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11/7 8:51:4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81年建区)
  •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1981年10月,为了保护梅花鹿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江西省人民政府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保护梅花鹿繁衍生息的环境。

2001年6月,因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重大的保护价值,国务院以国办发[2001]45号文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层岩性主要包括:远古界变质岩系、震旦系沉积岩系、早古生代沉积岩系、第四系表土。区内基本地质构造特征与庐山有些相似,山体为一长轴呈北北东向的地垒式断块山,主要由震旦系地层构成。断块山体内的基本褶皱形态由一个倾伏背斜与一个倾伏向斜组成,但褶皱较为开阔而平缓,一般地层倾角介于10°-30°,几乎全由震旦系冰碛岩及硅质岩、页岩组成。

桃红岭是一个独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其地貌成因类型属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形态与地质构造、岩性关系极为密切。这个外观呈半岛状高台低丘冈地,是在地垒式断块山的基础上,经新生代的侵蚀作用而成的。

由于冈地周围为高角度正断层所围限,又恰是软硬岩层的交接变化地带,所以冈地周边地势常较陡峻。山冈之顶由于是产状平缓、岩性坚硬致密难风化的黑色硅质岩所覆盖,犹如天然巨大屋顶,所以平坦而开阔,海拔标高大多在400米以上(与山脚相对高差约200米左右),主峰猫鹰窝海拔标高为536.6米,相对高差不大。也即山冈的总体地貌特征是周边陡峻,而冈顶开阔平坦。冈顶上又由于岩层产状平缓,软硬互层,在风化剥蚀之中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标高的台阶及平台。山水溪流虽多,但径流有限,沟谷切割不深,台地间通行较为方便。冈地的南端(白马山之南)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风化溶蚀作用,微型地貌较为复杂而崎岖不平,通行不便。

地形

从长江南岸到保护区边缘的地形是平缓起伏的低丘冈地,进入保护区后地势陡然抬升。桃红山区有如伸向长江的半岛状高台,高台四周大多是海拔400-500米的山峰,而中部的地势又转为平缓。

水文

流经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边界的东升河是保护区境内的主要河流。东升河由南向北穿过东升乡中部,发源于上十岭芦峰山,上游为上十岭河,至苦栗树和桃红河汇合,向北流经黄花乡境内,注入太泊湖。全长11k米,平均宽度40米,深5米,其中流经保护区长度约6千米。桃红河为季节性淡水河,洪流量为0.1m3/s。

除东升河以外,保护区内,沟谷多小溪,主要小溪下游多修有水库。

气候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的过渡带,属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季节变化明显,无霜期长。冬季以北风为主,元月份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8.9℃(1969年12月6日),为江西省的最低点;夏季以南风为主,7月份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40℃(1961年7月23日);全年平均气温16.5℃。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43.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大于10℃期间的日照为1513.4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4%。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71.2KJ/cm2,年生理辐射总量平均值为235.72KJ/cm2。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气温比彭泽县要低,年平均气温为15.1℃。无霜期为247天,日平均气温通过5℃初日为3月3日,大于10℃的开始日期为4月3日。大于、等于5℃活动积温海拔100m以下的有5000℃左右,海拔400m以上仅有4000℃左右。

保护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约1300毫米,由于天气系统强弱不同以及季风转换迟早各异,年间的降水量相差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2298毫米(1999年),最少年只有898.2毫米(1963年)。雨量的季节分配亦不均匀,二季度雨量集中,多年平均59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4%。全年平均蒸发量1587.2毫米,蒸发量最大的是1809.8毫米(1956年),最小的是1295.9毫米(1975年)。年内7—8月蒸发量大,占全年的29.3%,比同期降水量大1.9倍。年平均干燥度为0.6K,属湿润地区。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气候温差变化幅度较大,具有高温高湿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可为梅花鹿提供充足的食物源。

土壤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母岩为泥质页岩、紫色砂岩、石灰岩等水成岩类。土壤主要为山地黄红壤、棕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土壤表层石砾较多。

山地黄红壤、棕红壤是山地红壤依照海拔高度分成的两个亚类,海拔400—500米以上为棕红壤,以下为黄红壤。广泛分布于保护区的低山地带,是彭泽县境内面积大的林地土壤。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硅质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发育的棕红壤,成土块,土层较厚,矿质养分丰富,潜在肥力高,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大。

酸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黄岭、黄花、上十岭等部分中低山上,成土母质为紫色石英砂岩或紫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物,常与砂质岩棕红壤呈复区分布。质地松脆,易风化,抗蚀力弱,土层浅,砾含量高,植被多为草灌丛,只有在山坞平缓处土层深厚。

区域范围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下游,江西省北沿彭泽县的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116°43′,北纬29°42′-29°53′。保护区东、北、西三面以公路为界,分别与东升镇、上十岭垦殖场、黄花乡、黄岭乡相毗邻,南面地形较复杂,以沟谷为界与杨梓乡接壤,南北最长为18.25千米,东西最宽13.4千米,桃红岭保护区总面积12500平方千米,涉及7个乡镇(场)、23个行政村。

保护对象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对象。

动物

桃红岭动物资源更具特色。桃红岭有鸟兽182种。其中,鸟类140种,兽类42种,昆虫484种。除梅花鹿外,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苏门铃、豺等。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南方亚种梅花鹿的家园,还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宝库。截至2011年11月,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65头自然种群,是中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大的分布区。梅花鹿在分类上隶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东亚特有种。野生梅花鹿总数仅有1000头左右,濒临灭绝,极为珍贵,已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编写的红皮书列为频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植物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200余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主要为亚热带灌草丛或灌丛。海拔250米以上主要为马尾松疏林灌丛,及由高中草本植物组成灌木草丛。灌木有胡枝子、大叶胡枝子及苦槠、青冈栎等。海拔250米以下溪谷山坡还残留有次生苦槠、青冈栎、木荷常绿阔叶林及苦槠、木荷、小叶栎、白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还有半人工杉木林、杉竹混交林、油茶林等。溪流两岸还有高大的斑茅草丛分布。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如桔梗科的苦叶沙参、桔梗;伞形科的白花前胡、竹叶柴胡;百合科的土茯苓、百合。其中葛藤、紫花地丁、乌饭树的叶、果以及茅栗叶、耳叶牛皮消、羊乳、玉竹、黄精、美丽胡枝子、蕨类及苔藓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小编为您整理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