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走马岭遗址

时间:2024/11/21 8:33:0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走马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而得名。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走马岭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中旬走马岭遗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遗址保护圈。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新石器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村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走马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而得名。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

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走马岭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中旬走马岭遗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遗址保护圈。

2001年,国务院分布走马岭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中旬走马岭遗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遗址保护圈。

2014年12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发文通过了石首市走马岭遗址保护规划编制。

景点景观

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

虽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但走马岭古城依然保存其原貌。城址为不规则圆形,粘土夯筑,周长约1200米,四个缺口为四个城门,四角各有一制高点,形同城堡,最高点距地面8米,缺口两边的土垣对称,当地老百姓分别形象的称呼为蛾子山、纱帽山、砚盘山。土垣外,环绕着一条宽约30米的护城河,现为水稻田。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走马岭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以FN4E3南壁剖面为例说明于下,其地层自上而下分为8层,第一层分二小层。1A层,现代路土层。灰白色粘土,厚3一15厘米;lB层:扰土层。厚10—23厘米,石家河文化中期的陶片与近现代砖瓦瓷片共存。

第二层:石家河中期文化层。浅褐色粘土,夹杂有少量红烧土渣,厚13—50厘米。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黑陶次之,主要器形有高柄杯,篮纹罐,圈足盘,短颈哿等。

第三层:石家河早期文化层。深褐色粘土,夹大量红烧土渣,厚O一56厘米。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主要器形有细颈鬻,筒形擂钵,有领罐,圈足盘等。

第四层:屈家岭晚期文化层。灰褐色粘土,夹少量红烧土渣,厚O一28厘米,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黑陶为主,主要器形有壶、双腹碗、双腹豆、罐等。

第五层:屈家岭中期文化层。黄褐色粘土,夹较多红烧土渣,厚0—46厘米。出土陶片以泥质黑陶、灰陶为主。代表器形有深腹豆、小罐、’内折沿敛口碗、高柄杯等。

第六层:屈家岭早期文化层。浅黄色粘土,夹极少量的红烧土渣,厚10—40厘米。此层包含物比上层明显减少,出土陶片多见泥质黑、灰陶,代表器形有壶形器、三扁足鼎、小罐等。

第七层:屈家岭早期文化层。黄色粘土,土质纯净,厚10—28厘米。陶片很少。

第八层:屈家岭早期文化层。灰黄色粘土,厚10—35厘米。只出土零星几块泥质黑陶、泥质红陶和夹炭红陶碎片。

第八层以下为生土。

历史沿革

走马岭古城的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直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这一民族部落的先民们在这座城内繁衍生息了约500年之久,当时的经济状态有农业(种水稻),渔猎以及养殖猪、狗和烧制陶器,磨制石器等原始手工业,大量墓内的无头尸骨,表明当时战争频繁、残酷及野蛮的猎头习俗。

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但走马岭古城依然保存其原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走马岭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走马岭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走马岭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