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

时间:2023/4/18 11:34:1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肇庆市怀集县燕都旅游景区
  • 旅游景区级别: 2020年(3A)
  • 湿地级别: 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正式)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部
详细介绍

实用信息

怀集县交通便利,以公路交通为主。主要道路有二广高速(G55),省道S262、S263、S265、S349等,可方便到达周边主要城市广州市、肇庆市、贺州市、梧州市。在建连接贵州贵阳北站至广东省广州市的贵广铁路客运专线,预计2014年通车,到时从怀集出发到广州南站,仅需要35min。

湿地公园地处冷坑、梁村、马宁三镇交界,距县城约16km,距三镇城区分别为3.5km、2.5km、3.3km,交通条件优越。公园周边主要有贵广铁路、二广高速怀集支线、怀集县Y062冷坑至马宁段、怀集县X425线栏马至冷坑连接线等道路,道路交通较为便利。

地理环境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部的冷坑镇、马宁镇、梁村镇三镇交界地带,主要包括石桂坡塘、三官塘、鸡公塘、新塘水库、连塘水库等众多库塘及周边部分水田、山体等,四至边界为:北起黄泥塘北岸,南至连塘水库堤坝,西达大塘堤坝,东抵鸡公塘东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3°57′57″24°1′36″、东经112°0′15″112°2′44″之间,总面积520.54hm2,湿地率35.17%。

荣誉及其他

植物

植物资源概况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粤西山地丘陵地区,根据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年对中国植被的区划成果,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上层乔木以亚热带喜暖树种为主,主要是壳斗科的栲属、樟科的润楠属;中下层具较多热带树种,如桑科榕属、大戟科、桃金娘科、棕榈科等。由于本区是中国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长期受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在平原、低丘和盆地都已被农业植被、灌丛和草丛,以及杉木、马尾松、油茶和竹林等经济林和茶园所代替。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粤西山地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水生植被等。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8科367属494种,分为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植被区系上有世界广布类型,如禾本科、莎草科等;热带分布类型,如梧桐科、苋科等;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如金缕梅科、防己科等;热带至温带分布类型,如芸香科、葡萄科等;温带分布类型较少,如壳斗科等。

国家保护植物

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8科367属494种,依据进化程度,野生维管束植物可分为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其中蕨类植物门有17科24属25种;裸子植物门2科3属5种;被子植物门89科340属46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纲71科271属362种,单子叶植物纲18科69属102种。据调查及相关资料统计,湿地公园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包括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樟(Cinnamomum camphora)。

湿地植物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常见的湿地植物有:

①沉水植物:金鱼藻、轮叶狐尾藻、菹草、黑藻、苦草、小茨藻等;

②浮水植物:槐叶萍、四叶萍、满江红、菱、水鳖等;

③浮叶植物:莲、芡实、四蕊狐尾藻、眼子菜等;

④挺水植物:蒲草、芦苇、菖蒲、灯心草、雨久花、慈姑、泽泻、花蔺、荸荠等;

⑤湿生植物:红蓼、酸模、三轮草、莲子草、藨草、繁缕、蛇床、车前、鹅观草、芋、鸭跖草、酢浆草、打碗花、半枝莲等。

动物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据调查及相关资料统计,湿地公园内共有野生动物29目84科262种,其中鱼纲6目16科52种,两栖纲1目5科24种,爬行纲3目9科34种,鸟纲16目44科133种,哺乳纲7目13科1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即蟒(Python molurus)。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 小编为您整理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