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龙门山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西山又名龙门山,故名。古伊阙,故又称伊阙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余年间不断营造,尤以北魏和唐代为盛。大小窟龛分布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的崖壁上。现存窟龛约2100余个,佛塔40余座,题记碑碣3860种,造像10万余尊。龙门石窟中唐窟数量最多,约占2/3,典型洞窟有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北魏次之,约占1/3,典型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等。洞窟造像多为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也有世俗供养人和佛传、本生故事。奉先寺摩崖像龛凿有11尊雕像,主佛卢舍那佛高达17米;万佛洞南北两壁满雕石像达1.5万尊,均属唐代造像杰作。碑刻题记数量居全国石窟之首,著名者如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初唐、盛唐书法之作。
四川龙门山
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气象万千。在彭州境内有九峰山风景名胜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白鹿森林公园等。
龙门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叫龙山。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大禹就诞生在龙门山。为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又称龙门山。龙门山在地质发展史中已高寿37亿年。其间经历了多次翻天覆地的构造运动,从而奠定了时下的地质特征,雕塑了现今的地貌形态,它恰似一道龙门横亘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这间。
龙门山,北东起广元,南西到泸定,全长500多公里,宽30-70公里。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南西自彭州市的磁峰起,北东到绵竹市的太平止,长约55公里,宽约35公里,含彭州、什邡、绵竹三市,总面积1900余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3°37′--104°12′;北纬31°04′--31°46′。
龙门山构造带是以推覆、滑覆为其特色。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该构造带的缩影,最具典型与代表性。从而地造天成了“公园”内丰富多实;其中导向景观有5类:“飞来峰”群、山水峡谷、丹霞景观、神禹故里和道教发祥地。在这些景观中,科研、科考、观赏价值最高的“飞来峰”群及峰丛溶洞等地质景观、银苍沟自然山水峡谷景观、道教发祥阳平治均集中分布于彭州市境内。所以,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在彭州。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是“飞来峰”。“飞来峰”19世纪80年代发现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在彭州境内发现“飞来峰”,经众多中外地质学家研究确认,并写于地质教科书中。经现代地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彭州“飞来峰”的多种成因说,即推覆、滑覆构造成因说和西藏大冰盖时期形成的冰川漂砾说。无论是构造还是冰川漂砾说,彭州“飞来峰”群是外来岩块,是独特的地质景观,比阿尔卑斯山“飞来峰”更具规模和特色,具有极高的科研、科考、教学价值,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亮点和看点。所以,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灵魂在彭州。
了促进旅游开发与地质遗迹保护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2001年3月16日,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作为首批十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由国家批准并正式授牌。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坐落在龙门山中段,主要分布于彭州和什邡境内。此地岩层上古生界地质现象发育,厚度大,层层展现地球上古老地质的演变过程,为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活档案。经同位素测定,此地闪长岩年龄为20.43亿年,花岗岩年龄为10.27亿年,杂岩为6.54亿年——7.67亿年,奥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盖其表面上,在岩体边缘有白云母伟晶岩出露,晋宁中期花岗岩入侵于前震旦系变质岩中,是世界上极罕见的地质大观园。2002年,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彭州九陇镇正式挂牌。
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头山暴雨区所在地。西部背风311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龙门山东、西坡民族也不同,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聚居地。龙门山也为大熊猫和多种珍稀动物产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足1万公顷,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和绿尾虹雉等。龙门山的煤、铁、铜、硫铁矿、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丰富。
山东龙门山
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城西北16公里,泗水、宁阳两县交界处,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68米,泗水县第二高峰。这里峰峦叠嶂,恰似九条巨龙蜿蜒交错,行程一个庞大的C型山地,呈九龙戏珠之势,故称龙门山。
灵光寺位于龙门山南麓。始建于汉,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重修。相传某年十月初五,达摩神光祖师来讲法,佛现灵光,故得名“灵光寺”。据说灵光寺是按周易八卦设计的,北靠龙门山,南临赤龙潭,东有秀灵台,接连王母仙山,西为白龙盘旋凤凰山。灵光寺顶建无梁宝殿、观音堂,另有圆寂祖冢觉灵塔、普同塔二座;中建大雄宝殿、伽蓝典、祖师殿,前为天王殿,与山门成一中轴线;东钟楼、西鼓楼分列在天王殿两边。另外还建有客堂、香房、两廊幽室、禅林、经堂、方丈斋、厨库祠百余间。寺院僧众百余名。住持方丈、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掌管寺院事务。寺院大部被毁,仅存观音堂一座。现保留明碑三阙,清碑一通,残碑两块,此外尚有一些明代墓志铭。
龙门灵雾 泗水十景之一。龙门山又名龙门口、咯栳崮。自古以来“云过龙门即雨”,堪为今古奇观。明嘉靖进士、泗水县令张祚诗曰:“西北双峰插泗滨,蒸蒸云气似龙津,甘霖旱慰苍生望,枯稿先回万象春。”因此,被佛家视为释教之福地。位于龙门山下的灵光寺,始建于东汉孝明帝永平三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多次登临此山。李白的著名诗篇“辞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至今脍炙人口。
邹平王墓 位于龙门山之阳,灵光寺西。据史志碑铭记载:邹平王靖王泰塍为明太祖朱,邹平庄定王当噀、邹平荣安王健档、邹平恭靖王观监、邹平康顺王颐在等是朱元璋的四代至九代嫡孙,因有明代七位王子葬于此,俗称七王墓。墓南小村因此得名,谓王坟,现更名为龙门山庄。[1]
将军墓 明辅国将军墓位于王坟村北回龙山麓,1993年2月20日发现。该墓为明太祖朱元璋七代孙观称与二品夫人张氏合葬墓,墓中出土金饰品、玛瑙玉器、七星古剑、六角瓷壶和墓志铭等珍贵文物。
赟公古杏 相传天顺三年(公元1330年)北京万寿戒坛,赟公长老携金前来灵光寺,修盖殿室两廊,在观音堂东北,种下七枚杏核,萌发杏树两株, 生长至今。此杏不仅口味奇佳,据说还能祛病强身。
除此之外,山中还有赤龙潭、将军石、鸡冠山、故事井、未来香等自然奇观。2004年2月,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河南洛阳龙门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