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
韭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水鸟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观察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其中黑嘴端凤头燕鸥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的物种。建立保护区后,水鸟的栖息地将得到有效保护,水鸟种群数量将得到恢复和扩大。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是江豚的重要繁殖场所,保护区的建成,使该区域的环境得到改善,污染得到控制,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从而扩大江豚的种群数量。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是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带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所,建立保护区后,通过对这些主要保护对象进行繁殖生物学及其环境利用研究,了解它们繁殖生物学特点、繁殖地利用规律等,确定影响其繁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措施。
保护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和宣传教育工程的实施,这里将成为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习的良好基地。
开发利用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距离象山县丹城镇仅32公里,距大陆最近点爵溪街道所辖之长嘴头18.5公里。紧靠保护区周边有中国渔村、檀头山景区、 金沙湾海滨度假村以及红岩景区、石浦渔港景区等已经开发的景区,可以形成联动效应。
生物景观:据实地调查,保护区内有多种水鸟、江豚、鱼类等资源,为开展观鸟活动、海岛垂钓和海岛休闲观光等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南韭山岛就是较为理想的休闲和观鸟场所。游客观光可以看到海面上不时翻腾跃起的江豚,可以欣赏到在天空中来回飞翔四处觅食的海鸥。南韭山本岛就是较为理想的休闲和观鸟场所。
地貌景观:保护区境内有潮、礁、洞、沙滩及山等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海岛风光。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以黑嘴端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和江豚的繁衍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
植被资源
根据对南韭山岛及其北面的大青山岛和南面的积谷山岛三个岛屿的野外标本采集、现场记录及室内标本鉴定,已知这三个岛屿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种子植物242种(包括变种),隶属于187属,74科。其中木本植物有78属,108种;草本植物109属,134种。
该区域的植被总体质量较低,植被较为单调,类型稀少,仅有3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和10个群系,而以灌丛(或灌草丛)和草丛为主。灌丛(或灌草丛)大多分布于相对避风的沟谷地带,成条状或小片状。草丛是该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
该区域的海岛都是远离大陆的孤悬小岛,四周面海,由于风、水份、地形、土壤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植被层次分化不明显,多出现乔、灌、草同处一层的现象。植被外貌低矮整齐,色泽单纯均衡。
这里的植被类型与大陆植被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明显具有海岛特色。如普陀樟灌丛、滨柃灌丛等是海岛特有的植被类型。天仙果灌丛、野梧桐灌丛、海州常山灌丛等在大陆很少出现,而在这里却是常见的植被类型。山麦冬草丛在这里成片出现。
从植被现状来看,该区域的植被大多数是几经破坏后恢复起来的。很多地方已无木本植物,而仅见五节芒,生态功能退化。
动物资源
鸟类资源
截至2007年7月,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2目34科108种,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34种,过境鸟26种。在这108种鸟类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嘴白鹭、岩鹭、红隼、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和灰脸鵟鹰等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黑脚信天翁、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夜鹭、黑尾鸥、黑嘴鸥、黑枕燕鸥、四声杜鹃、棕背伯劳、虎纹伯劳和红尾伯劳等12种。
其他陆生动物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韭山列岛共有两栖类1目4科7种,其中中华蟾蜍、泽蛙和黑斑侧褶蛙属于常见种类。韭山列岛的两栖类主要分布在南韭山岛的房屋周围和海边陆上。
爬行动物共有3目8科15种,其中多疣壁虎、北草蜥和石龙子属于常见种类,蠵龟、海龟、玳瑁、棱皮龟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
兽类共有5目5科6种,其中普通伏翼、黄毛鼠和黄胸鼠属于常见种类,江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也是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江豚主要分布于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域中,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属于其繁殖区域,在每年4~9月在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的数量。兽类的其他种类主要分布在南韭山的岛上。
总体上,由于韭山列岛特殊的岛屿地理环境,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缺乏,资源并不丰富。在种类组成和分布上具有浙江沿海岛屿脊椎动物资源和分布的特点。
海洋资源
浮游植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鉴定到浮游植物84种,其中硅藻门72种、绿藻门1种、甲藻门11种。主要优势种有琼氏圆筛藻、虹彩圆筛藻、中肋骨条藻等。
浮游动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共有浮游动物66种,其中水母类12种,桡足类12种,幼虫16种,毛颚类、浮游多毛类4种,端足类各3种,枝角类、樱虾类、介形类、被囊类、浮游螺类等各2种,磷虾类、糠虾类、十足类、甲壳类、涟虫类等各1种。主要优势种有背针胸刺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双刺唇角水蚤等。
底栖生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共调查到底栖生物20种,其中软体类8种,多毛类8种,甲壳类3种,纽虫1种。主要优势种有西格织纹螺、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背蚓虫等。
潮间带生物
根据2006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大青山(北面)、积谷山(南面)、南韭山(中间)三条潮间带断面调查,共鉴定出78个种类,其中软体动物39种,甲壳动物18种,藻类13种,多毛类3种,腔肠动物3种,棘皮动物2种。韭山列岛潮间带的相对优势品种为短滨螺、粒结节滨螺、日本笠藤壶、鳞笠藤壶、疣荔枝螺、绿海葵和藻类。
渔业资源
截至2007年7月,韭山海洋生态保护区海域共有海洋生物97个品种:其中鱼类54种,占总数的比例为55.7%,共有12目31科48属;甲壳类有26种,占总数的比例为26.8%,共有2目14科22属;头足类和其它软体动物有12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2.4%,共有5目10科11属;另有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5种,占总数的比例为5.1%。保护区内主要的渔业资源种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曼氏无针乌贼、马鲛鱼、鮸鱼、梅童鱼、黄鲫、凤鲚、黄姑鱼、白姑鱼、叫姑鱼、刺鲳、海鳗、斑鰶、棱鳀、鲻鱼、鲈鱼、舌鳎、石斑鱼、龙头鱼、日本鳀鱼、小公鱼、鰕虎鱼、裮葛鲉、青鳞鱼、日本枪乌贼、虾姑、中国毛虾、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葛氏长臂虾、细螯虾、日本鼓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双斑蟳等。
江豚资源
韭山列岛的江豚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及其附近海域,约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尤其是在南韭山岛之北,官船岙、牛轭山、下竹山、中竹山、上竹山、小青山、大青山等岛周围海域形成江豚较大种群的分布区。
岛礁资源
韭山列岛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28个、礁48个,其中较大的岛屿除南韭山外,还有积谷山、官船岙、蚊虫山、马补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象山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