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11/21 15:10:5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门票参考: 40元
  • 开放时间: 8:00~17:00
  • 适宜季节: 8月、7月
  •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98年建区)
  •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尔江海子乡阿拉善湾
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受西北环流与极地冷空气的影响,春季、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季度更替明显,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日照率大于70%。年太阳辐射能量平均686.83千焦/平方厘米。太阳辐射能量最高值在5月份,最低值在12月份。

年平均气温5.2℃,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1.3℃,最低的12月份平均气温-12.9℃,10℃的年积温为2580.3℃。平均地面温度8.1℃。土壤冻结日数7个月左右。无霜期多年平均116天。

年平均降水量325.8毫米,蒸发量为2501毫米。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5%。

水文特点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主要湖泊有桃-阿海子、侯家海子和苏家圪卜海子。其中最大的湖泊桃-阿海子位于泊江海子乡南部与伊金霍洛旗交界处,呈驼峰状。水质偏碱性,pH8.4 8.6,常水位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超过9米,是东胜唯一不干涸的内陆湖。雨季,扎日格沟河(鸡沟河)、乌尔图河、活页乌素河、根皮沟和孟家河等季节性河流雨水涌入湖内。

地质结构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属于太古界古老变质岩系,在露头较高的地方具有小型褶曲和大规模的断裂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和褶曲潜伏在燕山期构造层之下。保护区内露出地表的岩层以白垩系、侏罗系沉积岩为主,其地表覆盖物主要为自垩系、侏罗系泥岩泥质砂岩、沙砾岩的分化物。

地势地貌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鄂尔多斯波状高原,整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位于保护区西侧的巴彦敖包山,海拔1520米,最低点位于桃一阿海子湖区,海拔1360米。保护区内80%以上的地域面积在海拔13671412米之间。

土壤特点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栗钙土、潮土、风沙土三种类型。

区域范围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位于东胜区泊江海镇和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14′109°23′,北纬33°25′34°00′之间。

保护区总面积为1477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753公顷,缓冲区面积1627公顷,实验区面积8390公顷。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主的83种鸟类繁殖地及内陆湖泊。

动物资源

截至2011年,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湿地鸟类8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物种有角鸊鷉、赤颈鸊鷉、白琵鹭、大天鹅、鸢、大鵟、红脚隼、蓑羽鹤、苍鹰、黑浮鸥等10多种。典型的草原动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黄鼬、赤狐、兔狲、刺猬、蒙古黄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

遗鸥

遗鸥是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遗鸥属鸥形目鸥科,体长430460毫米。虹膜黑色,眼周白色,嘴和脚暗红色。栖于草原、沙漠和半荒漠的湖泊和沼泽地。

植物资源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草原植物以长芒草、糙隐子草、萎蒿、百里香、冷蒿为主;沙地植物以油蒿、中间锦鸡儿为建群种;流沙上以沙米、沙竹、白沙蒿等为先锋群落;滩地植物以寸草苔为建群种;柳湾林地以沙柳、乌柳等为建群种,盐化滩地以芨芨草、碱蓬、红柳等为建群种。

湖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会眼子菜、刚毛藻、绿藻等,无蒲、苇等挺水植物。

在保护区的北部,树种有杂交杨、旱柳、柠条、沙柳和柽柳等。主要农作物有糜子、玉米、马铃薯、荞麦和向日葵等。

管理状况

管理机构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管理。保护区管理局为事业单位,相当副处级建制,经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2004年,内设综合科(挂规划与财务科牌子)和发展保护科2个科室。

保护区管理局下设两个保护管理站:东胜区泊江海子管理站和伊金霍洛旗公尼召管理站。

管理内容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负责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与开发利用;

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开展自然保护科学研究;

组织相关环境监测;

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合作交流。

基础建设

2011年,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包括管理局址建设、两处管理站建设;建设了望台3座;建设巡护码头;湿地保护与恢复围栏45公里;设置了区碑、标牌、指示碑,购置了防火装备、扑火工具、观测设备、档案设备和微机等办公设备。

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

2000年-2011年,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完成了《遗鸥鄂尔多斯种群保护生物学研究

实践》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三等奖;《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生态生物学及保护对策研究》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完成了《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研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助项目)、《桃-阿海子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鄂尔多斯盐沼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评价》等课题。

旅游信息

门票:40元/人(儿童票:20元/人)

开放时间:8:00 - 17:00

最佳旅游时间:8月、7月

保护价值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分布着众多的咸水湖泊湿地,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集中的分布区和主要的繁殖地。在遗鸥的四个繁殖种群(中亚种群、远东种群、戈壁种群、鄂尔多斯种群)中,鄂尔多斯种群是发现晚、数量大的遣鸥种群,它是夏季栖息在鄂尔多斯高原上遗鸥繁殖和非繁殖的个体总和。

保护区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执委会评为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这也是一个以保护遗鸥及其栖息地湿地生境为主旨的国际重要湿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青青子衿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小编为您整理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