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将军岭位于涉县赤岸村北,原名庙坡岭。1986年后,因刘伯承、徐向前元帅,黄镇、李达、王新亭上将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在相继撒在这座山冈上,将军岭由此得名。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岭名。这里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
沿石阶上坡,只见一条大渠宛若长龙盘绕山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官兵与当地群众共同修建的长达27公里的漳南大渠。涉县人民把这条绕山渠叫做“救命渠”、“将军渠”。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水流南山头,吃饭不用愁,没有八路军,渠水怎么流”的民歌。
为永远牢记八路军的恩情,涉县人民自愿捐资在渠边修建了“思源亭”和高12.9米的“漳南大渠纪念碑”。在将军岭,许多数都与“一二九”有关。从岭下登上129级石砌台阶,是刘伯承元帅的纪念亭。纪念亭占地180平方米,檐是悬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元帅纪念亭”匾额。亭中央立有花岗岩质刘伯承坐像,左右两侧各立卧碑一块,分别镌刻着中央领导人为刘伯承元帅撰写的悼词和生平。
出纪念亭,穿一片松林,往上登129个台阶就到徐向前元帅纪念亭。从徐向前元帅的墓地再往上登129个台阶就到了将军岭顶部。整个将军岭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安葬将军
一二九师的老将帅生前心系太行山,逝后魂归将军岭,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王新亭、袁子钦、赵子岳等将帅的灵骨陆续安放在山上,在灵骨安放处镌刻了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
刘伯承墓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10月27日,由刘帅子女刘太行、刘太迟、刘雁翎和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负责同志护送,将刘帅灵骨安放在将军岭第一个129台阶处,并建造了纪念厅,厅中央是花岗岩雕刻的刘帅坐像,雕像左边有一石碑,正面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背面刻着徐向前元帅所作七律诗《悼刘伯承元帅》:“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濛濛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栋梁,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黄镇墓
1989年12月10日,与涉县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外交家、艺术家,原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将军在京逝世。黄老生前留下遗愿:“生前追随刘伯承元帅挥师太行,浴血奋战;死而心系老区人民,伴随刘帅遗骨回归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区人民在一起”。
根据他的遗愿,1990年元月14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刘帅纪念亭左后侧,石砌的平台中央立有黄镇将军半身花岗岩雕像。左侧石碑上刻着邓小平所题:“将军不辱使命”,背面刻着江泽民所题:“为党为民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正气长存”。像座的四面刻着黄镇将军的生平简介。右侧石碑正面刻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家、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领导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黄镇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所题:“革命先驱,征途未搁丹青笔;艺坛巨匠,遗迹仍留翰墨香”。
1993年9月8日。
王新亭墓
1996年4月6日,原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将军的骨灰由其家人护送,安放于涉县将军岭上;1997年3月29日,原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袁子钦将军的骨灰安放于将军岭上;1997年6月13日,原太行剧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赵子岳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将军岭上
徐向前墓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生前遗嘱,11月9日,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飞机撒放在将军岭第二个129台阶处,徐帅全身站像立于平台中央,手持望远镜,遥望太行群峰,好似尚在指挥千军万马,奔驰疆场,与敌对垒。
李达墓
1993年2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将军在京逝世,根据他生前遗愿,9月8日安葬在将军岭。
何正文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原129师七六九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二、五军区参谋长、第六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何正文将军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涉县将军岭上;2001年10月1日,第三、四届河北省省委书记邢崇智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2002年4月3日,海军原第二水面舰艇学校校长、海军中校赵忠同志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
将军岭前远山含黛、近水跃金,将军岭上瀑布垂崖、台阶俨然,将帅雕像肃穆庄重,松柏荆棘蔽翳幽深,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长平之战遗址
惊人发现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高平城西北10多公里的永禄乡永禄村60多岁的农民李珠孩像往常一样,叫上他的儿子李有多,一起到位于将军岭下杨家山的承包地里劳作。手下的铁锹突然铲出一大堆垒压交错的森森白骨。坑越来越大,尸骨也越来越多。眼尖的李有金还在尸骨堆里发现了一串长满铜绿的刀币,一数共有17枚。更奇妙的是,他们还看到,在一根粗大的胯骨上还嵌进一个在脊形“铁头铜尾镞”箭头,显然是当年恶战中射入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组成专人迅速赶到高平现场考察,一致认为,将军岭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
惨案传说
山西高平,战国时称长平,为韩国上党郡所辖。相传公元前260年,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向东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之毗邻的韩国。秦继占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后,又将锋芒直指横亘在秦、赵之间的韩国上党。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唯有赵国在国力与军事实力上能够与秦抗衡。因此,在强秦看来,欲征服六国,必先击败赵国,而欲击赵,必先占赵国的侧翼,即当时地属于韩国的上党。于是,秦昭王派出20万大军横扫“河内”(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北一带),进袭上党。赵国派军队迎敌。
后来,赵国中了秦昭王的反间计。在长平西部狭长的平川里,40万赵军全部成了“瓮中之鳖”;被围困46天后,主帅赵括在突围时阵亡,群龙无首,40万赵军全部向秦军投降。
据史书记载,秦军主将白起残暴凶狠,嗜杀成性。数十万赵国战俘被白起设诈坑杀于今山西高平西北韩王山至丹河一带。
战后悬案
长平之战40年后,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尽管赵国等国史籍对长平之战曾有详细记载,但“焚书坑儒”之后,六国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有关长平之战的史料也悄然失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此战虽有记载,也是匆匆带过,语焉不详。历代对长平之战遗址所考均无结果,更没有发现一个有规模的尸骨坑。由此“白起坑赵”便成了只有传说无实证的一桩历史悬案了。
1995年10月20日,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正式开始。考古人员非常细心地将表土一层层地剥离,经过几天几夜的工作,终于将这个宽5米、长11米的尸骨坑全部挖开,他们将这个坑编为将军岭一号尸骨坑。考古人员又运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一号坑的西侧,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
发掘工作主要在一号坑进行。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号坑上层大部分尸骨都清理完毕。仅在这层就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因天寒地冻无法再挖,此坑所埋赵军官兵尸体至少超过百具。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不像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将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斗转星移,才使这些尸骨深埋地下。
考古成就
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长平之战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得以澄清和解决。
秦之后相当多的史籍在记载长平之战时,都沿用“白起坑赵”的说法。坑,在古代汉语里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后来不少史学文章便称白起“活埋了赵国40万战俘”,但谁也说不清这40万人究竟是怎么活埋的。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对此作了有力的澄清: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的仅有躯干而无头颅,包括射进人的胯骨中的短箭头,均说明这些赵国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活埋之说不能成立。
还在坑中发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战时束腰的衣带钩。经鉴定,这些金属佩饰中只有少量是青铜质的,多数是铁质。特别是“铁头铜尾镞”箭头的发现,表明铁器在当时已经开始用于军事。
相临景点
娲皇宫 鸽子窝景区 大乘玉佛寺 黑龙洞 吕仙祠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响堂寺石窟 学步桥 赵邯郸故城 丛台 古武当山 赵王陵 邺城三台 永年古城 响堂山石窟 京娘湖旅游区 磁州窑遗址 兰陵王墓 磁山文化遗址 武华山 长寿村 邯郸市博物馆 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 赵苑旅游区 回车巷
交通信息
交通:西出邯郸市,沿309国道向西行驶100公里至涉县,穿过县城沿涉左公路向西北行,过收费站前行100米,向左沿将军路走1公里,便到赤岸村。在涉县旅游,当地老百姓会拿出“将军岭”白酒款待你,说是喝了这种酒,能增添人的英雄豪气。这里离县城很近,可到县城住宿就餐。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Jane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将军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