炉的酒酿饼和鲜肉饺入口即融,黄天源的糕团甜甜糯糯,采芝斋的棕子糖和一口酥精巧可爱,当天生产的豆腐干馨香盈怀,随便买一样两样,像小孩子一样边走边吃,再坏的心情也被消化尽了。

    旅游方式

    适合徒步、骑车、游船。

    出行资讯

    游览苏州园林不要图多,与其走马观花看七八个,不如集中时间看二三个。建议以拙政园和留园为主,时间多可以再观赏狮子林与虎丘。

    行程推荐

    留园→狮子林→姑苏小桥流水(游船)→寒山寺→虎丘(观塔登山自由活动)→小息茶艺表演→北寺塔→拙政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Jane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苏州老城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苏州老城区 小编为您整理苏州老城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