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龙港革命旧址

时间:2024/11/21 8:32:1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龙港革命旧址,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的龙港镇,地处湖北的阳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这里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其中12个旧址集中分布在龙港镇区600米长的老街-红军街。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龙港老街、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龙港烈士陵园、龙港烈士墓林、彭杨学校等。

  • 门票参考: 免费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1927-1930年)
  •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龙港革命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遗产,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是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一处不多见的革命旧址群。在这些革命旧址中,保留有当年的标语、壁画近百幅。旧址群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再现了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

1976年,湖北省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在龙港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和全国27个省市的专家代表一致称赞“龙港是一个天然革命历史博物馆”和“苏区文化艺术宝库”。

保护范围

鄂东南列宁学校旧址

(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河东村)

保护范围:东面以龙港老街南北中轴线为参考点向东延伸至龙港河西岸,南面以红军招待所旧址南墙东西轴线为参考点向南延伸120米至龙洋路,西面以龙港老街南北中轴线为参考点向西水平延伸50米,北面以中共鄂东南道委旧址北墙东西轴线为参考点向北延伸200米至龙罗路。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东面向外延伸至龙港河西岸,南面以向外延伸至龙洋路,西面向外延伸至106国道,北面向外延伸100米。

中共鄂东南特委旧址、鄂东南特委防空洞

(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新街,东经114°57′04〃北纬29°37′31〃)

保护范围:东面以特委旧址东墙为界向外延伸150米至106国道;南面以特委旧址南墙为界向外延伸10米;西面以防空洞西、北壁为界向外延伸10米至龙港革命烈士陵园外沿;北面以特委旧址北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东面以向外延伸至106国道,北面向外延伸100米,南、西面向外延伸至龙港革命烈士陵园外缘。

鄂东南彭杨学校旧址

(阳新县龙港镇龙港大道201号,东经114°57′081〃北纬29°37′434〃)

保护范围:东北面以旧址建筑外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至106国道,东面以旧址建筑外墙为界向外延伸8米,东南面以旧址建筑外墙为界向外延伸8米,西南面以旧址建筑外墙为界向外延伸8米,西北面以旧址建筑外墙为界向外延伸8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东北面与保护范围外延重合,东面向外延伸至106国道,东南面向外延伸48米至红军路路口,西南面向外延伸40米至彭杨巷,西北面向外延伸100米至与106国道相连的彭杨巷。

龙燕区第八乡苏维埃旧址

(阳新县洋港镇胡桥村,东经115°02′30〃北纬29°34′56〃)

保护范围:东北面自旧址前檐墙向外延伸12米,东南面自旧址山墙向外延伸5米,西南面自旧址后檐基础向外延伸3米,西北面自山墙向外延伸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东北面向外延伸3米(池塘外3米),东南面向外延伸15米,西南面向外延伸7米,西北面向外延伸5米。

景点景观

龙港烈士陵园

鄂东南龙港烈士陵园位于龙港镇狮子山上,许多烈士长眠此地。如吴致民、陈春意等一批共产党员都是在此山上英勇就义。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将此山定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并进行第一次建设,当时青山尚在,无需绿化,在山的东面铺设了两百级大青石台阶上山,在山顶上建有烈士纪念碑,七十年代,烈士陵园扩建,将以前的小烈士纪念碑拆除,用大理石砌成高大雄伟的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建有伞亭、六角亭供游人休息、观赏。

红军街

红军街,又称龙港老街,亦称革命旧址一条街。坐落在龙港河畔,全长800余米,宽5米,清一色青石板路面,两旁全为青砖布瓦二层明清时期旧式铺店,一进数重。店铺前均砌有2级石台阶。店面为红漆门板和地板。街道蜿蜒曲折,市面古朴典雅,是江南古镇的缩影。在土地革命时期,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鄂东南特委、鄂东南政治保卫局、鄂东南总工会、鄂东南工农兵银行、鄂东南红军招待所、红五军司令部等17个党政军机关均设在这里,被称为“小莫斯科”。红军街及其附近共16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不多见的保存较完整的革命旧址群。在这些革命旧址中,保留有当年的标语、壁画近百幅,被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苏区文化艺术宝库”。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龙港镇新街西侧,前临106国道,后倚狮子山,与龙港烈士陵园毗邻。建于1976年10月,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7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315件 。是湖北省名胜之一,载入了《中国名胜大词典》。馆内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共收藏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革命文物和照片五百余件。陈列分五个部分,由纪念馆管理的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彭德怀旧居、彭杨学校、红军后方医院等三十余处旧址组成。此外,还有安葬着3000余名红军烈士的公墓和17处著名烈士就义地的纪念建筑和传统教育点。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后,王任重同志题写了馆名,王平、程子华、傅秋涛、陈康、兰侨等领导同志多次前来视察,并题词、赠诗。

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位于龙港老街上,是阳新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两进两出”的大宅子,从墙上陈列的画,仍依稀可以找出当年的革命印迹。

《阳新县志》载,龙港老街的雏形,形成于元代末年;明代鼎盛时期,称龙川市;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在此设龙港巡检司,改称龙港市。清末民初,龙港街店铺鳞次栉比,拥有商号、作坊300余家,甚是繁华,故有“小汉口”之称。百年境迁,在老街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左右,龙港镇龙港村下陈湾,有一户陈姓人家与日本人做苎麻生意,这苎麻是龙港镇特产,在古代被称为“贡麻”,这户陈姓人家发了大财。发了财的陈氏便在繁华的龙港镇上,盖了一栋较大、较气派的房子,“三进三出”的院落一直延伸到河边,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后来,陈家大院被日军占领,并被烧毁了部分建筑,成了日军在龙港镇的“指挥中心”。后来,陈家大院又租给国民党办公,直到共产党挺进龙港镇,陈家大院才“物归原主”。此时,陈氏主动捐出大宅,成为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楼。

龙港红军烈士墓林

在龙港境内,还有六处红军烈士墓群,安葬着3011位来自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等地的红军战士遗骨,其中有石碑墓46冢。其中规模大的是位于阳新县龙港镇的鹅塘堰红军烈士墓林。这里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时期不幸壮烈牺牲的3011位红军烈士。为纪念那些长眠的红军烈士,传承不朽的红军精神,2000年3月,阳新县人民政府决定动工兴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红军烈士墓林”。红军烈士墓林占地面积64亩,总投资660万元。目前已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墓林前门厅的主体建筑和墓林广场、台阶、墓碑等建设。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106和316国道纵贯南北,南联赣广,北通京汉。大(庆)广(州)高速和杭(州)瑞(丽)高速在此交汇。大广南高速出口距镇区仅1公里,是黄石、武汉、武昌、九江、咸宁、庐山风景区、九宫山风景区必经之地,镇区22条通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与之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历史沿革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龙港领导秋收暴动,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嗣后,直属中央的鄂东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的鄂东南特(道)委先后在龙港设立,领导湘鄂赣边境地区21个县(市)的革命斗争。是时,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党、政、军、工厂、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48大机关,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小莫斯科”。

1932年10月,龙港失陷。

荣誉及其他

1975年,在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上修建起龙港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6年,王任重为龙港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

1995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3年,被黄石市委命名为黄石市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

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龙港革命旧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龙港革命旧址 小编为您整理龙港革命旧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